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制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性能测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对支架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应用分子量153kDa的PLLA和141kDa的PLLGA制备A、B、C三种BIS共45枚(各15枚),规格相同,长度为3cm,扩张前外径为2mm,扩张后的最大直径为12mm,扩张压力为4atm。测试径向支撑力、表面覆盖率、轴向收缩率和支架扩张率等参数。结果三种BIS的径向支撑力分别为15·7%/0·006Mpa(A型)、16·3%/0·006Mpa(B型),16·4%/0·006Mpa(C型)。A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B型和C型(P<0·05),B型的径向支撑力略大于C型(P<0·05)。A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0%,而B型和C型支架的轴向收缩率<12%,较A型略大(P<0·05),B型和C型无明显差异(P>0·05)。B型和C型支架的表面覆盖率为18%略大于A型支架(16%)(P<0·05),B型和C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型BIS构型、机械特性均符合血管内支架的要求,可用于血管内植入,单纯PLLGA支架和PLLGA紫杉醇缓释支架的机械特性略低于PLLA支架。  相似文献   

2.
体内可分解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六酸亚锡为引发剂,十二烷醇为调节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单体配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转化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含量0.075%、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6hr为最佳反应条件,这时分子量、转化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丙交酯乙交酯含肝素涂层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05/06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完成。采用浸涂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聚丙交酯乙交酯含肝素涂层,通过血小板黏附实验,对其血液相容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测定了水和甘油在各样本表面的接触角,由此计算出表面张力、界面自由能、黏附功等表面能量参数,分析了其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①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含肝素2%和含肝素5%的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的接触角分别为78.5°、81.5°和83°;含肝素涂层的表面张力、界面自由能和黏附功均有所降低。②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表面黏附血小板较多,个别血小板变形伸出伪足;含肝素的聚丙交酯乙交酯涂层血小板黏附量较少,未发生变形、聚集,而且随着肝素含量的增加血小板黏附量减少。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含肝素涂层后血液相容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背景: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具有将免疫源性的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减少或防止了免疫反应的作用.目的:利用异体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观察其移植兔关节缺损后的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乳兔软骨细胞扩增至第3代,种植到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对其进行生物特性的观察和检测.新西兰长耳大白兔36只,制造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空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组、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组.术后12周对缺损部位进行大体、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进行Wakitani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兔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呈多角形,细胞克隆呈铺路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I型胶原表达阳性.种植到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电镜观察与支架复合良好.三组的Wakitani组织学评分分别为(13.17±0.94),(12.31±1.89),(5.96±3.47)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效果优于其他各组.提示异体软骨细胞复合聚丙交酯乙交酯支架移植可成功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辛酸亚锡为引发剂,十二烷醇为调节剂,进行丙交酯、乙交酯共聚。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分子量调节剂、单体配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转化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含量0.075%、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6hr为最佳反应条件,这时分子量、转化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可降解内支架防治犬血管再狭窄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做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 (BIS)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以乙交酯 丙交酯共聚物 (PLLGA)为原料分别制备携带紫杉醇的BIS和未携带药物的BIS(裸BIS)。球囊扩张法建立犬双侧骼外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 ,将 8对紫杉醇BIS和裸BIS分别植入到 8只犬的双侧骼外动脉内 ,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支架段血管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评价。结果 裸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小于紫杉醇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 (775 86 μm2 vs113435 μm2 ,P <0 0 1)。裸支架组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大于紫杉醇组平均内膜增生面积(2 4 80 3μm2 vs 113435 μm2 ,P <0 0 1) ;裸支架组PCNA细胞阳性率高于紫杉醇支架组 (38%± 15 %vs 11%± 0 31% ,P <0 0 1) ,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作为载荷和释放药物的有效平台 ,通过所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可以显著地抑制VSMC增殖和血管内膜的增生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和理想手段。对于BIS的精确释放速率、紫杉醇预防再狭窄的适合剂量以及BIS的远期效果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金属材料和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生物相容性和载药性能很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双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管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载药性能.目的:总结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的双层复合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探讨制作材料以及编织结构对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用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内层管道支架,用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外层管道支架.以紫杉醇与阿奇霉素为药剂,测试管道支架载药后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的单层管道支架的载药率大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的单层管道的载药率,聚乙交酯丙交酯与聚对二氧环己酮复合编织的双层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优于单层管道支架.  相似文献   

8.
背景:初期使用的胶原、聚乳酸等单组分诱导骨再生膜在诱导成骨的效率方面已逐渐暴露其缺陷,于是以胶原、聚乳酸等可吸收材料为载体,羟基磷灰石、纤维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等为填料的诱导骨再生膜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组织反应对诱导骨再生的适用性.方法:将聚丙交酯乙交酯膜、胶原膜、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别植入大鼠皮下,于10,20,30,45 d取出,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依照纤维包膜定量、定性、界面定性和降解率等进行组织学评分,研究3种膜的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有散在的淋巴细胞,但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膜逐渐变小,钙化物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胶原膜组织反应轻微,45 d几乎完全降解.聚丙交酯乙交酯膜浸润增多,纤维包裹明显.结果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适度的降解性,适合引导骨组织再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上使用的胆道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存在胆泥形成、支架嵌入胆道壁等难以克服的缺陷。生物可降解胆道支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研究结果。目的:评价5种不同摩尔比例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1actide—co-glycolide),PLGA]胆道支架在体外人胆汁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径向支撑力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和地点:完全随机设计,于2006—07/12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5种比例的PLGA支架为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人体新鲜胆汁取自实验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胆汁外引流的患者。方法:取5种比例(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分别为90:10,80:20,70:30,60:40,50:50)的PLGA支架各32个,将各支架独立浸泡于装有10mL新鲜人体胆汁的平底试管内,并置于恒温振荡器中,调节温度至37℃,摇动速度恒定,胆汁每天更换1次。浸泡1,2,3,4,5,6,7,8周后各比例支架分别取出试件各4个,蒸馏水洗涤后25℃恒温箱干燥24h。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形态、色泽及完整性。②扫描电镜观察降解前,降解1,3,5周PLGA(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为90:10)支架的表面形态。③PLGA支架的质量变化及径向支撑力变化。结果:①5种比例PLGA支架的大体形态变化遵循同一规律:外形保持完整→质地变软→支架表面粗糙,出现裂痕→管壁塌陷→支架破碎为大块,并进一步解离为小碎片→支架完全降解。②降解前PLGA(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摩尔比为90:10)支架材料呈清晰的三维立体网状空隙结构;降解1周后,材料表面受侵蚀,网状结构减少,孔洞局灶性连接呈片状;3周时材料表面受侵蚀现象加重,空隙逐渐消失,网状结构进一步减少,聚合物融合呈火片状;5周后材料空隙、网状结构完全消失,呈不定型均质状。③各种比例PLGA支架的质量损失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快,且乙交酯所占比例越大,支架的质量损失速度越快。初始径向支撑力随丙交酯含量的增多,支撑性能逐渐增强。结论:PLGA材料具有可调节的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力学特性,适宜制成胆道支架,  相似文献   

10.
真皮支架聚乙交酯丙交酯海绵状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志国  岳茂兴  李学彪  刘旺  陈玉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46-3547,T001
目的:检测聚乙交酯丙交酯(polylactic acid/polyglycolic acid copolymers,PLGA)海绵状膜的生物相容性,探讨作为细胞支架的可能性。方法:将SD大鼠2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在其背部埋置PLGA海绵状膜。不同时相点取材,做组织学观察。用PLGA浸提液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PLGA海绵状膜在体内两三周后有大量细胞长入并伴新生血管形成,炎性细胞较少。4周开始降解,8周完全降解。细胞毒性试验表明其细胞毒性为1级。结论:此种生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可以作为细胞支架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PDLLA膜in vitro降解的一些特征,用分子量,分散指数和失重率等表示降解的规律和趋势,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初步讨论,认为PDLLA in vitro降解是一个简单的酯键水解,水解反应是由末端羧基引起的自发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低频超声诱导改进的PLGA微囊药物释放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频超声对改进的PLGA微囊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探讨以该种微囊作为将阿霉素传递到脑组织的超声靶向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水溶性药物阿霉素为模型药,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微囊,并分别用壳聚糖和明胶进行包衣处理.在低频脉冲超声场(25 kHz)和连续波超声场(35.1 kHz)中对微囊进行处理,测定超声场中微囊的药物释放量.结果 壳聚糖包衣和明胶包衣都能明显降低PLGA微囊的突释效应;明胶包衣的PLGA微囊在超声处理下药物的释放明显增加,且脉冲超声的作用要强于连续波超声.结论 明胶包衣的PLGA微囊很好的药物控释能力,其药物释放可被25 kHz脉冲超声触发,可望用作超声靶向药物进入脑组织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以往的单层编织型神经导管缺少细胞黏附及神经生长所需的支架结构,不利于神经向远断端生长.目的:通过改进纺织技术,用聚乙丙交酯可降解生物医用纤维生产出3种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并从导管的力学性能、结构特点、孔隙率、体外降解性能方面与单层神经导管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9在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品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应用聚乙丙交酯纱线制备单层编织型神经导管:由聚乙丙交酯纱线编织外层管擘,分别用甲壳素无纺布、聚乙丙交酯纱线为内层管壁,制备黏合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蓬松平行纱编织犁神经导管和甲壳素编织型神经导管.方法:比重瓶法测量4种神经导管的孔隙率;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托抻至导管10%破坏测试拉伸性能:扭转强力测试仪上扭转90°测试扭转性能;神经导管浸入磷酸盐缓冲液中,置于培养箱定期取出,冷冻干燥后称质量测量其降解性能;径向压缩仪上进行径向压缩实验.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导管的孔隙率,抗变形能力.结果:黏合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黏合聚乙丙交酯平行纱,截面特征为管中管结构;蓬松平行纱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蓬松聚乙丙变酯平行纱,截面特征为内层支架结构;甲壳素编织型神经导管内层为甲壳素无纺布,截面特征为管中管结构.4种神经导管的孔隙率相当,都在80%左右,均能满足神经导管中细胞生长的要求;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的拉伸性能、抗扭转能力较单层导管有一定的提高,在降解过程中,新型编织型神经导管的压缩性能损失率较小.结论:新型编织神经导管的双层结构,使得外管壁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与原有的单层神经导管比较,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前期体外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亲和性;同时观察到其随时间推移可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将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脊髓损伤髓鞘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其中0.02 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含有1 μg神经生长因子.方法:45只成年Wistar大鼠制备T8~9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支架组20只和复合支架组25只,分别移植乙交酯-丙变酯共聚物支架和掺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8和12周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髓鞘再生的情况.结果:复合支架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较单纯支架组明显减轻.复合支架组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组大鼠新生髓鞘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髓鞘再牛的效果优于单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在降解中会产生酸性单体乳酸和乙醇酸而使局部集酸,从而引起机体局部产生炎症反应。目的:采用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分别与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进行复合,考察它们对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降解时集酸程度的调节功效。设计:重复测量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6-07/2007—08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完成。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80:20)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纯度〉99%)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壳聚糖(脱乙酰度85%)为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广产品;海藻酸钠(黏度1.05~1.15)为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产品。方法:将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分别各按5%和10%的比例与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制成复合物,于体外在37℃下在三蒸水中进行降解2个月。用pH计检测降解液pH的变化:在检测点将试件从人工降解液中取出滤干后再真空干燥12h后进行称重以计算失重率。取相同种类的3份试样的平均pH值作为该监测点下此试样的pH值;取相同种类的3份试样的平均初始质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此试样的初始质量,取该试样的终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此试样的终质量。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将碱性氨基酸的调节效果与海藻酸钠、壳聚糖、碳酸氢钠的调节效果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降解液pH的变化;复合物的失重率。结果:各种碱性添加剂都有一定的缓解酸度的能力,NaHCO3的缓解能力最强,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缓解能力较低,而碱性氨基酸的缓解能力适中;赖氨酸的添加量为5%时能够得到较佳的综合调节效果。结论:碱性氨基酸能有效地缓解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降解后的集酸程度。其中,赖氨酸的添加量为5%时能够得到较佳的综合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体外实验已经证明神经生长因子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亲和性:同时观察到其随时间推移可稳定释放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将生物可降解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动物模型中,观察其对脊髓损伤髓鞘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07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实验室完成。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支架材料,其中0.02g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中含有1μg神经生长因子。方法:45只成年Wistar大鼠制备T8-9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支架组20只和复合支架组25只,分别移植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和掺有神经生长因子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4,8和12周进行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髓鞘再生的情况。结果:复合支架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程度较单纯支架组明显减轻。复合支架组髓鞘碱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组大鼠新生髓鞘明显多于单纯支架组。结论: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髓鞘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骨细胞特性研究和骨修复材料研制两大领域,而对细胞与细胞外材料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调节和促进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尚未给予足够的霞视.目的:在低聚乳酸接枝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丙交酯-乙交酯(Hydroxyapatite nanocrystals surface-grafted with L-lactic acidoligomer/Poly(lactide-co-cjlycolide),op-HNPLGA)复合材料上接种成骨细胞,观察脉冲电场刺激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5/2009-01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op-HA和PLGA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制备.方法:实验分为PLGA无电刺激组、op-HNPLGA无电刺激组、PLGA电刺激组和op-HA/PLGA电刺激组.将op-HN/PLGA和PLGA氯仿溶液分别于盖玻片表面铺成薄膜,并接种兔成骨细胞,体外培养7 d.电刺激组刺激电压为2 V,频率为1 Hz,占空比为20%,每天刺激1 h.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 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脉冲电刺激组op-HN/PLGA上生长的成骨细胞S期细胞白分比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op-HA/PLGA与PLGA比较能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3种基因表达量,并且施加脉冲电刺激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Ⅰ型胶原蛋白、骨连接蛋白3种基因表达量高于未加电刺激组.结论:op-HA/LGA复合材料是一种很好的骨修复材料,脉冲电刺激能促进成骨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能力,提高成骨活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冠脉支架术后较高的早期急性再闭塞及晚期再狭窄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生物降解材料携带对抑制再狭窄有效的药物——紫杉醇金属涂层支架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评价含药物紫杉醇可降解支架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3-07/2005-07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实验室完成。材料:含紫杉醇可降解材料PLLGA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左旋丙素酯与聚乙交酯的比例为9∶1。方法:选取人脐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得到传代细胞,然后与含1,2,3g紫杉醇PLLGA可降解材料一起培养,以金属支架组和不含紫杉醇只含PLLGA组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培养0,24,48,72h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材料对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PLLGA对照组及金属支架组对平滑肌细胞生长无影响,含1,2,3g紫杉醇的降解材料组细胞生长状态不佳,至培养72h,与PLLGA对照组及金属支架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LLGA可作为抑制平滑肌细胞生长的血管内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冠脉支架术后较高的早期急性再闭塞及晚期再狭窄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生物降解材料携带对抑制再狭窄有效的药物——紫杉醇金属涂层支架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评价含药物紫杉醇可降解支架材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的细胞学实验,于2003-07/2005-07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实验室完成。材料:含紫杉醇可降解材料PLLGA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左旋丙素酯与聚乙交酯的比例为9∶1。方法:选取人脐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得到传代细胞,然后与含1,2,3g紫杉醇PLLGA可降解材料一起培养,以金属支架组和不含紫杉醇只含PLLGA组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培养0,24,48,72h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材料对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PLLGA对照组及金属支架组对平滑肌细胞生长无影响,含1,2,3g紫杉醇的降解材料组细胞生长状态不佳,至培养72h,与PLLGA对照组及金属支架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LLGA可作为抑制平滑肌细胞生长的血管内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0.
多聚体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理想的声学造影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无毒 ;可经静脉输注 ;在心脏和肺脏通过时保持稳定 ;具有类似红细胞在体内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在成像检查中保持其声学效应。最早期的超声造影剂是 196 8年美国 Rochester大学的 Raymond Gramiak通过导管注射摇动过的液体增强显影 ,手振或注射时空化产生游离气体微泡 ,这种微泡体积大、不稳定 ,除非直接注射不能使左心系统成像。为了克服游离气体微泡本身的不稳定性 ,80年代研制了具有声振人血白蛋白或脂质外壳的空气微泡 ,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可以稳定通过心腔和肺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