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Fas、FasL因子及Ki-67抗原在鼻息肉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病理状态中的表达.阐明鼻息肉在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4例鼻息肉和1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Fas、FasL及Ki-67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下鼻甲组织,而在炎性细胞中Fas表达显著高于下鼻甲;鼻息肉的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炎性细胞FasL表达均高于正常下鼻甲组织。②鼻息肉上皮、腺上皮FasL表达显著高于Fas;而炎性细胞FasL表达低于Fas。③鼻息肉组织Ki-67的表达显著高于下鼻甲。结论①鼻息肉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存在着Fas的表达下调和FasL的上调,这可能使上皮细胞逃避了Fas和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而过度增殖。②鼻息肉上皮细胞有显著的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活性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平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鼻息肉组织标本2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1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活性,TUNEL过氧化酶原位标记法检测上皮原位细胞凋亡括性.结果 在鼻息肉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PIPCNA)大于自身的细胞凋亡指数(AI,P<0.01),而且PIPCNA和AI绝对值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PIPCNA/AI比值(1.95±0.66)却小于下鼻甲组(P<0.01);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LL、PIBcl-2均大干自身的Fas阳性细胞指数(PIFasP<0.05),但该三指数均大干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比值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活性均增强,但前者仍然大干后者;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活性产生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Fas,FasL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Fas,FasL在正常喉黏膜及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5例正常喉黏膜及40例喉癌组织的Fas,FasL表达.结果Fas在5例正常喉黏膜中全部表达,在40例喉癌中阳性表达16例,阳性率为40%,高分化组、临床Ⅰ、Ⅱ期组和未复发组Fas表达阳性率显著大于低分化组,临床Ⅲ、Ⅳ期组和复发组(P<0.05);FasL在5例喉正常黏膜中均未见表达,在40例喉癌组织中均见不同程度的表达,喉癌组织FasL表达强度与喉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s=0.8392,0.8685).结论在喉癌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存在Fas丢失和FasL表达上调,检测Fas,FasL表达对评价喉癌的恶性程度,预后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活性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平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鼻息肉组织标本2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1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活性,TUNEL过氧化酶原位标记法检测上皮原位细胞凋亡活性。结果在鼻息肉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PIPCNA)大于自身的细胞凋亡指数(AI,P〈0.01),而且PIPCNA和AI绝对值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PIPCNA/AI比值(1.95±0.66)却小于下鼻甲组(P〈0.01);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L、PIBcl-2)均大于自身的Fas阳性细胞指数(PIFas,P〈0.05),但该三指数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比值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活性均增强,但前者仍然大于后者;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活性产生部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跨膜转运调节因子(CFTR)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7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下鼻甲组)中CFT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FTR在上述2组组织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分泌细胞,并且优势表达于鼻息肉。CFTR在正常下鼻甲黏膜呈较为单一的顶上膜表达,而在鼻息肉中呈顶上膜表达和细胞质表达并存;②鼻息肉组CFTR的黏膜上皮阳性细胞顶上膜表达的强度值(1.921±0.310)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971±0.214)(P<0.05)。鼻息肉组CFTR的上皮阳性细胞质表达的强度值(2.036±0.439)亦显著高于下鼻甲组(0.550±0.366)(P<0.05)。结论:氯离子通道CFTR蛋白的过度表达和异常表达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s和Bcl 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鼻息肉组织及19例下鼻甲组织中Fas和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1)Fas在鼻息肉上皮及腺上皮的表达弱于对照组(P<0.05);(2)Bcl 2在鼻息肉上皮及腺上皮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3)鼻息肉上皮细胞中Fas、Bcl 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Fas和 Bcl 2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在NP上皮细胞中, Fas和Bcl 2无相关性,因此这两种凋亡基因在NP的形成过程中各起独立作用,协调抑制NP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as、FasL蛋白在喉鳞癌 (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 4 2例LSCC及 2 0例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Fas及FasL ,并与LS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相比较。结果 :Fas及FasL在LSCC中阳性率分别为 4 7.6 %和 6 4 .3% ,与在正常喉组织阳性率 90 .0 %和 2 0 .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Fas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与肿瘤转移有关 (P <0 .0 5 ) ;FasL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Fas与FasL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Fas及FasL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检测Fas与FasL可望作为判定喉鳞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SNIP,10例鼻腔鳞状细胞癌及1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Fas、FasL及Bcl-2的表达。结果SNIP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FasL阳性表达分别为65%和70%,显著强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均<0.01),而Fas阳性表达分别为25%和30%,均显著弱于下鼻甲组织(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sL阳性表达强于Fas阳性表达。SNIP和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分别为60%和90%,均显著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均<0.01)。在SNIP组织中FasL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1),Fas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Fas、FasL及Bcl-2在SNIP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Fas/FasL系统的生理功能在于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节,限制某些细胞群落的过分膨胀或过分萎缩,参与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动态平衡的维持,在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Fas和FasL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Fas/FasL系统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Fas/FasL系统的生理学意义和病理学意义以及在鼻息肉发病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鼻息肉 (NP)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分布特点和活性及其在N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30例NP(NP组 )及 2 0例正常鼻黏膜 (正常鼻黏膜组 )中NOS的表达 ,并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活性。结果 :NP组NOS活性为 (4.0 79± 0 .6 5 5 )U/mg蛋白 ,正常鼻黏膜组为 (1.5 2 6± 0 .310 )U/mg蛋白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NP组iNOS有大量细胞表达 ,分布在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症细胞中 ,与正常鼻黏膜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eNOS也有表达 ,但与正常鼻黏膜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P组i NOS表达明显高于eNOS表达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NP主要表达iNOS ,分布在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症细胞中 ,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氮在NP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30例鼻息肉组织,应用TUNEL方法检测其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NOS及Bax、Bcl-2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NOS、Bax、Bcl-2的表达。结果:①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位于鼻息肉表层上皮细胞及腺体上皮细胞,均为弱阳性。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Bax、Bcl-2均表达于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其中Bax表达为弱阳性,iNOS、Bcl-2表达为强阳性。③Western blot检测3种蛋白均有表达条带,iNOS、Bal-2条带清晰,Bax条带软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与Bcl-2的灰度值比值呈正相关(r=0.851,P<0.01);iNOS与Bax的灰度值比值呈负相关(r=-0.714,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存在抗凋亡和促凋亡2种蛋白,iNOS抑制细胞凋亡,可能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nascin(T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特征及其在鼻息肉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24例鼻息肉标本(鼻息肉组)和15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标本(下鼻甲组)中TN的表达,并以5例健康者(对照组)下鼻甲黏膜作对照。结果: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均表达TN;鼻息肉组TN的黏膜上皮阳性细胞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下鼻甲组(P<0.01);鼻息肉组TN的腺上皮阳性细胞表达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下鼻甲组(P<0.01);对照组下鼻甲组织中黏膜上皮及腺体几乎检测不到TN的表达;鼻息肉组腺体TN阳性率明显高于下鼻甲组(P<0.05)。结论:T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TN在鼻腔内的表达细胞是黏膜上皮细胞和浆液性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红霉素干预对人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上皮细胞B细胞淋巴瘤-2基因(B cell lymphomas-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凋亡在鼻息肉组织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将30例鼻息肉及15例下鼻甲组织均分成两组,分别对其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其中一组加入红霉素。培养第1、3、5天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h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基因Bax、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①鼻息肉红霉素组培养第1、3、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用x±s表示,下同)分别为(33.23±6.50)%、(36.14±3.21)%和(52.63±7.86)%,对照组(不加红霉素组)为(31.02±5.60)%、(33.88±4.02)%和(39.64±7.48)%,培养第5天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红霉素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0, P<0.05)。②鼻息肉上皮细胞Bcl-2和Bax表达均显著强于下鼻甲组织(P<0.01);培养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红霉素组Bax表达显著强于对照组(t=8.734,P<0.05),Bcl-2表达虽强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鼻甲上皮细胞红霉素组与对照组的Bcl-2与Bax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红霉素干预第5天鼻息肉上皮细胞显示明显的凋亡趋势(P<0.05)。结论红霉素能显著提高Bax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促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p-ERK2)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鼻息肉(NP)组织的定位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ERK2/ERK2在N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及蛋白免疫印记技术(WB)检测p-ERK2/ERK2在NP及正常鼻黏膜组织的定位及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NP:p-ERK2主要表达在增生的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以及腺上皮细胞,主要位于胞核;ERK2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主要位于胞质。正常鼻黏膜组织:p-ERK2主要表达在炎症细胞、腺上皮细胞,主要位于胞核;ERK2主要位于炎症细胞,主要位于胞质。荧光强度值:p-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WB灰度值:p-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ERK2在NP和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p-ERK2在N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ERK2与NP的发生可能无关。ERK2在NP组及正常鼻黏膜组织均表达,提示ERK2可能参与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