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摘要目的随着对钆对比剂潜在副作用关注度提高,非对比剂MR成像日益受到重视。最近的诸多文献评估了潜在的对比剂脑沉积的风险,促使研究焦点向非对比剂增强替代  相似文献   

3.
脑肿瘤的对比剂增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脑肿瘤CT、MRI强化的机制相同,均由肿瘤破坏了血脑屏障,使对比剂从血管内渗透到肿瘤组织的细胞外间隙引起,此外,肿瘤血管内的对比剂也会产生一定的强化,增强MRI在很多方面优于增强CT,因此在脑肿瘤的检查中增强MRI已大量取代了增强CT检查,MRI对比剂的常规剂量为0.1mmol/kg,使用0.3mmol/k,使用0.3mmol/kg的大剂量不但可以提高脑内转移瘤的检出率,还能更准确地显示胶质瘤的范  相似文献   

4.
5.
6.
作者在钆-DTPA 增强的 MR 影象上评价了42例可疑脊髓肿瘤或曾做过椎板切除术的病人。Ⅰ组检查了可疑脊髓肿瘤的22个病人。15例已手术并术后证实了诊断。3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2例转移瘤和4例囊肿。Ⅱ组检查了曾做过椎板切除术的20个病人。8例在一个或多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一Philips BV 25 C型臂X线机开机后(未选任何检查程序)即闻及增强器部位发出清脆的叭叭放电声。故障分析与检修影像增强器是一个有多极高压的真空元件。开机后增强器的电源即为其提供10~30 kV的多级不同高压,通过电缆供给各个极。该电源的输入取自机内110 Vac经降压、整流输出±15 Vdc,再经逆变倍压电路产生高电压输出。由此原理分析并结合故障现象可初步判断:(1)增强器高压插头、插座绝缘破坏放电。(2)增强器的供电电源漏电打火所致。  相似文献   

8.
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影像学MRI诊断垂体瘤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仅就MRI影像技术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了解国外MRI对垂体瘤诊断的研究进展,从而进一步探讨垂体瘤的MRI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乳房软组织摄影,是诊断乳房患疾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目前我们所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密实乳房的软组织边缘因反差过大不能清晰显示。乳房实质内部细微结构的对比度和可见性显示不佳.使用了影像增强的方法,改善了乳房组织结构的影像,经过实际应用,我们认为该方法操作简便,影像效果好,有助于诊断。现将制作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常规CT增强扫描,可应用“滴注法”或“团注法”从外周静脉注入一定数量的造影剂,用“滴注法”单位时间内造影剂注入血管较少,难以获取理想的增强图像,故较少采用。利用“团注法”时,大量的造影剂经静脉进入体循环,此时主动脉内造影剂迅速上升,CT值随即增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造影剂从血管内逐步进入血管外组织间隙,使血管内、外基本处于平衡。  相似文献   

12.
外科电视影像增强技术的新进展哈献文摘译过去的20年中,医学界面临不少的困难,诸如财政困难、法律纠纷以及多年来从电影、电视中看到的科技新进展,从而产生要把医学技术也赶上去的心理负担。但是,你是否知道有多少位工程科学家,正在为研制某些类似超声波,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小剂量对比剂在胸部CT增强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104例胸部CT增强检查,常规剂量与小剂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小剂量胸部CT增强效果较满意,与常规剂量无显著区别.结论 如无高压注射器,小剂量胸部增强可以作为一种常规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磁共振增强剂安全性探讨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成像增强剂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增强剂 ,经无数动物实验和上百万例临床应用均已得到证明。钆增强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碘剂少得多 ,资料显示可引起类似过敏反应 ,其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1 % ,但尚无死亡报告。笔者遇到一例重度不良反应 ,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 ,71岁。自述有多种药物过敏史。因右上腹不适、进行性消瘦一月余 ,外院B超检查怀疑肝脏占位而来我院行肝脏磁共振扫描检查。MR平扫发现肝脏有多发性占位性病变 ,征求家属同意后 ,进行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MR增强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利用肝脏CT影像构建和验证用于肝纤维化分期的深度学习系统(DLS)。材料与方法将7 461例经病理证实患有肝纤维化病人的门静脉期CT影像作为开发集,建  相似文献   

17.
如何增强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实习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教委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我校在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我院承担了该专业的临床基础、专业理论、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现仅就如何提高毕业实习效果谈谈我们的体会。1 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临床医学影像专业是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临床上的视诊部分。它是通过特殊的设备:X线机、CT扫描机、B型超声机、ECT机、磁共振机等的检查来“看”人体的内脏、肌肉、骨骼、血管的解剖结构及部分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牢固地掌握解剖学知识,要有扎实的病理基础知识。在实习工作中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胃底间质瘤的增强MSCT影像特征,探索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49例胃底间质瘤的增强MSCT征象。统计病变数目、大小、生长方式、有无溃疡、有无坏死、有无消化道出血、外生型是否侵及胃脾韧带、动脉期和静脉期的CT值、强化程度。根据病理危险度分级,对比分析上述MSCT征象;并与文献中胃间质瘤和小肠间质瘤的CT征象对比分析。结果:最大径>5cm与≤5cm的胃底间质瘤的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709)。腔内生长、腔内外生长、腔外生长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r=0.317)。有、无溃疡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0.459)。有、无坏死的胃底间质瘤危险度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0.561)。与小肠间质瘤比较,危险度为高危或非高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RR=2.096);生长方式、有无溃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胃间质瘤相比,生长方式、有无溃疡、有无坏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结论:胃底间质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高危险度的病灶较大(>5cm)、腔外生长为主,溃疡、坏死发生率较高。胃底间质瘤危险度为高危的概率高于小肠间质瘤。与胃间质瘤不同,胃底间质瘤以腔内生长多见,腔内生长者以中危险度及以下为主,胃底间质瘤更容易出现溃疡、坏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CT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结果 4例病灶均位于右侧肾上腺,1例病灶边缘多发菜花状突起,周围脂肪嵌入其中,平扫呈等密度影,边缘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钙化影,增强后呈均匀轻度渐进性强化;3例呈长圆形,平扫呈稍低密度影,增强后...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CT增强扫描2112例,其中男1756例,女356例;年龄在10-79岁;检查部位以腹部最多,1230例约占58.2%,胸部579例占27.4%,颅颈部301例占14.7%,四肢2例占0.1%。有2009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103例使用离子型对比剂(60%泛影葡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