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病脾切除术(包括同时行门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结果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病脾切除术(包括同时行门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无1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可减少和避免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720例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脾亢患者行PSE,观察其1~5年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对生存期达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600例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脾脏大小、并发症等变化。结果PSE后消化道出血次数和量明显减少;术后不同时期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术前、术后变化不大(P〉0.05);术后2个月脾脏开始逐渐缩小,3个月后明显缩小(P〈0.01)。结论PSE可明显改善脾亢症状,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和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术(EIS)联合治疗对门脉高压症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PSE和EIS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门脉高压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脾脏大小改变。结果18例患者行1次PSE治疗,1例行2次PSE治疗,EIS治疗次数平均为2.3次。PSE和EIS联合治疗后患者脾功能亢进明显改善,脾脏体积减小,门脉高压有所缓解,上消化道出血危险程度减低,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SE和EIS联合治疗相对安全,创伤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的脾功能亢进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66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结果:行DIE治疗成功率为88%。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脾功能亢进缓解,止血效果良好。肝功能及血细胞3个月左右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行DIE治疗较临床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较轻微,是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值得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雷静静  周力  周石 《贵州医药》2004,28(5):421-423
1979年Spigosu首次应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取得成功,后相继出现有关报道,认为PSE不仅可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脾功能亢进,并且能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促进腹水的消退,改善肝功能,因此被列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查。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获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或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66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结果 行DIE治疗成功率为88%.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脾功能亢进缓解,止血效果良好.肝功能及血细胞3个月左右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 行DIE治疗较临床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较轻微,是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值得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目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亢的方法,PSE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改善肝硬化患者并发脾亢所引起的周围血象的降低,同时它又保留了脾脏的功能。我所1999年以来对13例该类患者进行了PSE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二级脾蒂离断法巨脾切除术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福先  尚志文  王辉 《安徽医药》2007,11(5):437-437
目的 探讨巨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生胰漏1例,切口延期愈合4例.结论 对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但其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就乌司他丁在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取代传统的脾切除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收集12例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CT或B超确诊为脾肿大,外周血象三系血细胞减少,采用改良Seldinging技术,经导管动脉栓塞部分脾动脉,术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厚度、脾动脉血流量、脾及门静脉宽度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1例成功进行了部分脾动脉栓塞,栓塞范围为40%~80%,术后外周血血小板及白细胞明显增高,脾动脉血流量降低明显,脾及门静脉宽度减小,术后常见左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的脾功能亢进能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快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及部分皮栓塞术行双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29例患者手术成功,其治疗成功率为87.9%;患者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好转,止血效果显著。患者肝功能及血细胞治疗后3个月内均稳定于正常范围。结论给予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双介入治疗可取的良好的效果,且该治疗方式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痛苦少等多种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存新 《贵州医药》2014,(11):996-99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62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同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础疾病、术前肝硬化程度分级、术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术前CrCTP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肝炎活动等因素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基础疾病、术前肝硬化程度分级、术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术前CrCTP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肝炎活动等因素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琨  朱琪  朱杰 《江苏医药》2007,33(11):1180-1181
部分脾栓塞术(PSE)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我院运用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以肝硬化和脑基底节变性为主的一种疾病。肝内铜的进行性积聚引起肝硬变、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目前公认的肝豆状核变性所引起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是手术脾切除加围手术期药物驱铜治疗。应用睥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引起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崔建东  李涛  王宝利 《河北医药》2010,32(19):2694-2695
目的观察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接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3、7、30d和6个月检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腹痛、恶心、食欲下降,出现胸水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的一种安全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meamrial embolism,PSE)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菲利浦800M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einger’s方法行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用明胶海绵碎片行部分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结果 25例患者中,脾栓塞面积在50%~60%19例,70%~80%4例,30%~40%2例。术后25例CT示脾脏体积均缩小。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效果好,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999年12月同期进行肝癌切除和门脉高压症手术40例临床资料。结果40例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肝炎后肝硬化,均伴有门脉高压症及脾功能亢进、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术中未行肝门阻断22例,阻断1次16例,2例2次,平均阻断时间18±8min,术中出血量1200±520ml,平均1020ml。并发症发生率为35%,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5%。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5%、40%。结论积极的联合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疗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应合理选择术式,兼顾肝癌切除、预防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纠正脾功能亢进。注意手术技术的规范及改进,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