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外循环中止血芳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止血芳酸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止血芳酸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及体外循环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浓度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血小板计数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GMP-140、TXB2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止血芳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马松峰乔峻张立生作者单位:830053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渗血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功能损伤及数量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血小板的保护一直受到临床研究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止血环酸抑制纤溶酶...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循环中纤溶系统的改变及止血芳酸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体外循环中纤溶系统的改变及止血芳酸对其的影响陈良万,薛松体外循环可导致纤溶亢进,从而引起术后非外科性出血和灌注肺等并发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其抑制物(PAI)是近年来发现的纤溶系统最关键性物质。本实验通过观察体外循环中t-pA、PAI的... 相似文献
6.
氨甲苯酸对心脏直视手术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和评价国产合成的抗纤溶药氨甲苯酸对体外循环 (CPB)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并与小剂量抑肽酶比较 ,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一、对象和方法择期行心脏直视手术 30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1个月~ 5 2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9例 ,法乐四联症 5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 6例 ,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 2例。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术前 2周未服用过抗凝及水杨酸类药物。随机分为 3组 :A组 (10例 )为小剂量抑肽酶组 ,B组 (10例 )为氨甲苯酸组 ,C组 (10例 )为对照组。各组患者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一致 ,…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止血环酸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应用止血环酸(tranexam ic acid),观察其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方法50 例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止血环酸组和对照组,用双盲法进行实验。止血环酸组术前静脉注射止血环酸10m g/kg,预充液中加5m g/kg(总量累计超过1g 者,按1g 计算,2/3 g 静脉注射,1/3 g 加入预充液中);对照组分别加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转流前、后血小板粘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观察术后 24 小时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转流后两组血小板功能均有下降,但对照组明显低于止血环酸组( P< 005);转流后止血环酸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 P> 005);转流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转流前( P< 001),且明显低于止血环酸组( P< 005);出血量和输血量止血环酸组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止血环酸能有效保护血小板,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苯酸(AMBA)在心肺转流(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MBA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CPB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a)的浓度变化。结果:CPB术后,AMBA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AMBA组GMP-140和TXB2上升幅度小,而对照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氨甲苯酸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止血芳酸对体外循环中血栓素A2、前列腺环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I2)对影响,探讨其对CPB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A组)于CPB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 CPB前两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转流后两组各时点和基础值相比显著下降(P<0.01),但A组和B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B组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与转流前比较有所升高,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升高;观察组TXB2的增加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6-keto-PGF1α的增加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B前和CPB中给予PAMBA有利于维持TXA2和PGI2在体内的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血小板的功能,显著减少了CPB和术后非外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CPB)下使用肝素涂层CPB管道(HCC)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n=15)。分别在CPB前、CPB60min、肝素中和后30、60min及手术后12h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浓度及手术后12h出血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转流后微栓过滤网上沉积物的附着情况。结果;对照组PLC在转流中、后显著低于H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血浆GMP-140浓度在转流60min、转流中和后30、60min显著高于H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手术后12h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组手术后1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HCC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网眼边缘清晰,偶见白细胞和血小板附着;对照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网眼边缘模糊,有大量白细胞及少数活化血小板粘附。结论:HCC在CPB中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较好地改善CPB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2,(6):455-456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CPB期间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需CPB的心脏手术90例,随机分为非CPB对照组C、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n=30。三组病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澳铵快速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与P组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辅助芬太尼和罗库溴铵。S组用七氟醚吸入,辅助芬太尼和罗库溴铵。P和S组病人分别在麻醉前T1、CPB前T2、CPB30分钟时T2、CPB停机后30分钟T4采取中心静脉血、C组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开始后40minT3、手术结束时T4采集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浓度。结果:麻醉前三组血浆内毒素浓度均在正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在T3、T4时P组和S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1)、S组高于P组(P〈0.01),T2时S组高于P组和C组(P〈0.05).结论:CPB期间异丙酚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15~20×106KIU抑肽酶。观察两组转机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平均体积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结果为转机后血小板数量变化不大,对照组的血小板功能较实验组明显下降。实验组的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低,表明小剂量抑肽酶能够保护转机期间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1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方法在围术期定量检测血小板质膜蛋白Ib、IIb/IIa复合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计数等项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体外循环中血小板计数、膜糖蛋白Ib均明显下降;α-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完整膜蛋白及膜糖蛋白Ib/IIa均显著增高。证实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更深入了解CPB导致血小板功能获得性损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抑肽酶抑制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激活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体外循环期间抑肽酶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将40例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加抑肽酶于预充液中,取围术期5个时段检测血小板计数(PTC)、血栓烷B2(TXB2)、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5羟色胺(5HT)、术后出血量。结果表明对照组PTC明显下降,TXB2、GMP140、βTG、PF4、5HT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及术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或P<0.01)。作者认为,抑肽酶通过抗纤溶等作用可抑制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的激活,减少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心脏病人心肺转流期间肺顺应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两组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心肺转流前后肺顺应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先心组病人(n=14)转流期间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均显著降低(P<0.01),停机20min和术毕时仍低于转流前(P<0.01);瓣膜组(n=11)Cs、Cd值转流期间亦同样降低(P<0.01),但转流后期至术毕渐回升至对照水平(P>0.05)。认为两类病人不同的肺部病理生理特点是造成转流中、后期肺顺应性呈不同变化的基础。体外循环本身可造成两类病人肺顺应性的降低,引起上述变化的确切因素仍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Koji Kawahito Akio Fujimura Eiji Kobayashi Yoshio Misawa Katsuo Fuse 《Artificial organs》1998,22(4):348-352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of fibrinogen recep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glycoprotein IIb/IIIa complex contributes to platelet los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AK-029 is a newly developed reversible, nonpeptide inhibitor of platelet glycoprotein IIb/IIIa receptor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platelet preserving effect of TAK-029 in an in vitro model. The methods includ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lease of β-thromboglobulin (β-TG) between a TAK-029 group (n = 5) and a control group (n = 5) in a mock circulation under a shear force generated by a centrifugal pump.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β-TG release, Δβ-TG/ΔT was calculated where Δβ-TG is the increase in βTG and ΔT is th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 of Δβ-TG/ΔT in the TAK-029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t was in the control group (4.22 ± 0.27 × 102 ng/ml vs. 7.33 ± 0.66 × 102 ng/ml,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AK-029 reduced the platelet activation under the shear forces of an in vitro model, suggesting that TAK-029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platelet protect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相似文献
18.
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改良超滤(MU F)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手术治疗、体重<10kg的室间隔缺损(V 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22例,按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10例,尾数为奇数者)和实验组(12例,尾数为偶数者)。对照组体外循环(CPB)结束后不行MU F,实验组于CPB停机后行MU F,超滤时间10~15m in,超滤流量10~15m l/m in.kg。分别于术前、CPB停机时、CPB后15m in/MU F结束时、术后2h和24h 5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2.5m l,采用M DK-3200双通道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MU F结束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屈服应力、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中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和卡松粘度均较对照组CPB后15m in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U F可明显提高CPB后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婴幼儿CPB后采用MU F,其血液粘度高于未行MU F患者。 相似文献
19.
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缺血心肌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高钾、冷停跳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10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预缺血组(PC组),每组5只。CPB期间心脏高钾停跳,全心缺血60分.恢复灌注30分。PC组在CPB开始后、心脏停跳前增加预缺血5分钟、再灌注10分钟,对比观察阻断升主动脉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腺苷酸含量(ATP、ADP、AMP、TAN、EC)、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PC组在缺血30分钟、60分钟及开放升主动脉20分钟时,正常线粒体和糖原含量均接近缺血前水平,并明显高于C组(P<0.01);(2)心脏阻断前、后PC组心肌组织ATP、EC含量无显著变化,与C组同时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或0.01);(3)缺血60分钟以及开放20分钟C组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与PC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或0.01);(4)开放升主动脉后,PC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迅速恢复,其中CO、SV、CI、LVSW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心肌缺血预处理明显增强体外循环心脏缺血再灌注期超微结构的保护效果。降低ATP的消耗,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加速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