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67岁,以咳嗽、咳痰1个月为主诉于1994年10月13日入院。无发热、盗汗、咯血,无胸痛、气喘。院外曾接受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体检无重要体征发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6×10~9/L,中性分叶70%,淋巴28%,大单核2%,血红蛋白92g/L,血小板265×10~9/L。痰找抗酸菌阴性。血钙2.2mmol/L,血浆白蛋白40g/L,球蛋白22g/L,IgG760ng/dl,IgA120ng/dl,IgM202ng/dl,C_3140ng/dl。PPD(5Iu)试验阴性,胸片示双肺弥漫性小结节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无肿大。TBLB病理报告:肺部非干酪样肉芽肿,不伴嗜酸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2.
胸内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从德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8,7(1):1-3
本文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26例病人分2组:A组18例有胸片与CT对照,B组8例单有胸平片。结果:1.CT显示胸内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和组数及肺内病变种类及量都比胸平片显示多,两者的P<0.005。2.本组病人有罕见表现:2例有胸腺结节伴钙化,其中1例胸腺病灶为本病唯一表现。结论:CT及HR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分期、随访及鉴别诊断有价值。需与淋巴瘤及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鉴别。 相似文献
3.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可侵犯全身各部位多个器官,以肺和胸内淋巴结发病率最高,达90%以上。近年来,有关结节病的诊断方法日臻完善,笔者复习了近十年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3例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病例分析 ,认识其影像学表现 ,特别是不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学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符合诊断标准的 2 3例胸部结节病的X线胸片及胸部CT。结果 :14例呈典型性影像学表现 ,伴发肺部异常的 5例 ;9例呈非典型影像学表现 ,其中 5 0岁以上者 6例 ;肺部病变呈多形性表现 ;CT检查的敏感性高 ;气道及胸膜病变少见。结论 :胸部结节病多数有典型影像学表现 ;但也有非典型影像学表现者 ,多见于 5 0岁以上患者 ,易被误诊 ,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注意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 ,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以来诊治胸内结节病9例,皆有误诊阶段。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外院误诊,在我院经组织活检确诊。男性5例,女4例,年龄:21~30岁2例,31~40岁4例,41~50岁3例。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2.2个月。Ⅰ期病人4例,Ⅱ期病人5例。 相似文献
6.
7.
8.
患者,男,27岁,反复咳嗽、心悸、气促2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发育正常,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两肺清,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102次/min,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Ⅱ°,肝助下1横指、质软、脾可触及、双下肢轻浮肿。心电图:左胸导联ST、T波改变。X光胸片:双肺纹理粗,散在浸润性病灶。胸CT:右上隔、右气管旁及左侧主动脉前淋巴结肿大。腹部CT:肝、脾肿大,肝门淋巴结肿大。右颈部淋巴结及经皮穿刺肺组织,先后送验右颈淋巴结(E54978)和肺穿刺活检(E55714),镜下右颈淋结结构几乎全部被结核样肉芽肿性病变所取代,仅见少许残存的淋巴组织,肉芽肿由增生的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巨细胞组成伴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肉芽肿互相融全和纤维化。肉芽肿内未见干酷样 相似文献
9.
10.
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锡甫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6):517-519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全身多个器官均可受累,以病变处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为特征,90%以上有肺的改变。近年来结节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其影像学表现往往成为提示结节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增强扫描诊断乳癌(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对乳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诊断的乳癌平扫和增强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注射造影剂100ml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对应层面病灶的CT值。结果:22例CT平扫显示肿物12例,边缘毛刺10例。注射造影剂后22例肿瘤全部强化。强化方式有4种:均匀、不均匀、环形和多发结节,CT值上升5445±3147,并更确切显示肿块边缘、皮肤及胸壁受累改变。结论:增强CT薄层扫描有助于乳癌的检出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乳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肿块172例,占86%;钙化70例,占35%;导管扩张22例,占11%;X线测量前肿块比值小于临床,170例,占85%;血管增粗、增多48例,占24%;水肿60例,占30%;皮肤增厚及收缩20例,占10%;乳晕增厚64例,占32%;乳头凹陷40例,占20%;腋下淋巴结肿大50例,占25%。结论:钼钯X线机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进行回顾性X线分析。结果:密度不均,瘤体内脂肪和纤维腺体等量分布,形成“水中浮岛”,是乳腺错构瘤最典型的一种类型,易于确诊,本组3例确诊为错构瘤。对于密度尚均匀,不典型的乳腺错构瘤,如以脂肪为主密度较低者,易误为脂肪瘤或囊肿,本组2例。如以纤维腺体为主,密度较高者,易误为纤维腺瘤,本组1例。伴边缘不清,则可疑恶变,本组1例。另1例属错构瘤早期改变。结论:X线分型对于不同类型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5000全身螺旋CT机,对4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灶较小者加作薄层扫描.[结果](1)CT诊断率:42例乳腺癌CT诊断正确40例, 诊断率为95.2%,2例误诊.(2)CT表现:①乳腺肿块, 42例中CT显示肿块者38例,实性肿块36例,囊性肿块2例.肿块分叶有毛刺征者25例,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者31例.4例未显示肿块者表现为乳腺实质结构紊乱,乳管扩张.②钙化,显示乳腺钙化者15例.③皮肤增厚及收缩10例.④腋窝或(和)内乳淋巴结肿大11例.[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病灶范围的显示及腋窝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洪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6,5(3):152-154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认为本病的胸部X线表现无特异性。结合文献复习,将胸部X线表现分为(1)浸润型;(2)肺水肿型,(3)肿块型;(4)间质型;(5)胸腔积液型;(6)空洞型;(7)混和型。并从病理学角度对上述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分析了4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的CT表现,非赘生性囊肿和囊腺瘤的特征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壁与间隔薄且规则。CT可识别囊内新近出血。肿物内含有脂肪成份,囊壁隆起的实性结节处见有结节状钙化或牙齿是囊性畸胎瘤定性诊断的特征性表现。恶性囊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为囊壁与间隔不规则增厚,其内明显的乳头状或不规则实性软组织成份。肿物的大小对判断良恶性肿瘤意义不大。对腹膜种植转移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回顾分析78例X线照片发现经手术病理证实乳房肿块的病例。良性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清楚,有晕征,密度中等,少见钙化,局部血管有受压推移改变。恶性肿块多为不规则或星芒状改变,边缘有毛刺,密度较高,可见点簇状或小条状钙化,局部血管增粗,皮肤可有增厚及乳头内陷等。但少数恶性肿块也表现为边缘清楚,有不完整晕征改变。不能确定良恶性时,应及时作肿物细针抽吸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