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影响。方法将6周~8周龄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T2DM模型组(24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的18只大鼠随机分为高糖高脂饮食组、正常饮食干预组、小檗碱联合正常饮食干预组(小檗碱干预组),每组6只,分别干预8周后禁食不禁水12h,经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即刻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同时留取血清-70℃保存,同批检测血清FGF21、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干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和正常饮食干预组TG、TC、FPG、HOMA-IR、FGF21水平升高(P0.05)。干预8周后,与高糖高脂饮食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和正常饮食干预组TG、TC、FPG水平均降低(P0.05),FGF21水平升高(P0.05);小檗碱干预组HOMA-IR降低(P0.05),正常饮食干预组HOMA-IR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8周后,与正常饮食干预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TG、TC、FPG、HOMA-IR水平降低(P0.05);FGF21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可以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程度,该作用可能与其可介导血清FGF21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单纯T2DM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DF-1和内皮素(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SDF-1、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四项水平,FPG和Hb A1c与SDF-1、NO、ET-1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和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D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SDF-1水平下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脂异常,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肢端坏疽的作用机制。方法给雄性Wistar大鼠空腹腹腔注射中等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后,适当调低室温,以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动物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糖尿病组,然后对治疗组用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方加以治疗;同时,测定各组在实验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并在实验结束时取胰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和NO、丙二醛(MDA)浓度,记录各组实验期间饮水量、体重变化及肢端坏疽情况。结果实验前,糖尿病组与正常相比,FPG、TG、TC、饮水量明显升高(P<0.05),而体重、FINS水平和HBCI明显下降(P<0.05);实验结束时,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FPG、TG、TC、MDA、NO、饮水量、NOS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体重、FINS水平、SOD活性和HBCI明显上升(P<0.05),肢端坏疽症状亦较轻(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复方对糖尿病大鼠的肢端坏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NO、MDA等对胰岛β细胞损伤、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糖尿病大鼠FINS及HBCI升高,血糖、血脂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血压升高的机制。方法:通过给予高糖饮食及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基酯(L-NAME)喂养建立不同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压及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阴离子(O2-)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高糖组、L-NAME组的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高糖组(P<0.05)和L-NAME组(P<0.01)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O2-升高(均P<0.05)。L-NAME组的eNOS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高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各组大鼠Ang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水平下降和氧化应激引起NO生物活性降低,在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高脂兔模型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家兔高脂模型,测定各处理组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肪组织PPARγ和INSIG-2基因表达. 结果 高脂组TC、TG和LDL-C水平较普食组明显升高(P<0.05),而小檗碱处理后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较高脂组明显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高脂组PPARγ和INSIG-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普食组(P<0.05),小檗碱处理后PPARγ mRNA表达明显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而INSIG-2 mRNA表达则较高脂组明显上调(P<0.05),且低剂量作用更明显. 结论 小檗碱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与PPARγ表达下调而INSIG-2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型糖尿病大鼠37只分为模型组(12只)、小剂量叶酸组(12只)和大剂量叶酸组(13只),另11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叶酸干预11周后,剪尾采血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水平,并取胸主动脉制备主动脉环进行离体血管环反应性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充叶酸11周后,小剂量叶酸组及大剂量叶酸组血清一氧化氮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增高(P<0.05或P<0.01),而血清丙二醛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在每一个乙酰胆碱累积浓度下,模型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P<0.01),而小剂量叶酸组和大剂量叶酸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则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小剂量叶酸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度与大剂量叶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补充叶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明显预防作用,叶酸可能通过增加机体一氧化氮合成从而提高血清一氧化氮活性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来预防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全氟化碳(PFC)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PFC对AS大鼠内皮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雄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PFC低剂量组、PFC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外,其余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实验性大鼠AS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主动脉组织eNOS、NO、ET-1的含量,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eNOS、NO含量显著降低,ET-1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FC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及主动脉eNOS、NO含量显著升高,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PFC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组织中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PFC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eNOS、NO含量显著升高,ET-1含量显著降低(P0.05);PFC高剂量组较PFC低剂量组减轻AS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更明显。结论:PFC可能通过升高AS大鼠血清及主动脉组织eNOS、NO含量,降低ET-1含量,起到内皮保护功能,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冰  赵晟  王艳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899-190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状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喂养8 w,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稳态时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IR;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管壁一氧化氮(N0)含量.结果 GIR在两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1);高脂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eNOS及NO含量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管壁NO含量与FFA、TNF-α呈负相关,而GIR与NO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IR大鼠血糖正常阶段已经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血中FFA、TNF-α的升高可能直接参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脏通络方保护大鼠大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腺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补脏通络方治疗。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Ⅳ型胶原表达,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逆转糖尿病主动脉内膜增厚改变;治疗组Ⅳ型胶原表达水平与病理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FPG显著低于病理组(P<0.01);治疗组较病理组ET显著降低(P<0.01),NO显著升高(P<0.01),ET/NO比值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降低ET、ET/NO比值,升高NO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大血管内皮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糖尿病糖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的分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糖代谢、脂代谢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61例,全部受试者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4周~6周后,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30例)和综合治疗组(31例),生活方式干预组继续进行饮食运动控制12周;综合治疗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加服盐酸小檗碱片0.3g,每日3次,治疗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 2h血糖(P2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PN)。结果两组治疗后FPG、HbA1c、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脂联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后比较,综合治疗组FPG、HbA1c、TC、LDL-C下降更明显,脂联素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P2PG、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具有降糖、调脂的作用,并且升高2型糖尿病病人的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