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运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漏报率、手卫生执行率、医疗用品专用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运用PDCA进行持续改善后,医院感染漏报率明显下降。卫生执行率、医疗用品专用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等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DCA管理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 < 0.01),医护人员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 < 0.01)。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PDCA管理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PDCA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面效果显著,适用于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普及乡镇卫生院专(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方法某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对该市28所乡镇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培训计划;各乡镇卫生院指定1名专(兼)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采用考试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市28所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21所(75.00%)无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 22所(78.57%)连续2年未进行过任何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知识培训;21所(75.00%)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所(42.86%)无健全的消毒隔离、手卫生、职业防护等基本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52所乡镇卫生院,应参加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252人,实际参加培训250人,参培率达99.21%。培训前回收测试试卷215份,培训后回收测试试卷226份;培训后,考试成绩由(39.38±20.91)分提高至(74.56±13.30)分(t=1.97,P<0.05);对比培训前后各项考试内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此次市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培训,达到了普及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2月,对某院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取讲课、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合格率(46.08%,229/497)与培训后(95.77%,476/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6,P<0.001)。培训后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考试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96.88%,62/64)vs(39.06%,25/64);χ2=42.9,P<0.001];手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培训前[(73.75%,177/240)vs(29.17%,70/240);χ2=19.89,P<0.01],各洗手指征手卫生执行情况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理论培训结合现场指导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知识水平及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不同医院梅毒报告符合率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梅毒监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石家庄市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全部梅毒病例,根据国家梅毒诊断标准和报告要求进行病例核对。结果 核查梅毒病例1992例,报告符合率为87.50%,过度报告率10.99%。隐性梅毒报告符合率为89.98%,高于其余各期后天梅毒(χ2=29.803,P<0.01);各级医院梅毒报告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2,P<0.01),三级医院最高为91.10%,职工医院最低为43.37%;妇产科梅毒报告符合率为92.33%,高于其余各科室(χ2=67.103,P<0.01)。50家医院仅33家同时开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并进行滴度检测。结论 石家庄市梅毒网络报告存在不合理报告现象,应加强医院实验室建设,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完善医院转介机制,并将梅毒报告质量纳入考核,提高梅毒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5.
量化考核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加强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将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指标量化,制定全院和部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量化考核标准并实施,每月考核评分1次,及时反馈考核结果。结果实施量化考核后无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事件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由7.44%下降至4.35%;医院感染漏报率由实施前19.16%下降至3.88%;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规范要求。结论量化考核标准客观、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对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执行力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量化考核对改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效果,有效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9年开始建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流程,制定与流程相对应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作为全院综合目标考核中常规质量考核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开展各种监测.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患儿、住院总日数上升,病床使用率由124.80%上升至134.80%,日感染发病率由4.23‰上升至8.20‰;低出生体重患儿(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日数构成比由14.93%上升至15.66%,医院感染发生率未见明显上升,出生体重>1500 g体重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38%上升至6.05% (P<0.05);科室病原学送检率提高,细菌检出率由11.01%下降至9.77%;多药耐药菌在检出菌中的构成比由43.33%下降至16.67%(P<0.05);医院感染漏报率逐年下降,由1.77%下降至0,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率下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高,相关制度执行良好,手卫生依从性由32.50%上升至61.00%.结论 量化考核能有效遏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提示考核与监测工作应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精神病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流浪精神病住院患者1 524例,发生医院感染14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58%;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33.56%),其次为下呼吸道(24.66%)和皮肤(19.18%)、上呼吸道(10.96%)等。2009年的医院感染率(4.94%)显著低于2008年(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1)。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11.67%)显著高于女性患者(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展状况。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军队医院16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各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情况。结果166所医院中,2005年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组织建设的医院68所(40.96%),2010年增至119所(71.69%),2015年为160所(96.39%),经趋势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1.143, P<0.001) 。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比率也呈上升趋势(χ2 =22.172, 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及药品分级目录的制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细菌耐药性监测、清洁切口预防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临床会诊工作、处方点评工作的比率:2005年为10.87%~30.72%,2010年为25.90%~65.06%,2015年为 36.14%~95.18%,各项工作3年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DDD/100人天)由2005年的69.16下降至 2015年的41.4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5年的46.98%,下降至2015年的36.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送检率由2005年的20.58%提高至2015年的49.39%。结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对医务人员相关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前后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得分率在“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后为65.66%,较活动前60.13%明显升高(χ2=91.08,P<0.01),其中对“手卫生指征”得分率最高,达98.86%。对“职业暴露预防措施”认知率,活动后为60.29%,明显高于活动前的45.93%(χ2=28.95,P<0.01)。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9月5-30日,贵州省174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参与调查的各医院自行确定调查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调查医院调查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查率99.66%(65885/66111),发生医院感染1546例,164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5%(1546/65885),例次现患率为2.49%(1643/65885)。不同规模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P<0.01);重症医学科(25.20%)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0.35%)为主;革兰阴性菌(70.37%)位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不同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54,P<0.01,χ2=1041.43,P<0.01,χ2=1167.40,P<0.01);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4%(25851/65885),治疗用药为主占67.24%(17382/2585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32.81%(25851/65885)。结论 重点监控ICU,呼吸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与医院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阶段性目标监测RICU医务人员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用量、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研究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连续监测4个月,RICU医务人员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的每床日消耗用量由16.57ml提升至26.30ml;总体手卫生依从率有55.30%上升到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21.18%、34.12%上升至38.81%、5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ICU医院感染率由10.26%下降至2.63%(P〈0.05);总体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呈负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改进手卫生质量,可以提高R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更完善有效的尘肺肺泡灌洗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方法气管镜室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把尘肺肺泡灌洗的院内感染控制作为每月质量监测的内容,通过对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2012年6—12月的193例肺泡灌洗的患者从多个环节进行院内感染控制,与2011年3月—2012年5月的193例肺泡灌洗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前后尘肺肺泡灌洗患者和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情况、内镜监测情况,探讨更完善的院内感染控制方法。结果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后,内镜监测的合格率(内镜内腔100%,内镜表面100%)高于控制前(内镜内腔92.2%,内镜表面88.1%),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后,医务人员无发生院内感染,低于控制前发生率(1.81%),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1.03%)低于控制前(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完善后的尘肺肺泡灌洗的院内感染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内镜监测的合格率,更好保证尘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实施目标监测前后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目标监测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科学的监测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重视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掌握ICU医院感染变化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韩艳萍 《现代保健》2014,(17):83-85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治疗的21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卫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0.95%)较对照组(5.71%)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使用仪器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院内感染采用护理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对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医院MRSA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FRE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MRSA感染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样本量需求,纳入合格研究对象108对。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查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病史资料收集信息。资料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结果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因素为:高龄(≥65岁,P=0.013)、住院时间(P<0.001)、基础疾病种类(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P<0.001)、抗菌药物种类(P=0.004)和使用时间(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医院MRSA感染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时间(P<0.001)、侵入性操作项数(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P=0.001)和使用时间(P<0.001)等。结论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项数多、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是医院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综合性中医院2007-2011年医院感染病例,了解其分布和流行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医院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2868例,医院感染率1.89%;计3246例次,例次感染率2.13%,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率最高的院内科室依次是ICU(51.21%)、血液科(13.48%)、老年科(8.18%)、脑外科(5.26%)。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14.33%)、铜绿假单胞菌(14.23%)、肺炎克雷伯菌(12.67%)、白色念珠菌(9.90%)、鲍曼不动杆菌(8.25%)、金黄色葡萄球菌(6.59%)。结论医院感染的病原学送检率逐年提高,但对传统中医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医护合作管理病房陪护的新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实施医护合作模式管理陪护前后病房陪护率、医院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病房陪护得到有效管理,与实施前相比,病房陪护率从97.78%降低至66.67%(P<0.01),患者满意度从90.00%提高至99.56%(P<0.05),医务人员满意度从82.22%提高至95.5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率从9.56%降低至4.22%,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护合作模式管理病房陪护可有效降低陪护率,提高患者和医护务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及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监测16679份病历,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感染率为1.67%。医院感染发生率,2010-2012年分别为1.56%、1.62%和1.82%(P〉o.05);男性、女性分别为1.58%、1.78%(P〉0.05);1~20岁为0.77%、21~30岁为0.39%、31~40岁为0.76%、41~50岁为1.12%、51~60岁为2.29%、61~70岁为2.33%、71~93岁为3.80%(P〈O.01)。279例中,肿瘤科、传染科、内科感染的较多,分别占67.03%、19.35%、7.53%;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腹腔、泌尿系、胃肠道,分别占44.45%、24.73%、8.24%、8.24%、7.53%。结论2010-2012年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儿内科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年内出院6022例患者,38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44%。医院感染发生率,〈1岁为5.69%,1~2岁为4.24%,3~5岁为7.99%,6~12岁为10.00%(P〈0.01);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为5.38%,为非感染性疾病者为9.58%(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肠道为主。[结论]儿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669例脑梗死患者,按75岁为界分为高龄组384例(≥75岁)和对照组285例(40~74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院内并发心脏病、神经功能缺损及院内死亡情况,分析高龄组患者预后.结果 高龄组女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充血性心脏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高血脂、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是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15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3.59%(129/384)比25.96%(7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NIHSS评分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源性栓塞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 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 0.05).高龄组院内心脏病并发症发生率、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修正Rankin评分≥2分)患者比例、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龄脑梗死患者院内并发肺部感染更为常见,其相关预后可能也更差,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对于高龄脑梗死患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