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病因及治疗结果,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方法 随机抽取的1000例患者中确诊29例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年龄为7~23岁,平均11.1岁.埋伏牙总数32枚,骨内埋伏有22枚,骨外埋伏10枚.对临床发病率、病因、埋伏阻生的位置和方向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男∶女为1.0∶ 1.2,骨内埋伏阻生与骨外之比为11∶5.有65%的患者存在上颌中切牙萌出间隙不足,但是属于中重度拥挤的仅占15%.埋伏牙自身形态和位置异常的发病率高达71%.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正畸牵引导萌术、自体牙移植以及拔除阻生牙.结论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主要发病原因是牙齿形态和位置异常所致.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后,大部分埋伏阻生的恒上颌中切牙治疗结果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的正畸与修复治疗。方法选择患者26例,依据安氏分类和拔牙、非拔牙制定非正畸方案,正畸结束配合修复治疗。结果恢复了上颌中切牙,临床效果较佳。结论牙颌畸形伴有上颌中切牙异常,采用非常规正畸治疗,配合种植等修复治疗,恢复主要前牙,可以满足患者功能和美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8-08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单侧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作为治疗牙,均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以同颌对侧15颗正常同名牙作为对照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牵引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牵引治疗结束时,15例含牙囊肿内新骨生成,颌骨囊腔消失,囊内埋伏牙均牵引到位。治疗牙和对照牙的牙根长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结束后1 a,治疗牙牙周牙髓状况良好,囊肿无复发。牙根长度虽然与对照牙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较牵引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患儿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有利于牙根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口腔医师与非口腔专业人士对上中切牙美学变化的敏感性。方法:对不同照片的上中切牙位置进行微小渐进性的改变,包括中颌切牙倾斜角度、冠长、上颌中切牙楔状隙暴露量,通过问卷,对口腔医师和非专业人士进行调查,从而判断两种人对上颌中切牙美学敏感性。结果:口腔医师组评判明显不美观的相关参数平均范围约为:单侧上中切牙倾斜5°以上,双侧5°以上;冠长增加0.5mm以上、缩短0.5mm以上;楔状隙暴露2mm以上。非专业组则分别为单侧倾斜7.5°以上,双侧7.5°以上;冠长增加0.5mm以上、缩短1mm;楔状隙暴露3mm以上。口腔医师组能辨别变化差异值为:上中切牙倾斜2.5°;冠长增加0.5mm,冠长减少0.5mm;楔状隙暴露1mm;非专业组可辨别上中切牙倾斜5°,冠长增加0.5mm,冠长缩短0.5mm及楔状隙暴露2mm的差异。对于牙冠冠长变化,两组敏感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两组都有显著差异。结论:口腔医师与非专业人士对上中切牙美学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应该在治疗中给患者提出更多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联合牵引矫治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9年以来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病例,患儿年龄7~10岁,运用外科开窗联合牵引方法,将弯曲阻生年轻恒前牙恢复至正常牙列位置。患牙为观察组,对侧同名牙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双侧中切牙均受损的病例中,以同颌侧切牙为对照组,术后随访24个月。CBCT测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唇侧牙槽骨厚度、牙冠高度和牙根长度,评估预后效果。结果:29例患者共30颗患牙,其中男15例,女14例,失访3例,平均年龄(7.98±0.63)岁,成功率96.3%。利用CBCT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唇侧牙槽骨厚度小于对照组,且牙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牙冠高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正畸牵引适用于年轻弯曲恒前牙的治疗,有利于牙根发育和唇侧牙槽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及准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切牙管、根尖点-切牙管的最小距离的人群中频率分布统计显示分别在1.01~2.00mm(26.67%)和4.01~5.00mm(29.44%)比例最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的最小距离均大于女性(t=3.15,P=0.002;t=4.19,P0.001)。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最小距离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两个位点的最小距离也逐渐增加(F=99.06,P0.001;F=102.47,P0.001)。结论:关于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CB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中,应该更加重视女性及青年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关系,优化种植方案以及种植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上颌中切牙不同修复设计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莉  李将超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89-1692
目的:建立上颌中切牙及不同缺损情况下不同修复设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符合标准的上颌中切牙进行螺旋CT扫描,结合Imageware,ANSYS等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上颌中切牙及其支持组织和根管治疗后该牙不同缺损情况,不同修复设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12个分3组研究。结论:采用螺旋CT及相关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牙、支持组织及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符合临床实际情况,为不同修复体的建模提供了一种高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潘志文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724-1726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中切牙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应用CBCT进行扫描和图像三维重建,显示埋伏中切牙的形态、位置、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CBCT三维重建后,54例病例均清晰的显示了埋伏中切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牙根弯曲情况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CBCT检查能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对上颌埋伏阻生的诊断,治疗设计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文  王燕  宋玲  张春艳  吴鸿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41-1543
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方法在正畸矫正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12岁,平均10.5岁。对每个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所得DICOM格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结果设计矫正计划,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根据三维重建获得信息,有2例患者进行恒牙拔除,4例患者扩大间隙后等待中切牙自行萌出,12例患者进行开窗手术后固定正畸牵引导萌。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临床治疗能提供准确、直观的信息,对于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诊断、设计、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观察对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采用不同正畸牵引方式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前方牵引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牵引时间及埋伏牙牙根长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引时间为(7.28±2.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2.32±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颌间牵引在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前方牵引器牵引,可提高正畸治疗效果,缩短牵引时间,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埋伏牙牙根长度。  相似文献   

12.
黄晓红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90-1191
目的:通过对87例金属烤瓷修复上前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金属烤瓷修复各种病变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各种病变的上前牙进行金属烤瓷修复,观察其美容修复效果。结果:随访1 ̄4年87例患牙金属烤瓷修复后色泽形态均未发生改变,功能良好,一例发生脱落,一例出现龈黑边。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金属烤瓷是修复各种病变上前牙的理想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牙体形态、功能及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术对上颌中切牙残冠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04郏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76例上颌中切牙残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修复术的37例患者作为延期组,将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术的39例患者作为即刻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测量牙槽骨吸收水平、种植体体积。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和主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牙槽骨吸收水平低于延期组,种植体体积大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患者的PES、WES评分,以及咀嚼功能、面部整体美观度和义齿附着高度评分均高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术治疗上颌中切牙残冠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情况,提高美学效果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对上颌中切牙美学效果和唇侧骨板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9月来院就诊因单颗上颌中切牙残冠而接受微创拔牙及种植修复来院就诊的10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41例,采用微创拔牙延期种植即刻修复;B组:32例,采用微创拔牙即刻种植延迟修复;C组:3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唇、舌向倾斜度的下颌中切牙周围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分析下中切牙角度与该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成人正畸患者150例,拍摄采集其下颌中切牙区CBCT影像,以下切牙-下颌平面的角度(IMPA)为依据,分为下切牙舌倾组(IMPA<87.7°)、下切牙正常组(87.7°≤IMPA≤100.1°)和下切牙唇倾组(IMPA>100.1°),分别测量各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根中1/2处和根尖处牙槽骨骨皮质及骨板厚度,并对各组间及各测量平面间进行比较。结果:从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至根尖,各组下中切牙区唇、舌侧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唇侧牙槽骨骨板厚度+舌侧牙槽骨板厚度)均呈递增趋势。骨皮质最薄区位于舌倾组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的舌侧(0.29±0.31)mm,最厚区位于正常组根尖处的舌侧(1.81±0.48)mm。牙槽骨骨板总厚度在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和根尖处均为正常组>唇倾组>舌倾组。釉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在上颌中切牙种植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行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即刻种植修复,B组采用位点保存延期种植修复。记录两组牙槽骨高度、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种植体稳定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骨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两组牙槽骨高度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牙龈曲线、颜色、质地及PES总分均高于B组;A组外形轮廓、表面质地及WES总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稳定值均大于术后即刻,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在上颌中切牙种植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金属烤瓷联冠早期固定修复松动牙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附着丧失的牙周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顺序治疗组按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松牙固定方法顺序治疗,早期修复组按基础治疗-松牙联冠修复固定-牙周手术的顺序早期修复,每组184颗患牙,每牙查6个位点,共1104个位点。比较两组患者初诊时、2个月及2年后的软垢指数和附着丧失指数。结果:初诊和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附着丧失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初诊时两组软垢指数差异无显著性,2个月后早期修复组软垢指数明显低于顺序治疗组,2年后早期修复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低于顺序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对松动牙齿进行联冠固定可以尽早避免松动牙咬合创伤,恢复牙齿的稳定性和部分咬合功能,增强患者对牙周病后续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上颌中切牙区即刻与延期种植的唇侧骨量情况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上颌中切牙区单颗牙种植的8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即刻组(43例)和延期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唇侧骨量、美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即刻组和延期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67%、95.35%,两组种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两组患者种植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根方及冠方骨板厚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两组患者即刻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均降低,但即刻组1 mm位点、10 mm位点唇-腭侧牙槽嵴厚度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个月后根方、冠方唇侧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种植修复即刻、12个月后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分、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均显著高于延期组,且满意度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刘高成 《中国美容医学》2013,(23):2319-2321
目的:考察并对比全牙列[牙合] 垫固定和真空压膜牙托固定治疗年轻恒牙根折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2年4月在我院牙科门诊接收的根折的年轻恒牙患儿7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38例真空压膜牙托固定组和34例全牙列牙矬固定组。结果:真空压膜牙托固定组成功24例,显效14例,失败18例,总有效38例,有效率67.9%,全牙列牙A垫固定组成功30例,显效15例,失败8例,总有效45例,有效率84.9%,与真空压膜牙托固定组比,全牙列牙A垫固定组总有效例(率)较高(P〈0.05)。结论:恒牙压根折建议采用全牙列牙合垫固定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