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脂肝平颗粒对脂肪肝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脂肝平颗粒不同脂肪肝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用乙硫氨酸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脂肝平颗粒对血脂代谢、肝内脂代谢、肝组织改变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脂肝平颗粒可使乙硫氨酸大鼠血CHO、TG显著升高、肝内TG、Gn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显著改善。可使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CHO、TG、LDL显著降低,HDL显著升高,肝内TG、Gn含量显著降低,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颗粒变性、纤维组织增生有显著性的改善作用。其药物高、中、低剂量之间的药效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院脂肪肝研究小组开展了多种药物的动物试验研究,其中观察了马洛替脂治疗大鼠脂肪肝实验结果,发现疗效不甚明显,但有一定改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为临床扩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肝脂溶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TG(血清甘油三酯)、CHOL(血清总胆固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FFA(游离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肝脂溶颗粒高剂量组降低血清TG、CHOL、FFA疗效优于对照组,降低血清ALT、AST疗效则与对照组相似。结论肝脂溶颗粒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以肝脏的脂质含量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为衡量标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增加,病理检查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壳聚糖加中药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FFA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志毅 《海峡药学》2011,23(2):20-22
目的观察肝脂颗粒对大鼠脂肪肝(FLD)模型的作用,为筛选一种有效治疗FLD的新中药复方制剂,提供初步的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脂肪乳灌胃法,用酒精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FLD模型,观察肝脂颗粒1.0、2.0、4.0g.kg-13个剂量组对脂肪肝大鼠的血脂、肝功能、肝脂、肝指数,肝脏羟脯氨酸(HYP)、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肝脂颗粒的高、中和低3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FLD模型大鼠血液中胆固醇(TC)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及MDA的含量。结论肝脂颗粒具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脂消胶囊抗大鼠脂肪肝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脂消胶囊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临床经验方,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高血脂引起的脂肪肝疗效较好。为进一步证实该药的临床药效,本研究拟动态观察肝脂消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重的影响,并观察对大鼠高血脂30d时肝TC、TG、LDL、HDL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在小剂量四氯化碳致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于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血清及肝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及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fatty acids,FFA)含量为衡量标准,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大鼠脂肪肝模型组相比较,丹红脂肝清胶囊高剂量组(0.4 g.kg-1)血清TC、肝脏TG有显著降低(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TG、肝脏FFA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中、高剂量组(0.20、.4 g.kg-1)肝脏TC、血清MDA有显著降低(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1)血清SOD有显著升高(P<0.01,P<0.05)。丹红脂肝清胶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病理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丹红脂肝清胶囊对复合因素引起的脂肪肝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导大鼠形成脂肪肝,进行中药复方脂肝康(ZGK)抗大鼠脂肪肝的疗效观察,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病理模型组,ZGK高、中、低剂量等5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3个月后,停止高脂饮食,ZGK各剂量组ig给药,持续时间3个月。结果 ZGK能显著降低肝脏T -CH、TG、MDA的含量(P <0 .0 5 ) ,升高肝脏GSH含量(P <0 . 0 5 ) ,病理学变化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ZGK可有效地治疗大鼠的实验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肝及线粒体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低剂量CCl4 后肢注射 ,并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 ,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壳聚糖灌胃 ,通过计算机彩色图象分析及立体定量的体视学分析方法 ,测定脂肪肝大鼠肝脂变严重程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4g/ (kg·d)以上的壳聚糖可明显减轻脂肪肝大鼠肝脂变程度 ,改善肝细胞线粒体体视学参数 ,促进线粒体功能恢复。结论壳聚糖可通过受损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恢复 ,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而对脂肪肝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特种红曲对鹌鹑实验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特种红曲对鹌鹑实验性脂肪肝的影响 ,以确证其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乙醇性脂肪肝鹌鹑模型 ,测定给药前后的血脂和肝脂水平 ,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特种红曲 1 .6g·kg-1给脂肪肝鹌鹑灌胃 2 0d ,可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 (TG)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 (P<0 .0 1 ) ,同时降低肝脏TC和TG水平 (P <0 .0 1 ) ;特种红曲 0 .8g·kg-1也可降低血浆TC和LDL水平(P <0 .0 5 )和肝脏TC水平 (P <0 .0 1 ) ,并可使肝组织的脂变程度明显减轻 ,部分动物的肝脏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特种红曲对实验性脂肪肝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体检者1063例进行B超脂肪肝检查,测定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并进行分析。结果 319例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21,P<0.05)。结论脂肪肝与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B超和血脂检测可作为脂肪肝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肝肝组织脂质含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E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B组、C组、D组、E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GKⅣ)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F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查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腹主动脉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B组、C组、D组、E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TC、TG方面,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AST方面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KⅣ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ALT、AST的升高;ALT、AST与TC、TG的沉积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科检查确诊的196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观察组TC、TG、LDL-C、F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T、AST、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虎四君汤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FLD)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饮食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治疗组药物灌胃,60只清洁小鼠随机分4组:①正常对照组(n=15)普通饲料喂养;②模型组(n=15)高脂饲料喂养;③亚虎四君汤组(n=15)在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予亚虎四君汤22g(0.5ml)·d^-1;④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n=15)在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予非诺贝特胶囊水溶液22g(0.5ml)·d^-1。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定肝指数、血清肝功能、血脂。结果与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亚虎四君汤组的体重、血CHOL(总胆固醇)和血清转氨酶均呈下降趋势。肉眼观察示亚虎四君汤组肝脏组织外形及色泽有明显改善。结论亚虎四君汤在一定程度上有防治NAFLD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糖,减少脂质瘀积,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干细胞的变性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的血生化水平的关联,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研究组)及健康者(对照组)各78例,对其进行血生化检验,检验指标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完成后对比两组指标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TG、TC、G1u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GGT、ALT及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其肝功能显著受损.进而使其血糖及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应结合临床予以进一步处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超声诊断的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中老年脂肪肝患者96例(观察组)和中老年非脂肪肝健康查体者32例(对照组)的血脂、血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合并甘油三脂、血糖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单纯胆固醇增高与脂肪肝的发病率无明显关系。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血糖的增高关系密切,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体检中发现的300例非酒精脂肪肝且无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接受体检的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脂、血糖及肝功酶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GT、ALT、AST水平分别为(53.20±9.37)、(54.88±9.08)、(53.58±7.89)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5±8.56)、(23.87±6.08)、(22.87±5.12) U/L(P<0.05)。结论加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肝功酶学指标监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湘西地区脂肪肝的发生率及与血脂、转氨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08—2009年本地区企事业工作人员及个人体检者共计5652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采用速率法,血脂采用酶法,同时指定专人进行彩色超声波检查,诊断脂肪肝标准严格参照《超声医学》。结果共检出脂肪肝1974例,男1755例,女219例,脂肪肝组的TG、ALT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且同时伴有高LDL-c、及低HDL-c。结论脂肪肝组具有显著的血脂代谢紊乱,肝细胞损伤明显,其好发年龄在30~60岁之间,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高于对照组(52.7%),观察组TC、TG、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祛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加味二至胶囊对大鼠复合型脂肪肝的调脂保肝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酒精及四氯化碳复制大鼠复合型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二至胶囊高剂量组(MEP1)、加味二至胶囊中剂量组(MEP2)、加味二至胶囊低剂量组(MEP3)及东宝肝泰组(DB),然后测定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HDL及LDL含量,测定血清ALT及AST含量,肝匀浆中游离脂肪酸、SOD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LDL,血清转氨酶ALT、AST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HDL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LDL,血清转氨酶ALT、AST含量均显著降低,HDL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加味二至胶囊具有较好的降脂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