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辉  李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693-369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血小板聚集的关系。方法:采用比浊法,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以正常人为对照,应用t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升高(P<0.01)。结论:该实验表明恶性肿瘤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强,并就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的机制、血小板在恶性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等进行讨论,还展望了血小板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并初步探讨血小板中NO含量对其聚集率的影响。方法运用比浊法测定29例AD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运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小板NO含量,比较两组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最大聚集时间及血小板NO含量。结果两组间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NO含量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0.05),AD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NO含量存在负相关(=-0.703,=0.003)。结论 AD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血小板合成NO减少,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18例不同年龄的健康人进行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组、老年前组与青壮年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探讨老年期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研究老年期抗血小板措施和预防老年期血栓形成疾病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定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采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震荡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诱导剂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sphosphate, ADP),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 以AA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31.93±19.86,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28.83±17.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33.27±19.78,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29.95±15.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以ADP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54.48±15.31,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45.61±17.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55.34±18.1,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49.24±1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 MAR和AAR是临床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震荡会对全血标本血小板聚集功能中MAR和AAR产生影响,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应避免不当的震荡,以免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影响临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校研制的全血血小板聚集仪,以电阻法检测正常人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全血中血小板聚集功能。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与聚集电阻值的关系用指数曲线拟合。用曲线回归方程式推算不同血小板数值的正常电阻值,可正确、简便地判断血小板计数不一或血小板减少受检者的全血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2 8例肺心病患者及 32例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肺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5 4 .6± 7.7) %和 (18.6± 14 .4 )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 ,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辅以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喉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癌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浊法,对50例喉癌患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并以良性肿瘤病人、喉慢性炎性疾病病人及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SAS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与其他组病人相比,喉癌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并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有增强趋势。结论 喉癌病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的增强;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恶性肿瘤的疗效判定、预后评估及预测转移有一定的意义;血小板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化学治疗目前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而化疗药物对骨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细胞下降,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贫血、易感染、出血等,其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引起的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往往是死亡原因之一,故了解化疗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早防范出血很有必要。作者研究了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用出、凝血时间正常,无出血倾向,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的正常人血浆,男女均有,且近两周无服药史。2) 方法:用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MPV、PDW及PAgT的变化。方法 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LT、MPV、PDW,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PAgT。结果 肝硬化患者PLT、PAgT均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增加,且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PLT、PAgT亦随之下降。结论 血小板形态及聚集率的变化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龚林  叶有坤 《四川医学》1989,10(1):18-19
本文报告对1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发现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血小板对诱聚剂 ADP、Adr 引起的聚集速率(ADP 1′A;Adr 1′A、Vmax)指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血小板对 Adr的反应比 ADP 更为敏感。本组实验结果还表明,虽然手术后血小板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增加,但并未就此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而促成高凝状态。另一方面,肾上腺功能的增强可能带来血液粘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局部血栓而发生 DVT,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脑梗塞患者组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2例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脑梗塞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FASCO─96自动血液粘度快测仪和TYXN - 91智能血液凝集仪 ,测定 30例脑梗死患者和 30例健康者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脑梗死患者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两者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做诱导剂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和单用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对ADP诱导聚集的抑制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对ACA诱导聚集的抑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对需加强抗凝的患者,有较好的价/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