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开穴经筋排刺法对小儿脑瘫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伴斜视的患儿,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应用子午流注开穴法指导下的经筋排刺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6.6%,较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经筋排刺法可促进患儿眼部肌肉、韧带及神经功能恢复,加强经脉在脑瘫患儿斜视治疗中的作用,疗效可靠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和血清IL-6、TNF-α、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经筋排刺电针治疗较常规针刺治疗下降的水平更加显著。结论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清IL-6、TNF-α、NO水平,减少或抑制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了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经筋疗法》中关于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的相关记载,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经筋刺法是应用“经筋查灶法”寻找“筋结”病灶体、通过“固灶行针法”针刺解结以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临床应用经筋刺法可以有效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解除眼部神经卡压,促进眼部细胞修复,减轻或消除视疲劳症状。临床上可以通过患者的证候积分、双眼泪膜破裂时间、双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疗效观察指标评价疗效。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长针排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长针排刺法治疗,取患侧承山次、承筋次、风市次及其上下各2寸、健胯次、中空次及其下2寸、阴包次及其上下各2寸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WOMAC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83.3%(25/30),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经筋长针排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均能有效缓解KOA患者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且经筋长针排刺法优于常规取穴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目内眦至目外眦沿上眼眶与眼球之间经筋排刺。结果临床痊愈。结论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动眼神经麻痹安全、简便、无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筋刺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经筋刺法组采用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肌电图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筋刺法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以经筋刺法为主,配合电针、梅花针及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筋齐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经筋齐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按照经筋理论,分为四型取穴,针刺方法采用齐刺;对照组采用血海、犊鼻、足三里等穴常规针刺。经过4周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优等改善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齐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经筋病针灸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探讨经筋病的病候,指出经筋病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掣引、痹痛、转筋、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临床以痛证为主,取穴特点大都是痛点及附近部位.并分析探讨了古代<内经>针法,列出治疗经筋病的火针疗法;以多针浅刺法治疗的傍针刺法、齐棘法、扬刺法;以单针多向刺的关刺法、恢刺法、合谷刺法等;以沿皮浅刺的浮刺法、直针刺法等.指出现代所用的三针集合同刺法,围刺、对刺、交叉刺、骨骼肌竖横针刺法、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某些穴位的透刺等都可以治疗经筋病.  相似文献   

9.
王芳  于涛 《四川中医》2013,(2):89-90
目的:探讨脾胃经筋排刺治疗脊髓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刺患者双下肢委中、三阴交、脾胃经筋排刺为主,配合阳陵泉、悬钟等体穴治疗5个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患者可独立行走1小时左右。结论:对症的针刺疗法是治疗脊髓炎后遗症期双下肢无力的有效方法,对肌力的恢复、关节的活动等疗效较显著,临床治疗时值得一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脑复康、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状况及上肢痉挛程度评定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按照经筋理论,使根源病灶与循经连锁反应病灶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机能调节相结合,运用毫针(恢刺、齐刺)针刺方法,针刺膝关节周围及相关肌群阳性反应灶点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海、犊鼻、足三里等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20天),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优的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经筋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中国针灸》2012,32(7):635-638
韩景献教授的排刺三法是根据病位深浅及治疗部位的不同,分为皮部、经筋、经脉排刺三法。皮部排刺治疗皮部表面的病症,其特点是浅刺至皮;经筋排刺治疗经筋疾患,其特点是不拘泥经筋循行分布的规律,常涉及多经的经筋;经脉排刺以循经取穴为原则,可分为经脉病排刺及脏腑病排刺,经脉病排刺治疗经脉某一段的局部病变,脏腑病排刺治疗与经脉循行出入相关的脏腑的病变,其中背俞穴排刺用于治疗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胸腹内脏器及系统的病变,枕三经排刺用于治疗小脑疾患引起的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排刺理论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排刺临床应用及机理进行浅要分析,表明排刺治疗各类疾病疗效较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对经筋病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并指出排刺治疗存在基础研究报道少,刺激部位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法结合中药外敷与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膝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按照经筋理论,,运用毫针(恢刺、齐刺)针刺方法,针刺膝关节周围及相关肌群阳性反应灶点综合治疗膝痹。后用中药包外敷病灶半小时。对照组采用血海、犊鼻、足三里等常规针刺。经过两个疗程(20天)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参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优组"改善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筋针刺结合中药包外敷治疗膝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取穴与针刺手法两个角度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综述.针刺取穴方法主要涉及经脉取穴、经筋取穴、现代康复理论取穴及部位取穴.针刺手法主要分为浅刺法和透刺法两类.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探讨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操作不规范、未进行随访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16.
经筋刺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灵枢&#183;经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经筋的专著,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虽然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如十二经脉理论为人所重视,但在针灸临床已被广泛应用,深入探讨并掌握经筋理论及经筋刺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而且对经络的进一步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近十年有关经筋刺法在针灸临床应用概况的文献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结筋病灶点是构成经筋类疾病的基本病理概念,也是达到“解结”目的“靶点”,具有阻碍正常人体经筋组织运动造成局部疼痛发生的特点,并且局部伴有经筋组织的纤维化及发生无菌性炎症的特点。“龙虎交战针法”作为传统的镇痛类针刺手法,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疼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环境、松解局部肌肉筋膜组织、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针对结筋病灶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本研究从结筋病灶点经筋刺法的操作方式“龙虎交战针法”针刺结筋病灶点的优势和将“龙虎交战针法”与经筋刺法相结合使其更适合结筋病灶点的病理属性共3个方面探讨了使用“龙虎交战针法”结合经筋刺法针刺结筋病灶点以达解结和镇痛作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国伟  冶尕西 《光明中医》2022,(24):4521-4523
目的 探究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对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试验组予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面神经肌电图提示,2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对面部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推广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气至病所"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针刺取得疗效应遵循的理论原则,但若完全套用该理论指导经筋刺法则显得牵强。人体是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有机体,故针刺层次也不尽相同。在面对疾病时,应该遵循先判断病位在哪一层次,然后将针刺入疾病所在之处的原则。"气至病所"适用于经脉刺法。经筋为病,首在"横络",法在"解结",解结法就是针至病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治则,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结果 治疗组在总疗效、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醒脑开窍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