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监测点病情监测,了解和掌握1998 年甘肃省克山病的消长趋势。方法 对上年检出的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及全县慢型克山病患者进行访视和心电图、X 线的全面复查。结果 监测点潜克的治愈率达38.6% ,病情与往年相比仍处于稳定下降趋势。慢克仍有散在发生,发病率达0.14/万,且高于前3 年,慢克死亡率仍较高(21.4% )。结论 西和县克山病病情稳定性不容乐观,致病因素依然活跃,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动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克山病监测点区(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病情及消长趋势,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在全县范围内,采用线索调查方法,了解急型、亚急型及慢型克山病(慢克)的发病情况。对潜在型克山病(潜克)监测点(二道沟村)全体居民进行克山病普查(同步查体、描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同时开展膳食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2001年清原县无急型、亚急型新发病例,新发慢克1例,年发病率为0.03/万。潜克监测点内检出慢克1例、潜克25例,总检出率为6.1%。监测点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低下。结论 监测点区及所在县病情较稳定,但潜克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病区进一步改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我省克山病监测点区克山病病情及消长趋势,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扩大监测点检诊人数,采用更科学的抽样方法,了解急型、亚急型及慢型克山病(慢克)的发病情况。对监测点的流行病学人口资料进行调查。对克山病监测点全体居民户进行克山病普查(同步查体、描记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必要的进行2m后前位X线胸片检查。结果监测点内检出慢克8例,潜克47例,总检出率6.56%。结论监测点区病情相对稳定,无急型、亚急型新发病例,但本年度监测仍然有慢型与潜在型病例检出。建议在病区进一步改善膳食模式的同时加强克山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河北省沽源县2004年克山病病情,评价和指导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北省沽源县长梁乡的2个克山病历史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部常住人口均为监测对象,进行常规临床体检,描记12导联心电图,重点人群摄X线胸片,依据《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诊断。结果①监测点年内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32人,慢型克山病(慢克)6人,克山病检出率为7.47%,患病率为4.11%。45岁以上克山病病人占总数的84.21%。②2004年度,潜克治愈率10.53%,潜转慢率5.26%,慢转潜率36.36%。③监测点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8.09%;35 ̄74岁成年人高血压检出率为36.48%。结论河北省沽源县监测点克山病病情相对稳定。加强对克山病病人的生活指导及对慢型克山病病人的治疗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河北省2005年克山病病情。方法在河北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区张北县战海乡水泉洼村设立监测点,将全部常住人口列为监测对象,根据《克山病监测》标准(WS/T 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普查,随访2004年监测点在册克山病病人。结果监测点年内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和慢型克山病(慢克)23人,检出率为4.59%,高于2004年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点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4.34%;克山病病人心、胸比率异常检出率为52.63%;随访2004年监测点克山病病人27人,死亡2人,死亡率为7.4%。结论河北省张北县监测点克山病病情相对稳定,但病区存在的致病因素仍然对病区人群构成威胁。应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开展对克山病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全面掌握云南省克山病病情态势,科学指导和评价云南省克山病防制工作。方法按照《克山病监测》标准(W S/T78-1996)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1997)进行。监测内容包括临床检诊、心电图描记、可疑对象摄胸部后前位X线片。结果9个省级克山病监测点共检出克山病病例48例(1.03%),其中潜在型克山病(简称“潜克”)39例(0.84%),慢型克山病(简称“慢克”)9例(0.19%)。检出率与2004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1.362,P>0.05)。无急型克山病(简称“急克”)和亚急型克山病病例(简称“亚急克”)检出。全年累计新发慢克62例,发病率0.14/10万。结论目前云南省克山病病情处于平稳低发态势。克山病监测是了解克山病病情的一种科学手段,工作重点应放在病情监测、病情调查和对慢克病人的管理治疗,以及巩固和加强防治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盟是克山病重病区,1994年以来已无急型克山病发生,但每年都有新发的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下称慢克),到门诊就医的慢克,来自于各个病区,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慢克特别是自然慢克的病情,完全可以反映出当前病区克山病病情和发病特点。因此,总结分析了1999~2003年到门诊就  相似文献   

8.
2000-2004年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病情消长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0-2004年辽宁省清原县克山病(国家级监测点)病情及消长趋势,探索科学的病情监测方法。方法在清原县内按东、南、西、北、中自然方位共选择5个监测点,每年按《克山病监测标准》监测一个点,同时开展膳食营养状况等相关因素调查。最后一年再次对首年建立的监测点实施病情监测,并对前4年各点检出的克山病病人追踪访视。结果5年间,各监测点共检出潜在型和慢型克山病病人143例,新发潜在型克山病病人2例,平均年总检出率为5.1%。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新发病例。监测点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蛋白质摄入量较少。结论以潜在型、慢型发病为主已成为辽宁省克山病流行的主要特征,且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在病区县采取固定点与流动点相结合的监测方法,并进一步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陕西省黄陵县1990-2004年克山病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对黄陵县的克山病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监测对象,对全县范围内的慢型克山病(慢克)进行监测,并对监测人群的发硒、粮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1)监测点区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447例,检出率6.14%;新发潜克33例,年均新发生率34.34/万;(2)15年黄陵县慢克确诊72例,先后死亡31例,死亡率43.1%,其中20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死于猝死;(3)监测人群发硒与非病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粮硒仍低于非病区。结论陕西省黄陵县监测点区克山病的检出呈缓慢上升趋势,潜克仍有新发,慢克死亡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云南省克山病病情,为克山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按照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的要求,根据历史病情,在云南省选择11个县(市)中的16个病村作为监测点,对监测点居民进行普查.详细询问病史、临床体检、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进行诊断.全省的克山病病情资料,由2007年的克山病病情报告、线索调查结果等汇总而成.结果 16个监测点共检诊6877人,共检出克山病病人39例,总检出率为0.57%(39/6877).其中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为0.41%(28/6877);慢型克出病检出率为0.16%(11/6877);急型及亚急型克山病未检出.66.67%(26/39)克山病病人集中在5~14岁.16个监测点共描记心电图6877份,心电图异常率为5.25%(361/6877);共拍摄了55例X线胸片,心胸比例≤0.50的31例,0.51~0.55的16例,0.56~0.60的8例.云南省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4.24/10万,发病率为0.50/10万,无急型及亚急型克山病发生,潜在型克山病未列入克山病病情报告内容.16个监测点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7.76/10万,发病率为1.18/10万.结论 云南省克山病处于平稳低发状态,但部分地区慢型克山病检出率较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虽然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的患病率呈持续、稳定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病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潜在型克山病(以下称潜克)和慢型克山病(以下称慢克)。在临床上,潜克转慢克,慢克加重而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现将80例潜,慢克两年的预后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北方病区近二十年急型克山病和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病率,从1959年的60.18/10万,下降到1981年的3.58/10万,病死率也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潜、慢型克山病、特别是自然慢型克山病(下称自然慢克)对病区群众的威协越来越突出,所以,掌握好自然慢克的发病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要求,吉林省于1995年起,连续3年在桦甸市桦南乡杨树村、蛟河市前进乡二河村进行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1997年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内容与方法1.1 监测点所在县(市)病情监测 随访注册慢型克山病病人,县、乡、村三级克山病防治网报告当年急型、亚急型及慢型克山病发病情况。1.2 监测点区人群普查 对两个监测点区的人群进行体检,心电图描记和部分病人进行X线心脏正位拍摄胸片。  相似文献   

14.
按照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和 2 0 0 1年全国克山病监测工作要点 ,作者对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新胜村和蛟河市前进乡城阳村 2个监测点进行克山病病情访视调查 ,并对 2个监测点所在 6个村的克山病病情进行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对 2个监测点 2 0 0 0年检出的克山病病人进行复检 ,判定其病情转归。对八道河子镇西北岔、当石、四合和前进乡太阳、平地沟、民主共计 6个村登记在册的慢型克山病病人进行复核诊断 ,摸清病情底数。对上述 8个村的克山病易感人群进行检诊 ,确定新发病人。对受检者逐一问诊 ,理学检查 ,描记 12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掌握克山病病情消长趋势,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防治工作.方法按<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2003年全县未见急型、亚急型发病,慢型克山病现患42例,患病率为1.51/万.其中自然慢型克山病21例,患病率为0.82/万.监测点潜在型克山病50例,患病率3.57%,慢型克山病2例,患病率0.14 %.结论监测点区病情稳定,潜慢型是目前患病主要形式和存在类型.  相似文献   

16.
慢型克山病(下称慢克)的双束支阻滞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它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为了探讨慢克双束支阻滞发生的规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对78例慢克双束支阻滞的患者进行了追访。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陕西省克山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克山病消长趋势,科学地指导和评价防治工作,按照《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未见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监测点受检率84.54%,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2.99%,患病率为2.53%,慢型克山病检出率0.66%。患病率为0.56%,说明病情稳定,潜慢克仍是目前克山病患病主要形式和存在类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克山病病情变化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对克山病发病的影响,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方法在陕西省旬邑县土桥镇东曹村设立监测点,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拍摄2 m后前位X线胸片。观察全县范围内急型、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对监测点人群发硒、粮硒水平进行测定,调查病区人群经济水平及膳食结构。结果①2005年监测点东曹村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3.79%和0.35%;监测人群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11.38%,人均发硒(0.579±0.012)mg/kg,粮食硒(0.089±0.082)mg/kg。②2005年旬邑县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发病,自然慢型克山病发病率为0.53/万,慢型克山病患病率为2.86/万。结论陕西省旬邑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态势,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说明病区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与克山病有关的一些致病因素,并对病区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继续加强病情监测,仍是今后陕西省克山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准确掌握克山病发病消长趋势,科学指导和评价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法 按1994 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会议修订的《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方案》进行。结果 全州克山病发病率由1995 年的0.54/10 万升至1997 年的1.91/10 万。新发病例主要是成人慢型克山病。监测点连续3 年普查,慢型克山病检出率在0.08% ~0.40% 之间,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为1.51% ~1.88% ,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在3.72% ~2.94% 之间。结论 克山病病情平稳低发,成人慢克是防治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慢型克山病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基本控制后的今天,在原始病因作用下发生在各年龄段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仍不断出现,是目前患病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类型。为提高慢克病人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选择我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区全国克山病监测点旬邑县2002-2004年慢型克山病人为治疗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