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产酶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对278株院内获得性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5.73%、6.38%、6.65%和9.21%,标本主要来源于痰(82.37%)。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ICU)分布最多(33.09%),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酶株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2.
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平  余鑫之 《安徽医药》2005,9(8):564-56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后者可随耐药质粒复制、接合、转化及转座子移位,在革兰阴性杆菌内或种间传播.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也可由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AmpC酶和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测定细菌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用Nitrocefin定性后,以市售试剂盒抽提质粒和染色体,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结果:研究所用的1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产β-内酰胺酶,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加酶头孢菌素较敏感;其中6株细菌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质粒上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结论: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耐药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强  张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804-180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若细菌同时产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称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1],该类菌株的耐药性更强,传播更容易,令相应细菌耐药的控制极为棘手.SSBL菌导致的感染,唯一可用的抗生素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底物动力学研究。方法:从我院2008年分离并经Nitrocefin鉴定的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各随机挑选4株,以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采用L-B作图法得出Km和Vmax。结果:8株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所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均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对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及头孢噻吩也有一定的水解作用,对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和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的水解活性差异较大。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不同产酶菌株所产β-内酰胺酶水解底物轮廓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情况,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情况,以确定产酶表型。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10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单产AmpC酶菌42株(40.8%),单产ESBLs菌21株(20.4%),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12株(11.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含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较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各革兰阴性杆菌产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产ESBLs和AmpC酶可能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现状及对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120株鲍曼不动杆菌使用Cefinase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初筛检测;采用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β-内酰胺酶分型;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MIC,按CLSI/NCCLS标准进行.结果 除亚胺堵南外,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cefinase纸片法检测到114株产β-内酰胺酶(95%),其中63株(55.24%)经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进行酶分型.在6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单产碳青霉烯酶4株(3.51%)、产ESBLe 15株(13.16%)、产AmpC酶5株(4.39%)及产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Ts)18株(15.78%);同时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s的有5株(4.39%);产AmpC酶和ESBLs的分别有9株(7.89%),同时产碳青霉烯酶和IRTs的有7株(6.14%).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可能与产多型β-内酰胺酶有关.三维试验结果以产ESBLs最多且复杂,其次是IRTs.本研究建立的改良三维试验大平皿法能在同-平板上进行几种常见β-内酰胺酶的筛选分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β—内酰胺酶与细菌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nitrocefin法对21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酶定性检测,用等电聚焦技术对β-内酰胺酶作了定型分析,并比较了11种β-内酰胺抗生素对产酶和不产酶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不同酶型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酶阳性率高达76.53%,以OXA-1、OXA-2型酶为主。产酶与否对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影响很大,产酶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呈现高度耐药,MIC_(80)亦较大,同一菌种的非产酶株则明显对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第三代头孢菌素无论对产酶或不产酶菌株均有较高度抗菌活性。 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由于所产β-内酰胺酶型别的不同,耐药情况也不尽相同,单产染色体酶的菌株不如产质粒酶的菌株耐药,而同时产染色体酶和质粒酶的菌株耐药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2.6%,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61.5%~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3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4.1%.其中有22株检出ESBL占16.3%;4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占34.1%.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林荣威 《海峡药学》2011,23(1):86-88
目的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120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120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46株(38.3%),单产AmpC酶15株(12.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8株(6.7%)。单产AmpC酶、ESBLs及SSBLs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结论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临床经验性用药一般可选择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头霉类抗生素,对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l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是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地使用,导致产ESBL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不断增高,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主要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特点,我们用纸片相邻法对212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的检测,同时,根据NCCLS所要求的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范围,选择了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并将ESBL阳性株与阴性株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irby-Bauer法、基因检测采用PCR对20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其余药物耐药率均在95%以上、共有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5.0.0%(19/20)、25.0%(5/20)、100.0%(20/20).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 本组MDR-ABA菌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PER、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 ,但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更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 ,以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问题最为突出。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 ,既通过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了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作用 ,又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原有的抗菌作用。这是控制细菌产酶耐药的有效的新思路。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1983年起,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性呈显著增加,同时,多重耐药性细菌也有增多趋势,并造成医院内感染[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有多种,产生β-内酰胺酶是G -杆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加限制使用而产生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严格掌握和限制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G -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成为目前引人注目的问题。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β-内酰胺酶种类很多,特性各异,一般是按功能分类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细菌主要是通过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染色体介导的ClassC酶、增加广谱酶的产量及降低外膜的通透性等而对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酶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目前从临床产酶耐药菌中得到的TEM型酶已报道到TEM-68,SHV型酶到SHV-24,ClassC酶有AmpC酶和OXA酶等。随着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又发现了耐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inhibitor-resistant TEM β-lactamase),简称IRT-β-内酰胺酶。它们是通过TEM型酶变异而使抑制剂的抑酶作用减弱。大多数耐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都是TEM-1和TEM-2的衍生酶。另外,有报道说,近年来抑制剂耐药的β-内酰胺酶在SHV型酶的家族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了解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基因、插入序列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分布.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常规PCR检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4种OXA酶基因、插入序列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9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5.7%~94.2%; 21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中,8株OXA-23阳性,且ISAbal同为阳性,4株OXA-51阳性,1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基因和ISAbal检出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1821株G~-菌和G~+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8月临床分离的1821株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大多数G~-菌有强抗菌活性,尤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分别为6.2%和3.8%)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13.6%和9.6%)有强抗菌活性;G~+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大于78%。结论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现象明显,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株的出现从而控制院内感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燕  贺克勤 《海峡药学》2005,17(2):150-151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导致的多重耐药越来越严重。ESBL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主要由肠杆菌属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该酶能水解窄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使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下降,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9.
徐臣光 《海峡药学》2010,22(3):163-165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检测。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130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35株,单产AmpC酶10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6株,检出率分别为26.9%、7.7%和4.6%。产酶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亚胺培南)。结论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ES-BLs和AmpC酶,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酶(ESBLs)是一类对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水解作用的酶[1]。细菌产ESBLs是其耐药的主要机制,而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ESBLs是对新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ESBLs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