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大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寻常痤疮的流行现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大学生寻常痤疮发病规律。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2252名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痤疮发病率,并进行痤疮发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患病率为85.3%,现患率为36.4%,男性痤疮现患病率低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χ^2=3.33,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肤类型、睡眠质量、大便情况、嗜食海鲜、饮酒、每天使用电脑情况及使用洁面护肤品情况等是痤疮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痤疮是大学生的多发病常见病,与生活习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地区大学生痤疮的流行情况,对大学生痤疮可能的发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痤疮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惠州市某高校在校2009~2012级学生按年级随机分层抽取2 390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指标包括饮酒、吸烟、蛋制品、大豆类及坚果、蔬菜、水果、辛辣食物、白肉、红肉、甜食、中性皮肤、油性皮肤、干性皮肤、混合性皮肤、敏感皮肤、用香皂洗脸、用洗面奶、用化妆品等,对比痤疮患病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2 390人中47.36%患有痤疮;其中男性36.75%,女性53.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洗面奶、化妆品及蛋制品、辛辣食物、白肉、红肉、甜食、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P值均0.01)可能增加痤疮患病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蛋制品、辛辣食物、白肉、红肉、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使用化妆品会增加痤疮患病风险(OR值均1,P值均0.05)。结论:大学生是痤疮发病的高发人群,合理健康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是预防痤疮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地区高校大学生痤疮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重庆某高校61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痤疮的认知及发病因素资料,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0名大学生的痤疮患病率为2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常食用蔬菜水果、饮食不均衡、有抽烟和饮酒习惯、睡眠不足、不注意皮肤清洁卫生、油性皮肤以及过敏性皮肤是重庆地区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痤疮患病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心理及社交生活。该群体发生痤疮的危险因素较多,且对痤疮的认知不足,可能是患病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门市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1黄小兵2冯丽春2目的调查江门市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探讨其患病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用体检及填表法,对我市2006、2007、2008年参加高考的9所中学、共12450名中学生进行痤疮患病情况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中学生痤疮总患病率为51.83%(男55.9%,女46.02%),男、女患病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17岁和18岁两年龄段痤疮患病率分别为45.5%和46.3%,两组患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患病率比较:多脂多糖饮食高于普通饮食、油性皮肤高于中性皮肤、乡镇学校高于城市学校,其差异性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学生痤疮患病与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皮肤类型、防治水平等密切相关,通过恰当的对策干预,可以降低中学生痤疮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和痤疮瘢痕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门诊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导致出现痤疮瘢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33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19岁、居住在农村、初中文化程度、油性皮肤、伴发脂溢性皮炎、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h的患者痤疮病情更严重。男性、有瘢痕家族史、痤疮程度严重的患者出现痤疮瘢痕的概率比较大。结论:对于具备重度痤疮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干预,给予积极的治疗。由于重度痤疮出现瘢痕的概率更高,因此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避免出现瘢痕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青少年痤疮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552人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32.8%,其中男34.2%,女31.6%,两性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11~16岁为青少年痤疮初发高峰期。结论:广州市天河区青少年痤疮初发年龄为11~16岁,危险因素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遗传、内分泌等。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四地区中学生痤疮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门、广州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于2001年9~10月(澳门)、2004年9~12月(广州)及2005年9~12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对上述四地区的中学,以学校为单位抽签随机整群抽取18所中学,共13215名12~20岁的中学生,进行逐一检查,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痤疮的流行病学资料。所有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四地区痤疮总患病率是51.13%,男53.35%,女46.65%,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62)。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率分别为65.24%,58.26%,45.47%和32.81%,地区间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气较臭、便秘、食用油炸食物、口臭、直系亲属有痤疮史、经常睡觉很晚、腹胀、乳晕周围体毛较长等为其危险因素。认为痤疮及其并发症影响其容貌的男生占77.81%,女生占69.26%;认为自信心下降者男生占79.26%,女生占72.23%。结论广州、澳门、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四地区中学生痤疮患病率高,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内分泌、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消化道功能紊乱等。痤疮及其并发症对其容貌及自信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不同程度的瘢痕等。痤疮好发于青少年,中年人也常见,虽然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影响人的外貌,引起身心疾病,需要积极治疗~([1])。虽然对于痤疮发病原因的研究很多,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还存在争议~([2-4])。对于痤疮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多种,如外用药物、化学疗法、物理疗法等~([5]),但很难避免瘢痕的出现~([6]),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有研究指出,治疗痤疮常用的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凝胶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及遗传因素对痤疮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痤疮与饮食及其它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饮食频率、皮肤性质、家族史等,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痤疮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痤疮家族史、接触放射线、油性皮肤、暴晒以及进食动物油、辛辣食物、高脂食物、蛋制品、鱼类产品次数增多是痤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1,P〈0.05);而进食水果、蔬菜及植物油次数增多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痤疮的发生与多种环境危险因素有关,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痤疮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10~18岁青少年痤疮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10~18岁青少年痤疮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对调查者逐一检查并以问卷的方式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0~18岁年龄组痤疮患病率为53.5%,其中男54.9%,女51.6%,炎性痤疮患病率为25.8%,痤疮及炎性痤疮随年龄逐年增加。痤疮后瘢痕发生率为7.1%,12岁年龄组瘢痕发生率为0.5%,其后瘢痕发生率逐年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睡眠时间少、涂化妆品、中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型皮肤等6项为危险因素,检验显示挤捏皮疹为痤疮后瘢痕的危险因素。结论12岁年龄组开始出现瘢痕,挤捏皮疹是造成痤疮后瘢痕的危险因素。提示应重视青少年痤疮的防治,干预的时机应在11~12年龄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寻常痤疮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2月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者,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394份;痤疮家族史在痤疮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公众对痤疮的认识亟待提高;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寻常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情绪差、一级亲属患寻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痤疮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不同性别青少年痤疮患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8月对本科门诊310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痤疮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01份,剔除3份,有效298份(96.12%)。痤疮患者以16~19岁居多,皮损主要发生在面部,临床表现主要为粉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的面部护理是主要的风险因素,既往采用局部外用药物不当治疗者(72.48%)最多。男女性痤疮患者的初始发病年龄、吸烟和饮酒及参加体育锻炼者的构成比均不同,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青少年痤疮患者初始发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当面部护理等是痤疮发病风险因素,如吸烟、饮酒及参加体育锻炼等情况存在差异,治疗和护理工作中要予以重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氯生复合甘草酸苷面膜辅助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患者,中度痤疮患者系统使用美满霉素50 mg,每日2次治疗,重度痤疮患者系统使用异维A酸20 mg,每日3次治疗;全部患者右侧面部使用复合面膜,左侧面部为自身空白对照,疗程3周。使用前、使用后1周及使用后3周,对比左侧面部及右侧面部的红斑炎症程度、丘疹、脓疱的数量,并观察皮损消退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痤疮患者接受治疗1周后,右侧面部(使用面膜侧)显效率为20.0%(6/30),高于左侧面部(空白对照侧)的13.3%(4/30);治疗3周后,右侧面部基本痊愈率为20.0%(6/30),显效率为26.7%(8/30),高于左侧面部的10.0%(3/30)、23.3%(7/30)。受试者右侧面部使用复合面膜3周后,皮肤的炎症程度比左侧面部明显改善。受试者自我评估使用面膜侧总有效率达83.3%。结论:三氯生复合甘草酸苷面膜对中重度痤疮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可选择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寻常性痤疮严重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年1~12月对本科门诊确诊为寻常性痤疮的1129例患者,由首诊医生向患者发放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3项:性别、年龄、皮肤类型、家族史、初发年龄、平时饮食喜好、每日洗脸次数、每日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有无便秘、哪些季节加重、女性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有无月经不规律。采用SAS Version8.1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5个因素依次为性别、痤疮初发年龄、每日洗脸次数、油性皮肤、季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依次是性别(P<0.0001)、初发年龄(P<0.05)、喜食咸味(P<0.05)、皮肤类型(P<0.05)。结论寻常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油性皮肤、喜食咸味明显相关;初发年龄越小,痤疮越严重;且男性患者皮损较女性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痤疮患者治疗情况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痤疮患者目前的治疗状况和就医行为特点。方法 对 2 3 3 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近 1年内接受过治疗的痤疮患者占所调查痤疮患者总数的 5 2 .6% ;痤疮程度重、女性患者和广州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 ;患者对治疗满意的占 43 % ,Ⅲ级和Ⅳ级痤疮患者更容易对治疗不满意 ,而在医院接受治疗、采用维持治疗和同时配合面膜治疗的患者一般对疗效满意。结论 要对痤疮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及早、正确、足够疗程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物质(SP)在寻常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0例寻常痤疮患者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P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寻常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分别与Ⅰ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可能在寻常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寻常痤疮的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可溶性IL-2R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5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8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不2受体(sIL-2R)水平;同时以3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但痤疮严重程度不同,IgG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Ⅰ度组Ig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Ⅱ度组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痤疮越严重,IgG越高,Ⅱ度组显著高于Ⅰ度组(P<0.05),Ⅲ度组显著高于Ⅱ度组(P<0.001),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01)。结论:免疫反应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免疫反应答涉及及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光联合中药面膜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68例寻常痤疮患者按1∶1∶1配对依照就诊顺序分为3组:红光组、中药面膜组和联合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评估复发情况。结果红光组、中药面膜组和联合组有效率分别为72.00%,76.79%,90.32%,联合组有效率均高于红光组及中药面膜组(P0.05)。结论红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用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