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1例罕见的银屑病样表现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女,35岁,头面部、四肢伸侧、躯干出现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患者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年余,9个月前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spitz’s阳性。组织病理同时具备银屑病样和界面皮炎样改变。免疫组化CD4+T细胞、CD8+T淋巴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1周后,皮损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2.
表现为银屑病样皮损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报告一例银屑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女,23岁。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90天内分别出现发热、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及双下肢皮疹,经治疗后完全控制。移植后第130天患者后背部出现皮疹,逐渐扩展至整个躯干及四肢,表现为泛发的红斑、丘疹、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易刮除,伴瘙痒。组织病理表现为银屑病样改变。外用药物及窄波紫外线治疗收效不著,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后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全身泛发暗红斑,干燥、脱屑,伴发热、疼痛3个月,于2005年6月28日入院就诊。18年前因红斑、鳞屑被诊断为银屑病。1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因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4,而至北京某医院进行化疗。复查骨髓像示幼稚细胞0.05-0.1,与其同胞兄弟的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完全相合,移植顺利,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良好,遂行抗排异常规治疗:环抱素5mg/(kg·d)、吗替麦考酚酯40mg/(kg·d)。[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1岁。口腔溃疡、全身发疹伴眉毛、睫毛变白2周。6个月前患者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查体示:躯干部弥漫性分布暗红斑,伴脱屑和苔藓样改变,口腔、舌黏膜白斑、糜烂出血,双侧眉毛和眼睫毛部分呈白色。诊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系国内首例局限于眉毛和睫毛的具有白癜风样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5.
报告3例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岁。因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在化疗缓解后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平均12.7个月出现仝身弥漫性硬化或泛发性硬斑,硬化严格以手腕、踝部和颈部为界,未累及肢体远端和面部,无雷诺现象和毛细血管扩张。其中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3例患者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网状层胶原纤维束增粗、密集和肿胀。3例患者均接受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治疗1个月后皮肤明显软化,另1例软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0岁。躯干泛发苔藓样皮损伴瘙痒1个月。患者1年前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皮损组织病理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有嗜酸性变的角质形成细胞似胶样小体,周围淋巴细胞卫星状分布,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等呈带状浸润。诊断:扁平苔藓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7.
报告一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26岁,骨髓移植后全身皮肤硬化、瘙痒伴色素沉着1年余。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性硬化、色素沉着,其上覆叶片状鳞屑,肢端部分皮疹破溃,少许渗液结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明显色素失禁,真皮全层胶原增生、增厚、均质化,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符合硬皮病样皮肤改变。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1年半前因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而接受其姐为供体的"同种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一直连续口服"环孢素A"和"泼尼松"抗排异治疗,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半年前于腰、腹、四肢、腋下及双腘窝出现红褐色丘疹,近2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确诊慢粒16月,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全身红色皮疹伴口唇糜烂1月",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156×109/L,脾大,查骨髓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羟基脲2g/天治疗,血象控制正常.  相似文献   

10.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that can be classified as acute or chronic. Chronic GVHD, which usually occurs more than 3 months after BMT, includes typical lichenoid or sclerodermatous lesions. Psoriasiform eruption is a ra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hronic GVHD, and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psoriasiform chronic GVHD associated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 33-year-old woman who was diagnosed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10 years ago visited our outpatient clinic with psoriasiform eruption over her entire body. She underwent allogeneic BMT 7 months previously from her sibling. Skin biopsy was performed on the lesion, and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suggested GVHD. The psoriasiform lesions improved with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phototherapy, with secondary vitiligo remaining on the corresponding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尿白蛋白和IgG含量,并分析了它们与病程、疾病分期、皮损严重程度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患者组的尿白蛋白和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时显着高于静止期(P<0.05),皮疹消退时尿白蛋白和IgG含量显着低于进行期(PP<0.05),而皮疹复发时又显着增高(P<0.05),提示尿白蛋白和IgG检测可早期发现银屑病的肾脏改变并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疗效的参考指标.尿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之间的显着负相关关系(r=-0.8762,P<0.01)可能解释银屑病血清白蛋白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的治疗及与5-羟色胺关系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羟色胺 (5 HT)相关药物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揭示 5 HT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A组 3 5例患者采用赛庚啶、复方丹参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和中药治疗 ;B组 3 3例患者采用胸腺肽注射液和中药治疗 ;C组 3 2例患者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治疗前 3 6例、治疗痊愈后 2 5例患者抽静脉血检测全血 5 HT含量。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14 %、5 4.5 4%、9.2 8% ,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前全血 5 HT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痊愈后全血 5 HT含量接近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5 HT相关药物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5 HT通过与CD+ 4 淋巴细胞表面上 5 HT受体结合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0岁。周身反复出现鳞屑性红斑伴瘙痒30年,右臀出现菜花状肿物1年。有银屑病病史30年,予UVA照射治疗70余次。手术切除右臀肿物,组织病理示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诊断:银屑病;鳞状细胞癌;Bowen病(多发)。  相似文献   

15.
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和随访形式对 7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其家系进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应用 Epi info 6.0软件和 Falconer公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①寻常型银屑病男、女患者的首次发病高峰年龄分别在 20~ 29岁和 10~ 19岁;男、女平均首发年龄分别为( 27.57± 12.18)岁和( 23.01± 12.40)岁( P< 0.01)。② 720例中有家族史者 212例 (29.4% )。男性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者( P< 0.01);父或 /和母患银屑病的先证者首发年龄早于双亲正常的患者( P< 0.05)。③Ⅰ型银屑病 (早发型,首发年龄 < 40岁 )各级亲属患病率均高于Ⅱ型银屑病 (晚发型,首发年龄≥ 40岁 )(P< 0.01)。Ⅰ型中,女性平均首发年龄早于男性( P< 0.01),Ⅱ型中无此差别。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 71.07%± 2.05%和 36.77%± 5.17%。结论银屑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13岁。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10月余。皮肤科情况:头皮、躯干和四肢可见大量鳞屑、红斑以及束状发,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B超和家族史提示患多囊肾。银屑病和多囊肾同时罹患,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Ⅰ及B—100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银屑病患者易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我们采用免疫定量法、酯法及三唑法分别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Ⅰ、B-100及胆固醇、甘油三酯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载脂蛋白A-Ⅰ和甘油三酯正常,载脂蛋白B-100和胆固醇升高(P均<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载脂蛋白A-Ⅰ/B-100比值降低(P<0.05),且与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载脂蛋白B-100升高及载脂蛋白A-Ⅰ/B-100比值降低导致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既往认为银屑病仅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部分累及关节的慢性病变,但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银屑病可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银屑病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银屑病合并冠心病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银屑病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在炎症免疫反应和脂代谢异常两方面存在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可能是两者合并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