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1岁,左面部褐色丘疹3年.皮肤科查体:左侧面部可见1个0.5 cm×0.5 cm大小淡褐色丘疹,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破溃,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质韧,无压痛.皮肤镜检查:淡紫色均质背景,可见蓝灰色小球、树枝状血管、粟粒样囊肿.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毛母细胞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肿瘤,皮肤镜表现有特点,但确诊仍需... 相似文献
2.
基底细胞癌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细胞癌又名基底细胞上皮瘤 ,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 ,临床上常单发 ,男女并无差异。现将临床上所遇 31例并经病理证实的基底细胞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分布 :共 31例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从 2 9~ 79岁 ,其中 5 0岁以下者 5例 ,5 0岁及以上者 2 6例 ,计 31例 ,平均 5 8.7岁。1.2 病程分布 从 6个月到 30年 ,其中1年以内者 1例 ;1~ 5年者 17例 ;6~ 10年者 11例 ;10年以上者 2例 ;平均病程6 .3年。1.3 肿瘤部位分布 颜面 13例 ;头皮 8例 ;胸 2例 ;腰背 3例 ;上肢 3例 ;下肢 2例。1.4 肿瘤大…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总结34例浅表型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34例浅表型BCC患者临床表现、皮肤镜与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以老年人居多,皮损最好发于躯干。32例皮损表现为单发性红斑、斑片及糜烂,2例为多发皮损。皮肤镜下皮损部位主要表现为枫叶样结构及轮辐状区域。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芽蕾样嗜碱性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边缘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周边裂隙。大部分患者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85.3%)、肿瘤团块内色素沉积(67.6%)及周边纤维组织增生(76.5%)。结论:浅表型BCC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均与经典型BCC相异,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7.
报告1例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患者男,39岁。左面部皮疹30余年,无自觉症状。皮肤专科情况:左面部见一个4 cm× 2 cm大小的皮色斑块,表面粗糙。斑块基础上可见两个约黄豆大小、表面光滑的蓝灰色半球形肿物和一个黄豆大小的乳头状淡红色肿物,质中。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镜下可见蓝灰色均质结构、分枝状血管、黄白色叶状结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内可见大量皮脂腺、由基底样细胞构成的上皮性肿瘤,伴色素沉着,肿瘤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基底样细胞具有毛囊特征。免疫组化示AR(-), Ki-67(15%+), BCL-2(+),CD10(灶性+),CD34(-),CK20(散在+),Ber-EP4(+)。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诊断为皮脂腺痣合并毛母细胞瘤。手术完整切除皮损,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左下肢黑色丘疹30年。皮肤科情况:左大腿后部见一黄豆大黑色丘疹,表面粗糙,质硬,界清。丘疹中央无明显糜烂、渗出。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可见基底细胞样瘤细胞自表皮呈蕾芽状突入真皮浅层,瘤团周边细胞呈栅栏样排列,并可见收缩间隙。真皮浅层胶原纤维显著增生,排列成漩涡状、车轮状。诊断:基底细胞癌伴显著皮肤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我院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以期提高BCC与SC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的170例BCC与100例SCC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BCC与SCC年度发病整体均呈逐渐上升趋势。BCC、SCC男女患病比例分别为0.8∶1、1∶1,好发部位均为曝光部位(头面颈部和四肢),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4%与30.0%。临床诊断上,BCC易与脂溢性角化病(SK)、色素痣混淆;SCC易与BCC、鲍温病、光线性角化病(AK)混淆。结论:BCC和SCC为临床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肿瘤,但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生对于可疑病灶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11例外毛根鞘癌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35~93岁,平均66岁。皮损均在面部、头皮曝光部位。临床表现为外生性肿物、表面可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组织呈实体状、分叶状、小梁状,主要由不典型的透明细胞构成,以伴有外毛根鞘角化的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随访3年,均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分析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提高基底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3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收集203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23,年龄50岁的病例占9.36%,其中60岁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37∶1。头面部BCC发生率最高占90.15%,病理分型中结节囊肿型66.7%,浅表型14.29%。在临床与病理符合率的比较中,头面部最高(86.34%)四肢最低(45.45%),色素型符合率66.7%。复发病例中以鼻部及眶周最多占56.25%,且病理分型中硬斑病样型占31.25%。结论基底细胞癌中,中青年患者占有一定比例,性别比例与老年患者不同;头面部为基底细胞癌的高发部位,病理分型中以色素型及浅表型误诊率高;临床中复发病例多发生在鼻部及眶周,硬斑病样型占较高比例;及时行病理活检对BCC的早期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右耳前黑色结节10余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耳前出现米粒大小黑褐色斑,不痛不痒,缓慢增大,近两年来皮疹增长较快,并自觉发痒,搔抓后流黄水,数天可自行结痂。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患者于2个月及1个月前分别在外院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究毛母细胞瘤皮肤镜结构特征,为临床诊断毛母细胞瘤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5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毛母细胞瘤患者皮肤镜数据资料,分析其镜下结构特征。结果 根据肉眼观察有无色素,将毛母细胞瘤分为色素型(3例)和无色素型(2例)两类。在3例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蓝灰色卵圆形巢(3例)、分支状血管(2例)、蓝灰色小球(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同心性结构(1例)、溃疡(1例),均无黄白色均质结构。 2例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中,皮肤镜下可见分支状血管2例、黄白色均质结构2例、亮白色无结构区2例,蓝灰色小球1例,均未见溃疡及蓝灰色卵圆形巢。结论 色素型与无色素型毛母细胞瘤具有不同的皮肤镜特征,皮肤镜可以为毛母细胞瘤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7.
18.
Merkel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一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男,59岁,前颈部肿块术后半年,复发一个月,经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染色NSE(+),NF(+),CgA( ),Syn( ),Vim( ),CK-H(+)确诊。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左鼻翼部褐色结节10余年,于2015年10月8日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鼻翼部出现一枚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慢性进行性增大,抓之易破,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后结痂,半年前皮损部分自行破溃,未见明显浓性分泌物,在当地医院口服头孢他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