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女,33岁,因发热、齿龈肿痛1周于2004年7月17日收入我院.查体:体温39℃,齿龈增生,颈部可触及数枚0.5 cm×1.0 cm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未触及,余(-).血常规:WBC 161.4×109/L,Hb102g/L,Plt96×109/L,分类原始细胞0.78,N 0.12,L 0.10.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M/E=12.2/1,其中原始粒细胞占0.280,原始单核细胞占0.445,幼稚单核细胞占0.075,可见原始巨核及小巨核细胞,组化染色: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可以被NaF抑制.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因排尿困难3月就诊,于1998年1月人院.查体,胸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 cm.WBC 16.5×109/L,RBC5.2×1012/L,Hb 141 g/L,Plt 1 348×109/L.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1.1 例1,患者,女,34岁,因发热、乏力、咳嗽、周身铜印样皮疹20 d,于1997年6月3日放院.查体:体温38℃,P85次/min,R20次/min,BP14.63/8.65 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皮肤可见铜印样银屑样皮疹及散在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血常规:Hb85 g/L,RBC3.1×1012/L,WBC12×109/L,幼稚细胞0.50,BPC70×109/L.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病例l,患者,女,28岁,"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出暗红血液50 mL、术后创面渗血2 d入院.查体:血压9/6kPa,心率110次/min,贫血貌,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肛门后正中位距肛缘3 cm处有一组织缺损,约3 cm ×4 cm×5 cm,边缘组织暗红色,创面渗血.血常规:WBC2.0×109/L,Hb 25g/L,PIt 30×109/L.入院后行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转肿瘤科化疗.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5岁,主因发热伴腰背部疼痛5 d于2002年11月12日入我院血液科,患者于11月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全身疼痛,自测体温37.9℃,无咳嗽、咽痛,无关节肿胀、皮疹,在中国西电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124 g/L,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占38.4%,淋巴细胞占61.6%,血小板118×109/L.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发热一年余,乏力盗汗一个月于2005年12月15日入院。查体:T37.5℃,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 BC2.1×109/L,H b66g/L,RBC2.31×1012/L,Plt183×109/L,Ret0.002;免疫球蛋白:IgG27.2g/L,IgA6.15g/L,IgM0.44g/L,C3、C4正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分型为IgG型;EB病毒抗体阳性;肝功能示ALB30.0g/L,G38.4g/L,余项正常;C反应蛋白(CRP)2.20m g/dl;PPD试验阴性;尿常规、自身抗体、肾功能均正常;超声检查示…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因腹胀、乏力10个月,发热5 d于2004年3月31日入潍坊市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苍白,但未引起注意,也未做诊治.入院前5天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外应用头孢拉啶、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来我院.门诊血常规检查示:WBC 629.98×109/L,Hb61 g/L,BPC 116×109/L,并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主因发热、乏力1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03年3月7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胸骨中下段压痛明显.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4.5×109/L Hb98G/L Plt 84×109/L原始细胞87%.肝肾功能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高度增生,占非红细胞92%,该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大部分细胞可见1个~2个核仁,胞质量较丰富,染蓝色.粒系增生受抑,占3%.红系受抑.成熟淋巴细胞占5.5%.巨核细胞8只,血小板少见.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头昏、乏力、双下肢瘀点于2004年11月就诊。血常规:WBC2.4×109L-1,Hb67g/L,BPC13×109L-1,骨髓检查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阴性,免疫分型淋系表达。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标准剂量DCOLP方案诱导化疗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予CTX、6-MP、Ara-c、VCR、L-ASP强化治疗两疗程及EA方案化疗1个疗程,予标准剂量EBV预处理方案化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血常规:WBC80.6×109L-1,Hb109g/L,BPC14×109L-1,原始淋巴细胞90%,血乳酸脱氢酶(LDH)3794IU/L,骨髓检查原始淋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因头昏、乏力2个月,伴发热1周而入院.查体:体温37.6℃,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23.7×109/L、N 0.84、L 0.13、M 0.03、E 0.007、RBC4.55×101:/L、Plt212×109/L、HGB 141 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无异常,乳酸脱氢酶2.672μmol·s-1·L-1、尿酸380μmol/L、尿素氮7.0 mmol/L.外周血细胞分类:中性分叶细胞:0.37,杆状细胞:0.46,嗜酸性粒细胞:0.02,嗜碱性粒细胞:0.06,淋巴细胞:0.06,单核细胞:0.03.外周血碱性磷酸酶(NAP)测定:对照阳性率27%,积24分,患者阳性率1%,积分3分.骨髓报告:原粒细胞0.02;早幼粒细胞0.035;中性粒细胞:中幼0.275,晚幼0.305,杆状核0.165,分叶核0.05;嗜酸性粒细胞0.01;嗜碱性粒细胞0.005.意见:粒系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8.1:1,粒系中、晚幼粒比例明显增高,红系增生明显减低(5.0%),淋巴细胞比例减低(3.0%),形态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应用亚砷酸治疗过程中,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对降低类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观察收治的27例APL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或未出现类RAS者在初诊时WBC计数、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的差异,以及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患者类RA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出现与未出现类RAS患者在初诊时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上升速率、WBC上升最高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与≥20×109/L时加用降白细胞药物类RAS发生率分别为30%与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早应用降白细胞药物可减少APL患者应用业砷酸治疗过程中类RAS的发生,降低诱导缓解过程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8岁.1989年5月18日因面色苍白、乏力、发热伴皮下紫癜1月,加重1周,在重庆某医院检查:WBC3.0×109/L,RBC 2.09×1012/L,HGB68 g/L,Plt48×109/L.N 0.45,L0.20,E 0.05.幼稚细胞0.30,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其中粒系异常增生占0.85,原始粒细胞0.62,早幼粒细胞0.10,其形态特征为胞体大小不等,呈类圆形或椭圆形,明显核质发育紊乱,胞质量中等,呈天蓝色,多含少许嗜天青颗粒,核质呈微细颗粒状,核仁2个~5个,红巨系明显受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