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40例应用甘利欣注射液合用肌苷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和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红花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熊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73-74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用红花注射液,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疗程为12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TIA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疗效及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以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蒋文萍  张跃华 《中外医疗》2013,32(13):20+22-20,2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丹参注射液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减少更为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肖波  王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0-111,114
目的 观察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TIA的疗效.方法 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5例应用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应用银杏达莫治疗,连续应用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7/4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 〈 0.01).两组治疗后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为:治疗组P 〈 0.001,对照组P 〈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丹参冻干粉针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单用银杏达莫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②方法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及红花注射液,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③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7%,观察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脑钠肽(BNP)的变化比较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输出量(CO)变化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CH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付会增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29-130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为分2组.治疗组给予静滴血栓通注射液10ml,对照组给予静滴川芎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用氯沙坦和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用氯沙坦治疗,治疗组(38例)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0.4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2hPG和UAE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UAE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H、TG、LDL-C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氯沙坦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比单用氯沙坦更有效地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晓冰 《黑龙江医学》2007,31(7):503-504
目的观察刺五加与纳络酮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观察组使用刺五加注射液与纳络酮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4.4%,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治愈率为24.0%,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治愈率(P〈0.01)、总有效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刺五加注射液与纳络酮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予脉络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疗程为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变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祖海 《中外医疗》2009,28(26):90-90
目的观察激光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激光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栓通注射液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患者78例为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患者78例为观察组,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7%)明显高于对照组(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高于对照组(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8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治疗;治疗组8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4.9%(40/89)高于对照组的36.0%(32/89)(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8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73/89)(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国强  石守道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40-1340,1355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1例,使用血栓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疗效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血管病在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治疗组用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并设立应用血栓通注射液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2.05%(25/78),显效率为34.62%(27/78),好转率为32.05%(25/78),总有效率为98.72%(77/78);对照组治愈率为27.27%(21/77),显效率为28.57%(22/77),好转率为36.36%(28/77),总有效率为92.21%(71/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法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基本相同,脑水肿者加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n=30)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30)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由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与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14d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80.0%,有效率91.1%;对照组的显效率55.6%,总有效率71.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陈婷 《西部医学》2012,24(10):1953-1954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相关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规范治疗,血栓通组(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14d后比较两组的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红细胞增多现象较前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更能有效缓解COPD缺氧所致红细胞增多症,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