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伊利  李润荪  雷兴翰 《药学学报》1988,23(11):820-824
本文报道新颖的6-连氮和6α-甲氧基-6β-取代腙青霉素的合成及引入6α-甲氧基的新方法。这类化合物对一些阴性菌和阳性菌有中等活力,且引入6α-甲氧基之后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β-丁香烯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β-丁香酮(8)。根据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理论,对β-丁香烯进行了结构改造研究,结果得到一种活性较强的半合成产物,为无定形长丝状物,其结构被鉴定为β-丁香烯醇(3)。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8)及(3)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均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化合物(3)还能明显抑制组织胺和乙酰胆碱诱发的豚鼠哮喘,其作用持久而毒性低,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平喘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38个β-(5-硝基-2-呋喃)丙酰胺及其α,β-二溴取代衍生物的合成。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是以相应的β-(5-硝基-2-呋喃)丙烯酰胺类化合物(Ⅰ)进行催化氢化或与溴加成而得。经动物筛选发现β-(5-硝基-2-呋喃)丙烯酰胺类的丙烯双键以氢饱和以后生成丙酰胺类化合物(Ⅱ),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白鼠完全失去治疗或预防作用。而以溴饱和双键的α,β-二溴化合物(Ⅲ)则仍然有较显著的杀虫作用。其中尤以β-(5-硝基-2-呋喃)-α,β-二溴丙酰异丙胺(Ⅲ11)和β-(5-硝基-2-呋喃)-α,β-二溴丙酰甘氨酸乙酯(Ⅲ24)最为显著,后者曾试用于临床,证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酒石酸酯/β-环糊精分离体系分离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佳  周丹  唐课文 《药学学报》2006,41(4):376-379
目的建立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方法并考察各个影响因素对拆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D-酒石酸酯和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体来萃取拆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结果考察了酒石酸酯/β-环糊精分离体系中萃取拆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分配行为,着重研究了酒石酸酯烷基链长度、pH值、D-酒石酸酯浓度和β-环糊精浓度对萃取拆分效果的影响。结论D-酒石酸异丁酯与R对映体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比与S对映体形成的好;随着pH值增大,分配比和分离因子都降低;D-酒石酸酯和β-环糊精浓度对萃取拆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纺锤体驱动蛋白(kinesin spindle protein,KSP)是有丝分裂过程中二极纺锤体形成和维持所必需的。抑制KSP的功能将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编程性细胞死亡,并且不干扰微管的其他功能,因而可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合成了β-四氢咔啉衍生物作为新型的KSP抑制剂,并测定了其对KSP的抑制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物。  相似文献   

6.
温敏性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芸  邱利焱  金一 《药学学报》2005,40(2):187-192
目的合成兼具温敏性及药物包合能力的新型药物载体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β-环糊精(PNIPA-β-CD),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考察该载体的释药行为。方法末端带羧基的PNIPA与改性后的环糊精衍生物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的作用下缩合,得到PNIPA-β-CD,采用冻干法制备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红外、1H NMR和DSC表征载体的结构及包合物的形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载体材料的LCST,并进行包合物体外释药研究。结果PNIPA-β-CD在35 ℃发生相转变,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的载药量为5.8%,药物与载体摩尔比为0.97∶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吲哚美辛/PNIPA-β-CD包合物在37 ℃的释药比其在25 ℃的释放要慢,在LCST以上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该载体既具有温敏性,又具有药物包合作用,并且在体温条件下具有缓释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温敏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榄香烯自大鼠呼吸道排泄规律。方法采用自制的呼吸道药物收集装置,大鼠iv或ip β-榄香烯75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呼出气体,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大鼠iv或ip β-榄香烯75 mg·kg-1 6 h后的累积排出量分别为给药剂量的1.41%和0.51%。结论原形药可经呼吸道排出,但不是β-榄香烯在大鼠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β-(4,5-二溴-2-呋喃)-及β-(5-硝基-4-溴-2-呋喃)丙烯酰胺及其酯类衍生物26个的合成。动物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Ⅲ6,Ⅲ8和Ⅲ13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白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化合物Ⅱ6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董庆  刘敦茀 《药学学报》1987,22(1):19-22
本文报道了用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经Schmidt重排反应得到L(+)-2,3-二氨基丙酸,再在Ph3P—(PyS)2—CH3CN系统中环合得到4-无取代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N-苄氧甲酰基-3 S-氨基-2-氧吖丁啶(Ⅲ)的方法。研究了用2,2′-二苯并噻唑二硫醚代替(PyS)2作为环合氧化剂;以(Ⅲ)制备了三个新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衍生物(Ⅷa),(Ⅷb)和(Ⅷc)。  相似文献   

10.
何群  徐有恒 《药学学报》1992,27(2):101-106
为了寻找心血管系统药物,以表雄酮为原料,合成了7个16,17位取代的目标化合物:2β-(4’-甲基-1’-哌嗪基)-3α-羟基-5α-雄甾-17-酮、2β-(4’-甲基-1’-哌嗪基)-3α,17β-二羟基-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羟基-16α-溴-5α-雄甾-17-酮、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氧-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肟-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β-氨基-5α-雄甾烷和2β—(4’-甲基-1’-哌嗪基)-3α,17β-二羟基-16β-氨基-5α-雄甾烷。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心律失常活性。  相似文献   

11.
王萌  董华进  宫泽辉 《药学学报》2008,43(11):1094-1098
为了研究头孢曲松及其类似物是否具有对抗吗啡耐受及依赖作用和头孢曲松对抗吗啡耐受的量效关系,本文采用小鼠热板舔足模型及纳洛酮戒断模型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替安等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观察,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100 mg·mL-1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在吗啡形成耐受模型后第10天可能最大镇痛百分率(PMAP)分别为74.95%和65.94%,与生理盐水组(22.99%)比较具有显著性。100和50 mg·kg-1头孢曲松对戒断实验小鼠30 min内平均跳跃次数为3.8和3.6,与对照组(20.9)比较具有显著性。结果表明,100 mg·kg-1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对吗啡诱导的耐受和躯体依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头孢曲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抗吗啡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水杨酸及水杨酸的19个类似物对分离自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的抑制活性,初步探讨它们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Nitrocefin法。结果水杨酸对该酶的50%抑制浓度(IC50)为22 mmol·L-1; 4个类似物的IC50比水杨酸低,其余类似物的活性比水杨酸差。结论水杨酸苯环上的羧基及邻位羟基是活性基团之一。水杨酸邻位上的羟基被羧基取代后能提高抑制活性。在水杨酸的苯环上增加磺酸基或硝基能提高抑制活性。苯环上的氨基可降低水杨酸的抑制活性。在苯甲酸的苯环上连接氯或氟与抑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杨玉我  李振肃 《药学学报》1987,22(3):191-195
为了寻找抗生育药物,从△9(11)-雌素酮开始,经环戊醚化、缩酮化、硼氢化-氧化、甲基化、脱缩酮、乙炔化等反应合成了11α-羟基炔雌醚、11α-甲氧基炔雌醚。目的化合物及相应中间体的结构依据波谱分析等确定。小鼠实验表明这两个化合物不具明显抗生育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为纳米聚合物胶束的载体材料,采用薄膜水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β-榄香烯与DSPE-PEG2000的质量比、水化时间、水化体积、PBS缓冲液的pH值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β-ELE与DSPE-PEG2000的质量比为1:10,水化体积为5 mL,水化时间为30 min,所用PBS缓冲液的pH值为7.4时,所制得的纳米聚合物胶束形态规则,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56 nm,平均包封率为88.83%。结论 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β-榄香烯纳米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β-锗代-α-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六十年代初期发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广泛的生物活性以来,已有许多相应的有机锗化合物被发现,在抗肿瘤活性方面,因有毒性较低、抗瘤谱广等一系列优点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但由于活性较低影响了应用及发展,据文献报道,有机锗倍半氧  相似文献   

16.
整合素αvβ3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广惠  姜凤超 《药学学报》2006,41(7):577-582
肿瘤生长初期没有新血管生成(无血管期),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依赖新生血管的维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它不仅向肿瘤提供营养,也向宿主输出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对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目的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方兴未艾,有很多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化合物如大黄素与青蒿琥酯等被发现.整合素αvβ3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黏附,参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在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其功能受到抑制时,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凋亡,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肿瘤消退.整合素αvβ3受体拮抗剂作为抗新生血管肿瘤药物的同时,对骨质流失、血栓、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桂德  郁万利 《药学学报》1985,20(3):209-210
The blockade effect of β-receptor blockers bupranolol and ACC9089 on the increase of heart muscle oxygen consumption by isoprenaline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Castellucci's method with Warburg's apparatus on thin slices of swine heart muscle instead of the rabbit heart musc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upranolol was about 2.5 times more stronger than practolol and about 2 times more stronger than ACC-9089 to block the increase of effects of isoprenaline for swine heart muscle oxygen consumptions on equal molar concentration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also that only the secondary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4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CC-9089 could block the β-receptor to decrease the heart muscle oxygen consum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st molar cone. (1.72×10-3M) of ACC-9089 would probably show an intrinsic sympathomimetic effect which could overlay its blockade effect to β-receptors. That the β-receptor blockers would act as the competitions with isoprenaline to the β-receptors according to their similarity of the side chain chemical structures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方苏南  葛邦 《药学学报》1983,18(11):823-828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N-[1-(β-酰氧基-β-苯乙基)-3-甲基-4-哌啶基]-N-丙酰苯胺类衍生物及其化学结构与镇痛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测定了几个代表化合物的镇痛作用时间及与阿片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表明,7302的β-羟基酯化后,均能维持一定的镇痛强度,其镇痛作用时间与母体化合物7302相近。从受体结合试验来看,酯化后与受体亲和的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王保钧  邓泳  马银凤  雷兴翰 《药学学报》1987,22(12):923-928
Synthesis of 35 new compounds of α-chloro-β-(5-nitro-2-furyl) acrylamides and 5-[α-chloro-β-(5-nitro-2-furyl ) vinyl]-oxadiazoles by known methods are reported. In preliminary test in mice 10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possess pronounced activity against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Among these Ⅰ12, Ⅰ13, Ⅰ14, Ⅰ20, Ⅱ1 and Ⅱ8 were shown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0.
极谱法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英  宋俊峰 《药学学报》2006,41(7):671-674
目的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β-CD)的包结行为。方法用极谱法考察主体分子β-CD与电活性客体分子辅酶Q10发生包结反应时,包结物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峰电位随β-CD浓度的变化,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分别考察辅酶Q10和包结物的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在0.1 mol·L-1 HAc/NaAc (pH 4.7)的乙醇-水(60∶40)介质中,辅酶Q10β-CD形成1∶1的包结物,测得其包结常数kf为1.26×104 L·mol-1,包结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6.64×10-2 min-1。并测得辅酶Q10的光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为7.77×10-3 min-1,辅酶Q10-β-CD包结物的k为3.38×10-3 min-1。结论辅酶Q10β-CD可形成包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酶Q10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