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育君 《新医学》1997,28(11):582-583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与治疗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080)张育君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是指所有心房冲动均因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到达心室,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而心房通常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阻滞部位以下的异位起搏点控制。是常见的缓慢心...  相似文献   

2.
心脏传导阻滞是临床常见的小儿心律失常 ,心脏任一部位不应期病理性延长 ,使激动传导延迟或中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根据心脏阻滞的部位可分为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 ,以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最多见。按阻滞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一、二度心脏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三度心脏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以前二者多见。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原因有器质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 )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影响 (以低钾、高钾血…  相似文献   

3.
房室传导阻滞,简称房室阻滞,指激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中,因房室传导系统某一部位(有时是几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引起激动,出现传导延缓、部分传导中断,甚至全部传导中断的现象。房室阻滞是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罗莹  郑竹虚 《华西医学》1997,12(2):175-177
本文报告49例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电生理检查结果,窦房结功能异常3例,房室结阻滞8例,希氏束阻滞9例,束支系统阻滞20例;双水平阻滞2例。冠心病、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其阻滞部位多位于束支系统,而病毒性心肌炎则多位于房室结。27例病人采用起搏治疗,21例阻滞在束支系统,3例在希氏束、3例在房室结。  相似文献   

5.
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亦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分的传导能力异常降低,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而引起完全性房室分离~([1])。是最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对心室收缩的辅助泵作用丧失,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意识模糊,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症、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脑栓塞等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2-3])。通过分析认为: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导到心室过程异常延长、传导部分中断或完全受阻。AVB的预后取决于阻滞部位、阻滞程度、逸搏心率、心功能状态及基本病因,其中以阻滞部位最为重要,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是决定接受起搏治疗的关键。 AVB定位诊断方法 一、常规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除能诊断AVB类型和程度外,对AVB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一) 成人PR间期≥0.21s即可诊断为I°AVB。I°AVB不伴束支阻滞(BBB)多为房室结(AVN)水平阻滞,阿托品可加速AVN传导;伴BBB者,可能为多水平或束支水平阻滞。  相似文献   

7.
房室传导阻滞即指当房室结未处于不应期时心房激动向心室传导延迟或完全不能传至心室。依其严重性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最严重的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活动不能传至心室,心房与心室被不同的起搏点控制,造成完全性房室分离,心室率慢于心房率。临床表现不一,最严重的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即急性心脑缺氧综合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收缩减慢,心输出量明显减少,造成心脏及其他组织发生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突然晕厥,肢体抽搐,患者意识丧失甚至死亡,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小资料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肌冲动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过程发生障碍,使冲动部分地或全部不能通过。按其阻滞程度,分为3度。第Ⅰ°房室传导阻滞即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0.20秒,但所有心房下达的冲动都能传到心室。第Ⅱ°房室传导阻滞为部分心房传下的冲动不能达到心室,引起所谓的心室脱漏搏动。第Ⅲ°房室传导阻滞是所有的心房冲动均不能传到心室,结果阻滞部位以下出现一个节律点,控制心室的活动,产生独立的心室节律。通常将第Ⅰ°或第Ⅱ°房室传导阻滞称为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第Ⅲ°房室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房室传  相似文献   

9.
希氏束进入心室后,在室间隔肌部的上缘分成右束支和左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束支和分支的末梢部分再反复分支成浦肯野纤维,浦肯野纤维通过浦肌联结与心室肌相连.室上性激动在经以上室内传导系统传导过程中,出现的传导障碍(传导延缓或中断)称为室内传导阻滞,简称室内阻滞,又称房室束支传导阻滞,简称束支阻滞.当一侧束支阻滞时,激动从健侧束支下传并先激动该侧心室.与此同时,激动经室间隔心室肌传至阻滞一侧的心室,这一过程约需0.04 ~0.06秒,由此造成阻滞一侧心室的除极在时间上较正常时向后延迟约0.04~0.06秒.如此,两侧心室除极的不同步及全部心室除极时间的后延,使心电图出现QRS波群时间增宽和形态畸形的改变.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将束支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然而,所谓完全性束支阻滞并不意味着该束支绝对不能下传,只要两侧束支的传导时间相差超过0.04秒以上,延迟传导一侧的心室就会被对侧传导过来的激动所激动,从而表现出该侧束支完全阻滞的图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人中Ⅰ度及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0~2011年常规心电图发现Ⅰ度及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并经各项临床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年龄小于35岁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特点、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①共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9~35岁,平均年龄26.2±7.9岁)进入本研究,其中仅表现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4例,兼有Ⅰ度及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者26例;房室传导阻滞均为间歇性发作。②28例无与房室传导阻滞相关的临床症状;12例有发作性胸闷,其中2例胸闷时心电图为PR过长(0.28 s),7例为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其中6例伴窦缓),另3例未发现与胸闷相关的心电图异常。③38例进行了房室传导功能检查:38例基础状况下房室前传功能减退,使用阿托品后36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出现2∶1房室阻滞;38例中24例出现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④对25例进行3~10年的随访观察,未见有临床症状及房室传导阻滞加重的倾向。结论 25例的长期随访说明健康人Ⅰ度及Ⅱ度一型房室阻滞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束支传导阻滞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立 《临床荟萃》2007,22(8):554-554
心脏任何部位的不应期延长所引起的激动传导延迟或阻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或为暂时性,或为永久性。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少见。但二者同时出现却不多见,要确定其临床意义,除仔细分析心电图特征外,还需结合临床全面准确判断。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  相似文献   

12.
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心脏激动在房室束以下的心室内传导系统或心室肌中发生传导障碍的改变,简称室内阻滞。近年,由于解剖学上证明有左束支间隔分支存在,补充了以往左束支只有前、后两个的概念,并对  相似文献   

13.
文稿说明:以下是基层临床医师及心电图专业人员经常问到的部分问题,解答主要依据参考文献所列的教科书。问题1:存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如PR间期大于0.20 s,是否还要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解答: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与心室无传导关系,此时不涉及到"PR间期"。一般而言,当存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必再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问题2:左前分支阻滞时,是否应诊断电轴左偏?同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病因及阻滞部位,根据阻滞图形,实施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通过病史,冠状动脉造影,5年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及图形的衍变,分析其病情及发展变化。[结果]病人二度Ⅰ型伴一度、少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为二度Ⅰ型伴一度、间歇性高度、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通过图形得出阻滞部位为房室结,无分支及双束支阻滞,且病人交界区逸搏的频率过缓,应考虑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指标及临界值点用于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方法:对62例晚孕孕妇(均大于38周),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记录Aa-IV(心房收缩期起点至等容收缩期起点的时间间隔)及Aa-Sa(心房收缩期起点至心室收缩射血期起点的时间间隔),作为胎儿房室传导时间的评价指标。出生后一周内行新生儿心电图检查,测量PR间期。应用直线回归分析,比较Aa-IV、Aa-Sa与PR测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Aa-IV、Aa-S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Aa-IV与PR的相关性更好。ROC曲线显示Aa-IV具有中等诊断意义;Aa-Sa诊断价值较低。根据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认为Aa-IV≥93.7 ms可作为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最佳临界值。结论:Aa-IV更适用于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筛查胎儿Ⅰ°房室传导阻滞的最佳临界值为Aa-IV≥93.7 ms。  相似文献   

16.
正分层阻滞是因为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同层次存在不同不应期和传导性,所以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传导障碍,心脏传导系统横向或水平分离,出现分层阻滞现象。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房室交界区,房室传导分层阻滞现象在心电图上十分少见,易与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相混淆。我院近期诊治房室传导分层阻滞1例,心电图误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现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85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加重1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房扑动患者,存在房室传导比率≥5:1,均采用消融下腔静脉至三尖瓣峡部,终点达到双向阻滞。29例于房扑下消融,6例是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分析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发生I°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4例患者恢复,5例患者未恢复。结论心房扑动行射频消融术有造成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但发生率低。缓慢心室率的心房扑动术前可能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转窦性心律后消融对增加手术安全性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机能不全,使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也是目前危及人类生命的急症。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自心房传人心室的过程中发生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心肌梗死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病情更为危重,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1例成功抢救心肌梗死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3岁,因“劳力性胸闷气急”入院,外院心电图(ECG)检查发现有间歇性2;1房室传导阻滞(AVB),疑诊有“病毒性心肌炎”。有高血压病史。否认服用对心脏传导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人院后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多次行静息ECG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行运动平板试验,当心房率在100bpm以下时,房室为1:1传导;当心房率超过100bpm时发生2:1AVB,QRS波不增宽(见图1),此时患者感觉胸闷气急;当心房率降至100bpm以下时房室传导恢复1:1,症状消失。随后行心脏电生理检查,AH:120ms,H:15ms,HV:55ms,当行心房调搏心房率超过100bpm时发生2:1AVB,在脱落的V波前A波后无H波,提示阻滞部位在希氏区以上。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最后诊断为“运动致房室传导阻滞(exercise-induc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植入永久起搏器后不再出现劳力性胸闷、气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室间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分3组:对照组、慢性心衰不伴传导异常组及慢性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技术(TDI)通过左、右房室环分别测量左、右心室侧壁电机械运动时间,并计算二者差值表示左右心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延迟时间;并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W)分别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射血前期时间,并计算二者差值表示左右心室射血延迟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及心衰不伴传导异常组相比,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组的左右心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延迟时间和左右心室射血延迟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TDI及PW技术可全面评价心室间不同步运动情况,为起搏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