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组建临床用药管理小组,对用药过程及管理中的盲点即“破窗”进行讨论、学习,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进行集体操作练习。结果实施后用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患者投诉率降低,医生满意率提高,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破窗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度,明确了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FGF促进创面愈合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QCT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试验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目前国内尚未对QCT(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作准确性误差校正,笔者介绍了QCT准确度试验方法和为什么必须校正准确性误差。方法 用东芝CT机自带参考骨体模(称东芝体模)和软件为测量工具,对四川大学华西骨质疏松研究中心等研制的QCT骨体模(称四川体模)进行骨密度测量。将四川体模模拟被测人腰椎,置于15cm深水浴中,东芝体模置于水浴和扫描台之间作参考标准。按照对人的腰2、3、4椎骨扫描测量的条件,东芝QCT骨密度测量的方法进行操作,直至测量出骨密度值和显现出QCT图像为止。由于四川QCT体模内3管羟磷灰石实际密度值为50mg/cm^3、100mg/cm^3和200mg/cm^3,因而可以求出每管骨体模的测量值偏离实际值的%大小。测量值大于实际值误差为正,反之为负。由于四川体模内有由大到小3管骨密度呈线性分布,可以求得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校正准确性误差较好。结果 测量四川体模从小到大3管骨密度分别的准确性误差为-13.0%、-5.26%和 3.85%,其分别的校正系数为1.149、1.055和0.963,相关系数r=0.998,回归方程为Y=12.075 0.907X(X为测量骨密度,Y为校正后骨密度)。在准确性试验期间T机更换球管一支,更换球管后,四川体模从小到大3管骨密度的准确性误差变为-30.54%、-9.97%、和-0.0l%.回归方程为Y=18.43 0.910X。结论 从准确性误差分布特殊性看密度低端误差明显大于高端(低端误差高达30%),密度低端是病人集中的区域,以回归方程校正,可以照顾高密度及低密度端优于用校正系数。所以必须重视QCT的质量控制,否则资料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病人则因此出现过多的假阳性、假阴性。目前四川大学已研制出自己的QCT体模,能够满足作骨密度测量参考体模和质控要求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药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郑军 《护理学杂志》2011,26(4):49-51
目的构建临床药物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用药安全及患者治疗安全。方法采取多科联合模式,建立、健全临床药物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导医务人员正确用药、严格环节管理、药品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加强护士安全用药培训等管理措施。结果用药隐患从2007年至2009年下降61.5%,用药错误从10例降为零。结论临床药物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从根本上预防用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药用药方法多为分次用药或恒速注入,分次用药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另外由于药物时量相关半衰期随用药和时间不断变化,用药时机很难掌握;恒速注入短时间内血药浓度不能达到稳态,效应部位浓度上升更慢,药物起效慢,持续恒速滴注在后期血药浓度仍会不断上升。单次诱导与恒速滴注相结合的方法虽解决了诱导慢的问题,但血药浓度、效应部位浓度不稳定的缺点仍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神经科ICU备用药品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KTQ认证体系中的PDCA质量管理方式对神经科ICU备用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随着药品规范化管理的持续推进,病区药品检查得分逐月提高,护士对药品管理的满意率达96.30%~100%。结论通过对病区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准确性,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术后腹腔脓肿以肝脓肿和膈下脓肿常见,其中肝脓肿文献报道发生率即超过2%[1],发生腹腔脓肿后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针对性用药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状况,提高生存率心[2-3].脓液和全血培养及药敏可作为选择用药金标准,但实验室结果之前的经验性用药同样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脓肿机体病原菌细菌学状况,以期提高经验性用药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 探讨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组建临床用药管理小组,对用药过程及管理中的盲点即"破窗"进行讨论、学习,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进行集体操作练习.结果 实施后用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患者投诉率降低,医生满意率提高,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破窗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度,明确了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分组定位诊断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定位诊断方法,通过识别CT上作为标志的血管、脏器以确定各组淋巴结所在位置,将CT观察结果与手术所见和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得出CT对各组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CT检查胃癌转移淋巴结准确率较高的为第3、7、9、1、16组等,敏感性较高的为第3、1、7、9、16组等,特异性较高的为第3、7、9、12、1、16组等。结论:分组定位诊断法全面评价了CT对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能,将此方法的特点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规律相结合,对提高术前分期准确性、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神经科ICU备用药品规范化管理,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KTQ认证体系中的PDCA质量管理方式对神经科ICU备用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随着药品规范化管理的持续推进,病区药品检查得分逐月提高,护士对药品管理的满意率达96.30%~100%。结论通过对病区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准确性,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用药方法对盖诺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用药方法对盖诺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A、B、C、D四组各15例,A组采用盖诺静脉滴注;其他三组行静脉注射,B组推注时间〈5min;C组5~10min;D组〉10min。结果 四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静脉炎发生率B组显著低于A、C、D组(P〈0.01,P〈0.05);四组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40ml加盖诺25mg/m^2.静脉注射,5min注射完毕.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其疗效及全身不良反应与其它3种用药方法无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头肿瘤手术切除方法,从而提高其切除率,同时探讨姑息性手术切除的地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治疗10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胰腺CT对肿瘤分期判断的准确性,在血管浸润病例采取直接切断胰腺颈部方法提高手术切除率,局部应用缓释化疗粒子及局部放疗减少复发,同时观察姑息性切除患者预后的情况。结果胰腺CT对肿瘤的血管浸润判断准确性为78.5%(84/107),107例患者总的手术切除率63.55%(68/107)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7.8%(19/107),死亡1例(肺部感染合并多脏器衰竭),切除患者的生存率0.5年,1年及2年分别为100%、79.4%(54/68)、41.2%(28,68)。而同期未能手术切除病例生存率分别为76.9%(30/39)、51.3%(20/39)、15.4%(6/39),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结论胰腺CT扫描对于判断血管浸润具有较高准确性,直接切断胰腺颈部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胰腺肿瘤的切除率,姑息性胰腺肿瘤切除配合局部放化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的精准诊断和分期是构建精准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的前提和依据。国际TNM分期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肿瘤分期标准。为提高分期的准确性,经不定期的修正、更新,尚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期望具有更高特异性和准确率的定期方法和标准是今后TNM分期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食管癌分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不同用药方法对供皮区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供皮区创面的最佳用药方法,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设生理盐水治疗为自身对照,选择三种用rhEGF的方法(每日1次法,每日3次法,每日1次加保湿法),进行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比较性研究。结果:和对照组相比,rhEGF可有效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P<0.01)。三种用药方法之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每日1次加保湿法和每日3次法均能进一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结论:从方便、经济与合理的角度考虑,每日1次加保湿法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5.
崔淑芬 《护理学杂志》1993,8(5):204-204
1980~1993年,我科将纤维胃镜(简称胃镜)检查前常规用药改为检查中必要时用药。并对两者进行了对照观察,以探索检查前用药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现将观察结果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以检查前常规用药(检查前15~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或654-210mg及鲁米那钠0.1g或安定10mg)者为A组,共3 320人次;检查中必要时用药者为B组,共8 203人次。2.方法:B组内镜检查前一般准备(如禁食及局麻)与A组同,当内镜进入胃腔后,如发现分泌物较多,胃蠕动频繁或经注气后幽门仍迟迟不开放  相似文献   

16.
儿科用药剂量小,准确性要求高。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一种粉剂的稀释方法,可提高用药准确性,介绍如下。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少于药物稀释量的稀释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等),按无菌操作注入药瓶或安瓿内,待其完全溶解后,抽回注射器,再抽适量稀释液,将药物稀释至规定浓度后按医嘱剂量配用。优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批量备药,既可做到剂量准确,又避免药物浪费。(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孝感432000,胡楚云,王云霞)(本文编辑王菊香)粉剂稀释方法介绍$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孝感432000@胡楚云 @王…  相似文献   

17.
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输液,不但可避免每天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恐惧,且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封管液的剂量及正确使用封管方法是决定留置时间和减少堵管的关键。鉴此,我们对120例新生儿进行了不同封管方法的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配制溶解粉状药物时,通常于注入溶剂后用力摇匀药物。待其溶解后再抽吸。而粉状药物在放置过程中易粘附在瓶底,不易溶解,增加摇匀时间,若溶解不彻底则造成药物的浪费及患者用药剂量不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快速溶解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照顾者参与住院患儿用药安全指引清单,提高住院患儿用药安全。 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2022年3~4月住院患儿照顾者作为对照组(30人),2022年5~6月住院患儿照顾者作为干预组(30人),对照组遵循常规用药安全管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用药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自行构建的照顾者参与患儿用药安全指引清单进行用药管理。出院前调查照顾者用药管理参与度及满意度,并统计用药不良事件。 结果 干预组照顾者用药管理参与度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用药不良事件。 结论 照顾者参与用药安全指引清单内容全面、实用,对照顾者采用患儿用药安全参与指引清单进行用药管理,能够促进护患合作,有效引导照顾者参与用药管理实践,提升参与体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诺和笔注射时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对诺和灵药液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15例,均使用诺和笔注射诺和灵.三组诺和灵推注毕分别停留6s(对照组)、10s(观察1组)、15s(观察2组),并测量针尖残留液量。结果 观察2组残留药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均P〈0.01)。结论 延长针头停留时间.可有效减少药液残留量,提高用药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