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经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结果 合并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全组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中残2例,重 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5%。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患者的救治经验总结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合并伤失血是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全组恢复良好15例,轻残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25%。结论 熟悉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是挽救此类病人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25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和植物生存5例,死亡39例,死亡率为51.3%。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尤为重要。救治中强调就地抢救及手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徐春雷  陈志林 《淮海医药》2005,23(3):192-193
目的 总结颅脑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救治4 5例颅脑复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提出救治时的注意事项。结果 4 5例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2 0 .4 %。死亡原因:休克(创伤、失血) 3例,脑水肿脑疝形成7例,窒息1例,其余34例均临床痊愈。结论 颅脑复合伤病人早期因昏迷诊断较为困难,对有休克症状的患者要及时抗休克治疗,去除休克原因,对有开颅指征的同时准备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5.
刘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40+43-40,43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本科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分布、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诊断经过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0例患者中显效106例,占81.5%;有效17例,占13.1%;无效4例,占3.1%;死亡3例,病死率为2-3%。其死亡原凶为:1例死于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严重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结论腹部创伤伤情复杂,术前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合并伤和及时手术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 5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按 GCS评分法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恢复良好 18例 (37.7% ) ,中残 11例 (2 0 .8% ) ,重残 7例 (13.2 % ) ,植物样生存 3例 (5 .7% ) ,死亡 14例 (2 6 .4 % )。死亡原因 :死于继发性颅脑损伤 2例 ,原发性颅脑损伤 4例 ,严重合并伤与低血压休克 3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4例 ,肺部并发症 1例。结论 :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38例;肢体功能部分残缺3例;植物生存3例,其中2例自动出院;死亡8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鼻腔口腔难于控制出血,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脑疝形成开颅术后脑干功能衰竭死亡;合并脑脊液鼻漏3例,其中1例开颅术后36 d发作,经保守治疗控制.结论 颅面复合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出血多、易出现休克,需积极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对出现误吸、呼吸道阻塞需及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治疗;对合并前颅底粉碎骨折开颅手术者可行额颞筋膜骨膜瓣前颅底修复术,以防脑脊液漏;对颅面骨折尽早作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145例严重胸部损伤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为伤势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紊乱、低氧血症、休克、意识障碍、死亡率高等。总死亡率17.2%(25/145),死亡主要原因早期为严重失血性休克11例(45.8%)和严重颅脑损伤8例(33.3%),后期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等6例(25%)。结论救治原则应强调争分夺秒,恢复呼吸循环稳定,降低颅内压,及早手术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9.
郑中锋  戴宁凰  陈伟 《河北医药》2011,33(15):2263-2264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漏诊、误诊,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30例获得治愈,随访3—6个月无疝复发;死亡2例,因合并颅脑外伤、多发骨折死于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1例,因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仔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胸腹部X线及CT检查非常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休克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资料完整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严密监护,及时进行手术、抗休克及其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25例中15例成活,10例死亡,死亡率为40%。结论:早期迅速查明休克原因,正确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DHSI的诊断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DHS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开颅手术,术中发现前1/3上矢状窦损伤7例,中后2/3上矢状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1例,横窦及乙状窦交界处损伤1例。结果按GOS记分,死亡8例,重残1例,中残2例,恢复良好1例。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5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结论 SDHS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硬膜下血肿,病情重,进展快,处理困难,术前明确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颈部开放性外伤在基层医院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在基层医院及时合理地处置颈部开放性外伤.方法 对57例颈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中切割伤29例,穿透性外伤23例,挫裂伤5例;其中重大伤12例,轻微伤55例;53例手术治疗,治疗性手术10例,治愈50例,好转2例,转院1例,死亡4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受伤机制及临床表现,可初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原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术中脑膨出的速度,脑组织的质地,术前受伤着力部位及头颅CT扫描结果,分析脑膨出的原因。结果 共治疗25例脑膨出,死亡11例,手术死亡率为44%。结论 对迟发血肿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该意识到,并作好准备。术中尽力缩短对侧血肿压迫脑组织的时间;对血管麻痹所致的脑膨出,术前应预防缺氧,术中最大限度地进行减压,术后及时正确地行腰穿。以上措施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肿胀、脑膨出的原因,以及进展性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81例因脑外伤开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并发进展性硬膜外血肿27例.结果 除9例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外,1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术中出现急性脑肿胀、脑膨出的患者一定要迅速查明原因,特别是术前对侧有颅骨骨折及硬膜外血肿的患者,立即复查头颅CT,立即手术治疗,切勿盲目切除膨出的脑组织,强行关颅,否则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刘军  徐勉  李洪林  张静  徐辉  周康玲 《淮海医药》2009,27(4):300-301
目的报告36例开放性胸部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本组36例,在确诊为开放性胸部损伤后采用即刻全麻下剖胸探查,术中发现肋间血管及胸廓内动脉破裂者10例,予以缝扎止血;肺裂伤者14例(其中2例合并肋间血管破坏),行肺裂伤修补13例,肺叶切除1例;单纯心包裂伤2例,心脏破裂5例,膈肌破裂及合并肝、脾、肾破裂7例,均行缝合修补术。结果本组34例经急诊剖胸手术治疗痊愈,2例因心脏破裂口较大,来时已有重度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开放性胸部损伤往往是由锐器造成,极易导致心、肺等重要脏器和/或腹腔脏器损伤,病情变化快。早期行剖胸探查、控制出血、修补受损脏器是抢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治疗以及疗效。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住院时间最长111d,最短8d,平均26.42d。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出院时,良好52例,占74.29%;中度残疾10例,占14.29%;重度残疾4例,占5.71%;植物状态1例,占1.43%;死亡3例,占4.29%。未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出院时,良好44例,占88.00%;中度残疾6例,占12.00%,无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和死亡病例。结论:在处理颅脑损伤时要密切注意和警惕多发伤的可能性。及时诊治是关键,并在诊断明确后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血氧,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治疗,适当使用脱水剂,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本组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死亡6例,死亡率为13.3%,其中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9%,其中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病情较为复杂,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