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7年~1995年我们采用甲硝唑糊治疗褥Ⅲ°疮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岁。原发病:脑外伤昏迷6例,胸、腰椎骨折截瘫5例,脑溢血后遗症6例,产褥期引起感染1例;褥疮均为Ⅲ°,面积最小者2cm×1cm,最大者5cm×6.5cm。 1.2 制剂配方 取片剂VitB_420mg、VitB_620mg、VitC0.2、复方新诺明0.5g、氟美松0.75mg研碎成粉末,混匀,用0.2%甲硝唑注射液揽拌成糊状,备用。 1.3 使有方法 0.2%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创面3遍,用棉棒涂一层甲硝唑糊于创面上,油纱敷料覆  相似文献   

2.
甲硝唑庆大霉素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褥疮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易患的并发症,易加重原发病,临床治疗困难。三年来我们用甲硝吐注射液加庆大霉素局部涂敷患处,结合常规皮肤护理,共治疗褥疮16例,效果满意。1!因床资料1.1一般情况16例均为住院患者,卧床时间10d~0.5a,年龄28~76岁。原发病:脑外伤3例,脑血管病8例,精神障碍4例,其它1例。褥疮部位:均发生于骰尾部,有6例发生于级部及下肢暴露部位。I.2治疗情况1.21从出现褥疮到治疗时间本组患者12例为入院前即生褥疮,时间较长,6d~05a,其余4例为院内发生,发现褥疮当天开始治疗。1.2.2治疗方法常规消毒褥疮周围皮…  相似文献   

3.
褥疮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全身、局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细胞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尤其好发于年老体弱、中风偏瘫、截瘫等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局部组织受到持续的压迫,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治疗棘手,为探讨褥疮的最佳治疗方法,我国运用中医中药在治疗褥疮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氨基酸输液发展很快,用量逐年增加,品种繁多,含量不一,各个品种在临床上的用途有所不同,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使病情恶化,尤其是肝病、肾病、幼儿等患者,在选用复方氨基酸输液时应加注意。人体蛋白质主要由20种氨基酸组成,包括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利用的氨基酸均系L型(左旋体),所以输液中  相似文献   

5.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旭  王长城  耿桂霞  王爱凤 《齐鲁药事》2006,25(10):622-624
目的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方法分析影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成品质量的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择最佳溶解温度、药液pH值、活性炭用量及灭菌条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结果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成品的含量、可见异物合格率高,成品率得到提高。结论用该工艺生产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质量稳定,工艺设计合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樊国斌  张武 《医药导报》1997,16(4):181-182
报道复方氨基酸引起药物性皮炎、迟发性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咯血、肝内胆汁淤积、心房纤颤,致短暂失明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艳 《河北医药》2010,32(9):1152-1154
复方氨基酸为肠道外营养药,常用语创伤、烧伤、手术前后患者的蛋白质及营养缺乏,改善由于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蛋白质消化和吸收障碍,纠正肝硬化、肝病所知的蛋白质合成紊乱,治疗肝昏迷,提供慢性、消耗性疾病、剂型传染病、恶性肿瘤及体质虚弱不能正常进食或超高代谢、病情危重患者的经脉营养。因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8.
比色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Ⅲ)中的半胱氨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比色法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Ⅲ)中半胱氨酸的含量。方法半胱氨酸与酸性茚三酮溶液反应,生成红色产物,在559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用对照品标准曲线法测定供试品含量。结果半胱氨酸在0.03~0.07 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RSD为(97.6±1.0)%(n=9)。结论此法快速简便,有较好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褥疮在临床比较多见,治疗方法较多,我们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17例,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中,男9例,女8例,年龄46-76岁。其中4例局部发生水泡,11例为局部皮肤溃烂(Ⅲ期),2例溃烂深及皮下脂肪(Ⅳ期)。褥疮面积最大7×10cm,溃疡最深达  相似文献   

10.
复方结晶氨基酸注射液是近年应用较广泛的营养注射液,它对于一些不能经口补给营养的伤病员,可通过静脉输注而使机体获得相当量的氮源,供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创伤愈合,在战伤、烧伤和重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的结晶氨基酸注射液商品很多,而国内尚乏同类产品。在临床上作为氮源而用于输液者多为蛋白质水解物。蛋白质水解物的主要缺点是含有肽类、有较高的可滴定酸度,在体内合成蛋白质时不能被充分利用,有时还会发生过敏、发热、血氨过高等反应,疗效不如结晶氨基酸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12.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药期刊报道的137例复方氨基酸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氨基酸所致ADR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过程中半小时内发生.ADR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结论:应加强复方氨基酸的应用监测,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小儿腹泻行以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7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36例患儿基于常规药物治疗加行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比较分析,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为94.44%,对照组为64.7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腹泻而言,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对不良症状消退有促进作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由18种氨基酸组成,辅料有山梨醇及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主要用于围术禁食期、胃肠道功能障碍及分解代谢旺盛疾病的蛋白质营养不良,或虽经口进食,但不能充分满足营养需要且营养风险筛查表(NRS 2002)总评分≥3分的患者[1].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当疾病状态导致人体外源性氨基酸摄入不足、内源性氨基酸产生不够,难以满足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时,人为充足氨基酸则有利于获得正氮平衡。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属多种L-型氨基酸根据营养或治疗需求以适当比例配制而成。不同种类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配方组成不同,适应证也不同,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状态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快速分离检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对AccQ.Tag法进行改进,优化梯度洗脱条件,保持原流动相组成,适当提高流速.结果分析时间仅为13.5min,运行周期为15 min,比改进前AccQ.Tag法时间节省30 min,且分离良好,定量准确.结论该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务室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使用不规范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和一个医务室2011年1—12月间应用过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6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滥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几种常见现象,指出危害性和规范应用的改进措施。结论临床上应多措施并举,尽快规范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应用,减少滥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诊疗路径治疗;治疗组在基本诊疗路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6.5%,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7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x2=12.99,P<0.005.总有效率比较x2=8.03,P<0.005).结论 在基本诊疗路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显著改善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斐  洪哲云  陈丽萍 《海峡药学》2010,22(1):133-133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与复方新诺明联合应用于Ⅲ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Ⅲ期压疮入院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和碘酊、乙醇常规消毒溃疡周围的皮肤后应用血白蛋白与复方新诺明治疗。对照组用2%用碘酊、乙醇常规消毒溃疡周围的皮肤。红外线照射。结论应用血白蛋白与复方新诺明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李旭梅  王真 《医药导报》2008,27(7):867-867
例1 ,男,65岁,既往无药物变态反应史. 因嗜睡2个月,咳嗽流涕20 d入院,诊断为上支气管炎、脑梗死. 因体质差,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患者在第4天输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约150 mL,主诉滴注部位疼痛并伴有放射性疼痛,畏寒,手臂静脉鼓起,沿输血静脉的皮肤充血泛红,呈条索状红线. 即停静脉滴注,对患部给予25%硫酸镁湿敷,bid,经上述处理,次日症状消失,静脉恢复正常. 第2天主诉无不适. 例2,女,58岁. 既往无药品不良反应史. 因反复胸闷,气急10余年,伴双下肢水肿2 a收住入院,诊断为肾性高血压. 患者体质差,给予患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 患者在第3天输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约50 mL后,可见手臂上部有轻微红肿,换右侧手臂重新输注复方氨基酸约150 mL,静脉滴注液体的上臂静脉鼓起,上肢血管可见明显的红色条索状,手臂疼痛,医嘱立即停止静脉滴注,并给予局部热敷. 疼痛感至次日后自觉消失,静脉恢复正常,主诉无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