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IgG、微量白蛋白测定对诊断胰腺炎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0例正常对照者和25例水肿性胰腺炎、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尿中的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IgG、微量白蛋白,分析其与胰腺炎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胰腺炎组尿中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IgG、微量白蛋白的浓度显著高于水肿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水肿性胰腺炎组尿中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IgG、微量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尿中的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IgG、微量白蛋白测定对诊断胰腺炎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的器官。SLE的肾损害既有肾小球的损害又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1] 。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损伤对肾脏 10年存活率的影响甚至较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2 ] 。尿α1微球蛋白 (α1-MG)和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是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较敏感而可靠的指标。为了解SLE及狼疮性肾炎 (LN)患者肾小管受损情况 ,我们检测了尿α1-MG、β2-MG的水平 ,以探讨其在SLE和LN中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确诊的SLE…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测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U-MAlb和Uβ2-MG,同时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与22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不同级高血压组U-MAlb和Uβ2-MG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3级高于2级,2级高于1级,高血压组合并甘油三酯增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出增加,且随高血压级别增高而逐级增加,同时合并脂质代谢紊乱.定期检测U-MAlb和Uβ2-MG对发现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 minidase,NAG)对早期肾小管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尿Cystatin C、α1-MG、β2-M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AG采用比色法检测,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尿液中各项指标的测定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尿Cystatin 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可信区间是0.872~0.99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尿Cystatin C敏感性高于尿α1-MG、β2-MG、NAG酶,可以作为早期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白蛋白(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等微量蛋白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尿Alb、α1-MG、β2-MG、IgG等进行检测.结果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中Alb、α1-MG、β2-MG、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仅β2-MG二者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分期的加重,尿中Alb、α1-MG、β2-MG、IgG水平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以Ⅲ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且与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21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中Alb、α1-MG、β2-MG、IgG阳性例数分别为5例(2.4%)、4例(1.9%)、15例(7.1%)、6例(2.9%),阳性病例基本出现在高血压病Ⅲ组.结论:尿中Alb、α1-MG、β2-MG、IgG等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高血压病患者有无早期肾损害及损害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评价高尿酸血症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82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13微球蛋白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健康组β2-组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血清胱抑素C与尿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优于血清肌酐的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比血清肌酐的检测更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是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 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肌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 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 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 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 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8.
病毒感染与新生儿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OXV)对肾脏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CMV,HSV,COXV,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补体C3,α2巨球蛋白(α2-M),尿分析,血尿素氨(BUN),肌酐(Cr)指标检测肾功能,对76例病毒感染(感染组),20例非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尿NAG酶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NAG酶变化与血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P<0.01),19例尿FQ-CMV-PCR阳性血基因拷贝数显高于阴性(P<0.01),前尿NAG酶显高于后(P<0.01),尿C3,α2-M,尿分析,血BUN,Cr两组对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病毒感染可引起肾损害,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6%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对老年病人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术中输入6%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HES)对老年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60岁以上,术前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的择期胸科手术病人,根据输液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HES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H组自切皮开始输入15ml/kg 6%中分子量HES,并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其余液体需要量,C组术中只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测定切皮前(T0)、切皮2h(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及第3天(T4)时血肌酐(Cr)和β2-微球蛋白(β2-M),尿α1-微球蛋白(α1-M)、N- 酰-β-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以及尿渗透压(Usom)和肌酐清除率(CC)。结果 观察期间两组血Cr水平始终在正常范围内;T0血β2-Mg均高于正常值,以后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T3及T4时尿α1-M均明显高于T0时(P<0.01);T0时NAG和RB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并在T1-T4各点持续升高(P<0.05-0.01);与T0比较,两组Usom T2时降低(P<0.05),而T3时升高(P<0.01);术中两组CC轻度增高,T4时均下降至接近T0水平。以上所有指标各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输入适量的中分子量HES对于术前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的老年病人无明显肾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尿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30例为A组,30例HSPN患儿为B组,30例健康儿童为C组,入院后2 d内取血液及尿液标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β2-mG水平。结果 A组及B组患儿血β2-mG及尿β2-mG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5)。B组患儿血β2-mG为(3.29±0.62)mg/L,尿β2-mG为(0.97±0.19)mg/L,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伴有血、尿β2-mG水平升高,伴有肾功能损伤的患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川芎嗪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川芎嗪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成川芎嗪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另设非HSP对照组(健康组)20例,追踪监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尿变化,从而判断肾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过敏性紫癜两组在治疗前尿Alb、尿β2-MG和尿Ig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敏性紫癜两组在治疗前所有病人均没有血尿发生(镜下或肉眼血尿)。治疗3个月后,川芎嗪治疗组尿Alb、尿β2-MG和尿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但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川芎嗪治疗组有2例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而对照治疗组有8例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的预防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且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a1微球蛋白(al—MG)、p2微球蛋白(82-MG)有无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比尿石症组66例(男45例,女21例),非结石(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统一生化仪器测定空腹血液生化及24h尿生化,放免法测定a1-MG及p2-MG含量。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和对照组尿电解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尿a1-MG和p2-MG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石症多尿组尿Ca、P水平高于尿石症少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石症患者进行一次完备的24h代谢评估是必要的,尿a1-MG、p2-MG可能在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肾损害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146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分为3组,对照组(A组)46例给予维生素C、芦丁等常规治疗;B组57例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C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和双嘧达莫治疗。3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第1个月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Ct1微球蛋白(a1-microglobulin,a1-MG)、p2微球蛋白(p2-microglobulin,β2-MG)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的含量。随访6个月;比较3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结果A组治疗前后TRF、mAlb、82-MG、NA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治疗前降低,除α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后第1个月IgG、mAlb、TRF、α1-MG、B2-MG和NAG均较A组降低,除Ⅸ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1个月各组间IgG、mAb、TRF、α1-MG、82-MG和NAG比较,除a1-MG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血尿和(或)蛋白尿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临床分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或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治疗HSP,对HSP早期肾损害均有保护作用,可能对HSP肾损害有预防作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双嘧达莫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疗效优于单用孟鲁司特钠。  相似文献   

14.
血栓素/前列环素与小儿肾病综合征白色微血栓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血栓素/前列环素(TXA2/PGI2)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外向微循环白色微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WS-9型体表微循环观察仪检测甲皱微循环,根据有无白色微血栓将71例PNS患儿分为无白色微血栓组(1组,50例)和有白色微血栓组(2组,21例)。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患儿和尿中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终产物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环素F1a(6-K-PAF1a)。正常对照 组31例。结果:2组血清TXB2明显高于1组和对照组(P<0.01)。2组TXB2/6-K-PGF1a比值明显高于1组(P<0.05);1组TXB2/6-K-PGF1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尿TXB2和TXB2/6-K-PGF1a比值明显高于1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素/前列环素失衡在小儿肾病综合征白色微血栓形成和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复温时滤过外周血白细胞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2组(n=17):对照组(C组)和白细胞滤除组(LD组)。C组不使用白细胞过滤器,LD组于泵后动脉微栓滤器前串联一个白细胞过滤器,复温前开放白细胞过滤器侧路,复温开始后关闭侧路并开始滤过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直至CPB终止。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5min、1h、24h采动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浆TNF-α、IL-8浓度;于术前、术后1、3、5d取新鲜晨尿,检测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LD组于主动脉开放后5min、1h、24h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较低(P<0.05或0.01),血浆TNF-α、IL-8浓度于主动脉开放后5min、1h较低(P<0.01),术后1、3、5 d尿NAG、α1MG、β2MG水平均较低(P<0.01)。结论 体外循环中白细胞滤除通过减少活化的白细胞,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心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菌丝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木通组(关木通煎剂10g·kg^-1·d^-1灌胃)、治疗组(关木通煎剂10g·kg^-1·d^-1与人工虫草菌丝粉混悬液5g·kg^-1·d^-1灌胃)、马兜铃酸(AA)组(皮下注射AA10mg·kg^-1·d^-1)各10只,给药8w。结果8w后木通组、治疗组、AA组与正常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尿β2-微球蛋白(β2-MG)增加(P〈0.05,P〈0.01)。治疗组与木通组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及尿β2-MG定量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组尿NAG酶明显低于木通组(P〈0.01)。3组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与木通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1)。治疗组TGF-β1,TIMP-1表达较木通组下调(P〈0.05),MMP-9表达较木通组上调(P〈0.01)。结论人工虫草菌丝粉可降低尿NAG酶和TGF-β1,TIMP-1的表达,但其缓解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所引起的肾损害的作用还未全部达到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中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143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穿刺前新鲜晨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Alb、TRF、IgG、α1-MG、β2-MG的浓度;收集患者血压、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以及病理分级、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管病变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3例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升高的比例分别为95.8%、100%、91.6%、63.6%、74.1%。IgAN患者血压升高组较血压正常组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肾功能异常组较肾功能正常组尿IgG、α1-MG、β2-MG明显升高。随病理Lee氏分级、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管间质损害加重,尿Alb、IgG、α1-MG明显升高;随肾小球系膜增殖程度加重,尿Alb、IgG、α1-MG以及TRF明显升高;随血管病变出现,尿α1-MG明显升高。结论:IgAN患者尿Alb、TRF、IgG、α1-MG、β2-MG与多种反应疾病进展的临床及病理指标变化一致而又各有侧重,可以更全面地反映IgAN患者肾脏病变的程度,对判断病情、随访疗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检测尿NAG活性对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65例BPH患者的尿NAG活性及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肝(Cr)及最大尿流率(Qmax),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PH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NAG活性进行比较。结果BPH患者尿NA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尿NAG活性与BPH患者最大尿流率呈显著正相关(P〈O.01)。术后3个月尿NAG活性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损伤,尿NAG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指标以及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即亚临床肾损害期是指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出现临床症状(水肿、蛋白尿)以前这一段时期,临床上除夜尿增多外,无明显症状.常规反映肾功能的各项血、尿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均正常,但肾脏的储备功能已经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和结构已发生改变,采用放免法等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异常(如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增加等).笔者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并加以比较,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其Bcl-2和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探讨SLE发病机制。方法:收集33例SLE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再经2次微绒毛法分离T、B淋巴细胞。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Anniex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Bcl-2和NF-kB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Bcl-2和NF-kB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P〈0.01)。结论:由Bcl-2和NF-KB的表达增加导致的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凋亡紊乱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