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7-03~2006-03收治的狼疮性肾炎(LN)6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56例,年龄12~72(29.3±8.57)岁.起病至入院时间12 d~5 a (平均1.9个月). 1.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电泳.免疫学检查包括血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SSB抗体、血清补体C3、C4.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六安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自身抗体分布特点,为六安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院19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自身抗体,研究其自身抗体分布特点。结果 19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自身抗体最高为抗核抗体;抗核抗体阳性率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P<0.05);抗核抗体阳性率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低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P<0.05)。结论六安地区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自身抗体为抗核抗体,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应重视自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ABO血型抗体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前免疫学检测在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前瞻性预示意义。方法用盐水凝集法检测98例孕妇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IgG型抗A(B)抗体滴度,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结果 98例孕妇标本包括Rh(D)阴性孕妇88例、Rh(D)阳性性孕妇10例,98例孕妇标本中抗A/B血型免疫抗体IgG滴度不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11.22%(11例/98例),IgG滴度低于1:64的孕妇标本占4.08%(4例/98例)。88例Rh(D)阴性孕妇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例(4.55%),其中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率为3.41%(3例/88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1.14%(1例/88例)。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中,3例单一性抗D抗体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低于1:2,另外1例抗D/C双抗体共同阳性标本的血清不规则抗体滴度为1:1024。结论产前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BO血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及其滴度有助于发现血型抗体滴度变化及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对预防、降低母婴血型不相容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或发病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4种常用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效能比较,同时对抗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5项典型临床表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辅助SLE的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方法收集SLE患者229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112例。整理各病例10项临床表型和5项实验室指标,计算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用4种试剂盒[试剂盒A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试剂盒B、C均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D为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对4种试剂盒的检测效能进行比较,同时对抗dsDNA抗体与各临床表型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4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Youden指数最高的是试剂盒C,试剂盒B、D次之,试剂盒A最低;B、C、D 3种定量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SLE患者的SLEDAI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2、0.512、0.685,P0.01)。在10项临床表型和5项实验室指标中,抗核小体抗体升高和补体下降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1);抗核抗体阳性(P0.05)、狼疮肾炎(P0.05)、白细胞减少(P0.05)和颊部红斑(P0.05)在2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中显示与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而血小板减少、外周关节炎等8项与抗dsDNA抗体未显示相关性。结论 4种抗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性能差异较大。试剂盒C适用于疾病的初筛检测,试剂盒D可用于监测病情的活动度。狼疮肾炎、颊部红斑、抗核小体抗体、抗核抗体、补体降低、白细胞减少与抗dsDNA抗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范兴忠  张伟卓 《新医学》1997,28(10):517-518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抗体与肾脏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葡萄球菌蛋白A(SPA)花环试验检测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和肾盂明炎患者血清抗巨噬细胞抗体含量(SPA花环形成率)。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和复发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抗巨噬细胞抗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巨噬细胞抗体所致的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和复发性肾盂肾炎的疾病过程,血清抗巨噬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SLE患者70例(其中活动期患者50例,缓解期20例),均符合2009 SLICC修改的SLE分类标准。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收集一些与SLE相关的临床指标[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Ig G、Ig M、Ig A、一些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IL-33水平[(987.0±336.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7.5±238.8)pg/ml](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1 055.9±356.7)pg/ml]高于缓解期患者[(814.6±196.9)pg/ml](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组患者与非皮疹组患者、口腔溃疡组患者与非口腔溃疡组患者、脱发组患者与非脱发组患者、关节炎患者与非关节炎患者、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与非LN患者、溶血性贫血患者与非溶血性贫血患者、白细胞减少患者与非白细胞减少患者、血小板减少患者与非血小板减少患者、低补体C3患者与非低补体C3患者、低补体C4患者与非低补体C4患者血清IL-3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患者中,抗SSB抗体阳性组血清IL-33水平[(1 315.4±306.7)pg/ml]高于抗SSB抗体阴性组[(998.9±344.3)pg/ml](P<0.05),抗核糖体P抗体阳性组血清IL-33水平[(897.5±291.5)pg/ml]低于抗核糖体P抗体阴性组[(1 152.9±362.2)pg/ml](P<0.05),抗双链DNA(ds 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n RNP/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SS-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Ro-52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补体C4(r=-0.294,P<0.05)、白蛋白(r=-0.331,P<0.05)呈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抗ds DNA抗体定量、补体C3、ESR、CRP、Ig G、Ig M、Ig A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33水平在SLE患者中升高,并且与病情活动度相关,提示IL-33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10 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 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ANC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狼疮性肾炎为其较常见的组织损伤。SLE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除既往研究较多的抗核抗体(ANA)外,近年来还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等。本文通过对68例肾脏病患者血清中。ANCA检测,旨在探讨血清ANCA在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以及与狼疮性肾炎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斑点法,对101例SLE患者、260例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96例,骨关节炎61例,强直性脊柱炎30例等)血清ANuA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等,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ANuA检测的敏感性40.6%(41/101),特异性99.2%(2/260);活动组SLE患者ANuA阳性率(58.1%)明显高于稳定组(26.3%);ANuA阳性的SLE患者红细胞沉降率、ANA滴度、抗ds-DNA量、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狼疮肾炎和雷诺现象发生率等明显高于ANuA阴性患者(P<0.05),而补体C3、C4则低于ANuA阴性患者(P<0.01);ANuA检测与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具有一致性,而与其他自身抗体如抗Sm、SSA、心磷脂抗体等无关。结论 AnuA对SLE的诊断的一定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和狼疮肾炎的发生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Lewis血型系统抗体在备血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做抗体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及盐水介质试管法;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抗原鉴定采用试管法;并回顾分析本院Lewis血型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存在Lewis血型系统抗体患者中,抗-Lea89例,抗-Leb4例,抗-Le~a+Le~b1例,检出率分别是5.69×10~(-4)、0.26×10~(-4)、0.06×10~(-4);Lewis血型均为Le(a-b-);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患者(P0.01);妊娠期患者多见,共35例,占37.2%。17例输血患者,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 Lewis血型系统抗体意义值得探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球蛋白2种方法同时配血,可加强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72-873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0例(26.02%),糖尿病肾病135例(25.09%),慢性间质性肾炎99例(18.40%),高血压肾损害25例(4.64%),其他(紫癜性、狼疮性、痛风性肾病等)43例(7.99%);CKD3~4期有292例,其中首位病因为糖尿病肾病(87,29.79%);CKD 5期有246例,其中首位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5,30.49%)。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但与糖尿病肾病构成比较接近。CKD 3~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2.
胡怀霞 《临床荟萃》2007,22(19):1392-1393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可作为MHD患者慢性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1],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笔者观察了CRP水平与EPO治疗效果,并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48.8岁。根据慢性肾脏病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均符合肾性贫血诊断。血红蛋白(Hb)50~90 g/L。导致终未期肾衰竭的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0例,梗阻性肾病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4例,成人型多囊肾4例。近1月无感染,排除严重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1q抗体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7例系统性红斑狼耀患者分为A组41例(LN组)和B组36例(非LN组),比较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1q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组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抗C1q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脂蛋白抗体、抗C1q抗体与抗双链DNA抗体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1;KC1q=0.436,P〈0.01)。结论:抗双链DNA抗体、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1q抗体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有助于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抗脂蛋白抗体和抗C1q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站补抗双链DNA抗体对狼疮性肾炎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治疗肾性血尿的疗效与血尿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琼莉  周汉玉 《临床荟萃》1996,11(12):553-554
本组67例患者系1988年1月~1992年6月住院的无痛性肾小球性血尿(以下简称肾性血尿)患者,尿液位相显微镜检查,异常红细胞“+”以上(10个/HP为“+”),并排除泌尿系感染,结核。结石及肿瘤等疾病,入院前均未接受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7例;年龄分布在33.96±12.1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 1.2 原发疾病 根据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意见:慢性肾炎普通型15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13例,慢性肾炎高血压型4例,隐匿性肾炎11例,肾病综合征Ⅱ型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4例,紫癜性肾炎2例.继发性肾损害4例。 1.3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脾肾气虚型28例,肝肾阴虚型13例,气滞血瘀型26例。 1.4 实验室检查 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离心尿液位相显微镜对比检查及部分病例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浆纤维蛋白原、过氧化质脂酶(L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对比检查。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的血清学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对33例狼疮肾炎(L nephritis,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Clq抗体,抗ds-DNA抗体,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lq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C1q抗体浓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P<0.01),与SLE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3种抗体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66.7%),特异性(85.7%)。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R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和SLEDAI≥10分组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dsDNA抗体的高表达。3种血清标志物和SLE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C1q自身抗体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性(SLE)肾炎组之间的关系;解析抗C1q自身抗体对LN的诊疗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自该院就诊的LN患者82例,无合并狼疮指针的肾炎患者3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35例。试验方法:抗C1q自身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24h尿蛋白、血清肌酐(C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抗C1q自身抗体、24h尿蛋白和Cr含量等指标的均值差异,χ2分析组间阳性率或异常百分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在肾炎2组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肾炎2组间,仅抗C1q抗体单指标LN组阳性率高于非SLE肾炎组(P0.01),而24h尿蛋白水平与Cr水平在肾炎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结论抗C1q自身抗体与SLE合并肾损密切相关,抗C1q抗体水平可为临床判断SLE患者有无肾损及病程估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C亚族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CL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CP-4的水平与狼疮肾炎的关系,以探讨MCP-4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明确的SLE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各40例。另收入正常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方法测定SLE组、RA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CP-4的水平,SLE患者根据有无肾脏受累分为非狼疮肾炎组和狼疮肾炎组,其中非狼疮肾炎组20例,狼疮肾炎组20例,并分析SLE组血清MCP-4水平是否与抗核抗体、补体C3、C4等指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相关性,血清MCP-4水平采用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Spearman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MCP-4水平SLE组为(216.32±12.65)pg/mL,RA组为(203.79±18.64)pg/mL,正常健康对照组为(125.13±11.08)pg/mL。SLE组、RA组血清MCP-4水平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与RA组比较血清MCP-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中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比较血清MCP-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MCP-4水平与抗核抗体、补体C3、C4等指标及SLEDAI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MCP-4在SLE组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MCP-4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可能成为SLE新的血清学有用指标并作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龄65岁老年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年龄65岁老年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133例老年肾穿刺活检患者收缩压(140.21±22.42)mm Hg,舒张压(81.67±11.57)mm Hg,血清白蛋白(27.28±8.48)g/L,肌酐101(41,445)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2.8±41.9)mL/(min·1.73m~2),24h尿蛋白定量2.44(0.20,4.28)g;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84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3例,肾小管-间质疾病20例,其他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为多见(77例),其次为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肾炎综合征(2例),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见(50例),其次为肾小球微小病变(18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多见(7例),其次为淀粉样变性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各6例);7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膜性肾病42例。结论年龄65岁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为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升高的抗心磷脂抗体滴度与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但有关抗心磷脂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却不完全统一.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中国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设计:前瞻性单一样本的随访观察.单位: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对象:选择2001-03/2003-10于深圳市第四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风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记录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判断标准为测定值超过100 U/mL.大剂量口服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以诱导缓解,然后逐渐将强的松减量,将环磷酰胺换成硫唑嘌呤以维持疗效.同时使用其它药物控制可能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与关节痛等症状.每半年对纳入对象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3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性别、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83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在入选的97例患者中,其发病后被确诊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有38例(39%),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在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更为常见.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件肾炎患者更易发生血管血栓形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更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9%,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抗心磷脂抗体阳件对预测狼疮性肾炎出现血管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特点,为进一步的饮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肾病营养门诊首次就诊的32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评分,发生营养不良73例(22.5%),其中慢性肾脏病1期13例、2期10例、3期25例、4期16例、5期9例;消瘦22例(6.8%)、超重和肥胖131例(40.3%)、低蛋白血症71例(21.8%)、贫血116例(35.7%)、高脂血症121例(37.2%);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明显低于慢性肾脏病1~2期和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显著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下降,应及早干预,同时还应重视超重和肥胖、高脂血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