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志海  赵诚  张勇  陈朝超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718-1719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的方法,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73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观察组(40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4~0.8μg/L,对照组(33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4μg/L,并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3~4mg/L,术中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患者躁动及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对照组小,观察组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需要镇痛率低.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舒芬太尼复合并丙酚靶控输注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2-04/2013-0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丙泊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插管时点(T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降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分别采用丙泊酚芬太尼(PF)、丙泊酚瑞芬太尼(PR),每组60例。丙泊酚靶浓度诱导时为5μg/ml,维持时为3μg/ml;芬太尼靶浓度2μg/L;瑞芬太尼靶浓度诱导时为3μg/L,维持时为3.5μg/L。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PF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上头架后及睁眼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高于插管前(P〈0.05),切皮后各指标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MAP、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和手术期间各时间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患者较PF组患者苏醒时间短。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后清醒迅速,更适于神经外科手术,便于对病人的意识和神经功能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患者,分为异丙酚靶控榆注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表面麻醉组(B组)。在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a)、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给药后呈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降低,无明显的不适反应。B组大多数患者镜检过程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反应: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但需注意加强呼吸监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全静脉麻醉手术患者为回顾性分析依据,根据麻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停药后恢复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全麻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与B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采用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需要追加瑞芬太尼1μg/kg,B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4mg/L、2—5μg/L。两组均采用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在切皮后5min、睁眼时、拔管时A组血压与心率均升高(P〈0.05),而B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苏醒快,优子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30~60岁女性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分为3组(n=20)。K/P组:麻醉和麻醉维持只用丙泊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R。/P和R2/P组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插入喉罩,R1/P组用瑞芬太尼0.1~0.19ug/(kg·min)而R2/P组用瑞芬太尼0.2—0.3ug/(kg·min),均加丙泊酚维持麻醉,IPPV。观察项目为: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指标、苏醒质量指标和外科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评估。结果(1)K/P组术中MAP,HR高于R1/P组(P〈0.05)、R2/P组低于麻醉前基础值(P〈0.01);R2/P组MAP,HR低于R1/P组同时点值(P〈0.05)和基础值(P〈0.01);R1/P组血流动力学平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质量指标评价K/P组差于其它2组(P〈0.01)。(3)K/P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长、苏醒质量差(P〈0.01);3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4)外科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K/P组低于其它2组。结论喉罩技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具有麻醉质量高,苏醒超快完全和极高的外科医师满意度等优点,推荐瑞芬太尼的维持剂量为0.1—0.19ug/(kg·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5 μ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n=15)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设定靶浓度2.0~2.5 μg/ml;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n=15),吸入七氟烷,维持呼气末浓度为1.3%左右;瑞芬太尼两组输注方法相同,微量泵持续注入0.25 μg/ (kg·min).所有药物术毕停用.记录诱导前、CO2气腹前、CO2气腹后10 min、30min、苏醒期血压、心率.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1)A组CO2气腹前后相比较及苏醒期与诱导前相比较,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变化;B组气腹后10 min SBP、DBP较气腹前有显著升高(P<0.05),苏醒期血压、心率较诱导前有显著升高(P<0.01).(2)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A组显著快于B组(P<0.05).(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迅速、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全麻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ASAⅠ ̄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与B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采用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需要追加瑞芬太尼1!g/kg,B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4mg/L、2~5"g/L。两组均采用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在切皮后5min、睁眼时、拔管时A组血压与心率均升高(P<0.05),而B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苏醒快,优于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2~12岁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F-I组),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异形导管,R-P组持续输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维持麻醉,F-I组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术后呼吸抑制、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R-P组与F-I组拔管时间分别为(7.6±2.5)min、(12±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组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优于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加快清醒及拔管时间,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室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8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下颅脑、四肢、心脏、胸腹、腰椎手术患者1078例,分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组(Ⅰ组,853例)、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工双泵输注组(Ⅱ组,2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情况.结果 Ⅰ组与Ⅱ组瑞芬太尼输注泵速(0.40 ±0.05)μg/(kg·min)和0.04μ g/(kg·min),t=1.878,P=0.06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过浅与麻醉过深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过浅较多,Ⅱ组麻醉过深较多.结论 丙泊酚混合瑞芬太尼单泵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手工输注的麻醉效果一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I级早孕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80例,随机分成2组:异丙酚组(P组,n=40)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n=40)。P组:异丙酚2.3 mg.kg-1持续静注60 s,必要时追加异丙酚0.8~1.0 mg.kg-1;RP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 s,接微泵以0.08~0.1μg.k-g1.m in-1速度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异丙酚1.0 mg.k-g1。结果RP组患者血压心率给药前、术中和术后无显著变化(P>0.05);P组患者血压心率术中较给药前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2组患者术中在面罩供氧状态下SpO2均保持100%,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抑制,其中RP组出现呼吸暂停24例,P组18例。与P组比较,RP组的意识恢复时间缩短及异丙酚用量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行,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用药效果更佳,可显著减少异丙酚用量,但需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0例2~12岁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和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F-I组),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异形导管,R-P组持续输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维持麻醉,F-I组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术后呼吸抑制、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R-P组与F-I组拔管时间分别为(7.6±2.5)min、(12±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P组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优于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加快清醒及拔管时间,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室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与恒速输注复合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T)组和恒速输注组(H)组:T组负荷、维持量丙泊酚血药浓度均为(Cp)3μg/ml;H组丙泊酚负荷量1·8mg/kg,维持量7mg·kg-1·h-1,两组均复合REM负荷量1μg/kg,维持量0·25μg-1·kg-1·min-1。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丙泊酚用量及术毕停药后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T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小。结论丙泊酚TCI组复合REM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深度可控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立鹏  徐静  刘颖 《现代保健》2012,(10):29-30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对40例行LC患者选择气管插管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于麻醉诱导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50μg/ml)。对其诱导前、诱导时、气管插管时、CO2气腹完毕时等心率(HR)、血压(SBP、D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苏醒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恶心、呕吐、头痛、术中知晓及满意度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I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无术后呼吸抑制问题,更安全可靠。结论:对于短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来说,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优于其他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以全静脉麻醉手术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对照组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静脉的效果显著,其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恢复速度快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其麻醉恢复情况、药物剂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率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结论: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静脉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迅速,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液动力学与术后苏醒过程的改变。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TCI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均以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模式诱导,A组以丙泊酚TCI靶浓度5μg/ml诱导,插管后以血浆浓度3.5μg/ml为靶浓度维持麻醉至缝皮前,B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L/min)至缝皮前。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铵。两组病人分别计录:术前、术中1、5、10min及术后MAP和HR;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1和24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手术后第I天随访并记录有无术后恶心呕吐(PONV)。结果:与B组比较,A组各时段MAP、HR、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离开手术室时的OAAS评分和拔管后的MMSE评分显著增高(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各时段MAP及HR显著下降(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同时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组(RP组),每组28例,P组丙泊酚以血浆靶浓度3.0μg/ml给药,RP组丙泊酚3.0μg/ml加瑞芬太尼0.5ng/ml靶控输注至榆查结束,如检查中出现体动则追加丙泊酚30mg至活动消失。记录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酐效果分级和MAP、HR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诱导后MAP、HR均显著降低,捕入肠镜时P组MAP、HR均明显高于RP组;RP组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P组,镇痛效果RP组优于P组。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较适用于门诊老年患者的无痛肠镜检查,但应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Tiva)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优缺点,特别是心率变异指数和血糖变化,评价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小儿术中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ASA分级Ⅰ级~Ⅱ级,年龄1.5~10岁、体重12~35 kg,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20例.观察2组的诱导插管时间,苏醒时间,监测并于术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术毕(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记录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和血糖(BG)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诱导插管时间较P组长(P<0.05),苏醒时间较P组短(P<0.05).在诱导时P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而在术中和苏醒期S组血压心率波动较大(P<0.05).在T2、T4时点P组HRVI值较S组低(P<0.05).在各时间点2组患儿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在T3、T4时点S组血糖值较P组高,并且在T3、T4、T5时点S组血糖值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S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而P组注射痛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时间较短,术中和苏醒期循环波动小,对术中和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抑制更好,苏醒躁动发生率低,但麻醉诱导时血压波动更大,苏醒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Tiva)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的优缺点,特别是心率变异指数和血糖变化,评价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小儿术中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ASA分级Ⅰ级~Ⅱ级,年龄1.5~10岁、体重12~35 kg,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20例.观察2组的诱导插管时间,苏醒时间,监测并于术前(T0)、插管即刻(T1)、切皮即刻(T2)、术毕(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记录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变异指数(HRVI)和血糖(BG)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诱导插管时间较P组长(P<0.05),苏醒时间较P组短(P<0.05).在诱导时P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而在术中和苏醒期S组血压心率波动较大(P<0.05).在T2、T4时点P组HRVI值较S组低(P<0.05).在各时间点2组患儿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在T3、T4时点S组血糖值较P组高,并且在T3、T4、T5时点S组血糖值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5).S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而P组注射痛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时间较短,术中和苏醒期循环波动小,对术中和苏醒期应激反应的抑制更好,苏醒躁动发生率低,但麻醉诱导时血压波动更大,苏醒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