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在恒前牙釉质缺损微创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9例患者共196颗釉质缺损的前牙,随机分为3组。A组: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B组:Optibond S全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C组:IBond自酸蚀粘结剂结合纳米树脂充填修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充填物和牙体牙髓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个月后复诊,A、B、C三组切角、切端的修复体成功率分别为93.75%、93.33%、70.00%,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邻面、唇舌面修复体成功率比较,A、B、C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后复诊,A、B、C三组的切角、切端修复体成功率分别为90.00%、90.00%、67.74%,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邻面、唇舌面修复成功率比较,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ptibond Versa自酸蚀粘结剂在恒前牙釉质缺损治疗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窝沟封闭剂微渗漏实验及超微结构观察,探讨使用全酸蚀粘接剂(Prime & Bond NT )和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对窝沟封闭剂与牙面密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龋正畸减数上前磨牙65颗,随机分为5组,即:常规组、唾液污染组、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Prime&Bond NT)和自酸蚀粘接剂组(Clearfil SE Bond),按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窝沟封闭.将每组10颗标本浸泡在1%亚甲蓝溶液中72小时后取出,制作切片,测定微渗漏深度,计算微渗漏率,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另外3颗/组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 微渗漏实验中,使用全酸蚀粘接剂组产生微渗漏最小,唾液污染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显著低于唾液污染组(P<0.01),自酸蚀粘接剂组产生的微渗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常规组可见釉质表面结构清晰,大量树脂突深入至釉柱中,二者结合紧密,无缝隙.全酸蚀粘接剂组树脂突长而密集,封闭剂与釉质结合良好.唾液污染组仅见少量树脂突,树脂突短小,粘接界面有的部位出现缝隙.唾液污染+全酸蚀粘接剂组可见粘接剂渗入釉质微孔中形成密集的树脂突,窝沟封闭剂与釉质形成良好的结合.自酸蚀粘接剂组未见明显树脂突,封闭剂与釉质之间有明显的缝隙.结论 全酸蚀粘接剂(Prime&Bond NT)可以增强窝沟封闭剂与牙面的密合性.与常规的磷酸酸蚀方法相比,直接使用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后,窝沟封闭剂的边缘密合性差,不适宜用于窝沟封闭临床操作中.  相似文献   

3.
两种后牙树脂充填窝洞的边缘微渗漏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并比较3MP90和P60两种后牙树脂与3M第七代自酸蚀粘接剂联合使用充填窝洞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40颗健康离体后牙随机分为A、B、C、D 4组,颊面正中制备5 mm×3 mm×2 mm的箱状洞型。其中A、B组用P90,C、D组用P60树脂分层充填;A、C组用Adper EasyTM one,B、D组用Single bond 2。标本经温度循环后,1%亚甲基蓝溶液染色48 h,显微镜下观察每颗牙3个剖面(近中、远中及正中)6个位点的染料渗入深度,采用计量资料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微渗漏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微渗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90树脂的边缘封闭性优于P6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别在光固化灯(VALO?Cordless)超高功率和常规功率两种固化模式下研究窝沟封闭材料的封闭效果,比较微渗漏程度和操作时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磨牙及前磨牙,共计80颗,窝沟封闭剂分别是:A组和B组采用自酸蚀粘接剂(3M ESPE Single Bond Universal)与流动树脂(3M ESPE FiltekTM Z350 XT)联合应用,C组和D组采用自酸蚀自粘接流体树脂(DMG-Constic),固化模式分别为A组和C组采取常规光固化;B组和D组采取超能量光固化.所有标本在0.1%罗丹明B荧光染液中浸泡24 h后进行编号、切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下观察4组试样的封闭剂与牙釉质本质界之间的渗漏程度,记录微渗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组试样的微渗漏深度值分别为:A组(375.08±32.4)μm,B组(340.04±35.99)μm,C组(306.71±13.56)μm,D组(265.27±24.69)μm;(2)A组、C组、D组的操作时间大于B组,在相同光固化模式及相同粘接技术条件下,各组之间的操作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光固化模式和不同树脂在操作时间上有交互作用;A组、B组、C组的微渗漏值大于D组,且在相同光固化模式及相同粘接技术条件下,各组之间的微渗漏值存在差异(P<0.05),不同光固化模式和不同树脂在微渗漏程度上没有交互作用.结论 在超能量光固化模式下,虽然使用自酸蚀粘接剂联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使用的时间最少,但使用自酸蚀自粘接流体树脂进行操作能有效地减小微渗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本质后对光固化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探讨脉冲Nd-YAG激光在龋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用正畸要求拔除的正常双尖牙30颗,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颗,用高速裂钻备洞(洞长、宽为3mm;洞深为2mm),A组为对照组,常规酸蚀树脂充填;B,C两组分别用50mJ,10Hz和100mJ,10Hz的脉冲Nd:YAG激光能量照射窝洞牙本质壁30s后树脂充填,分别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充填体边缘和洞壁结合情况。结果.体视显微镜下观察:A组的牙本质洞壁与光固化树脂充填体间染料渗入较多,着色较深;B、C组的牙本质洞壁与光固化树脂充填体间染料渗入较少,着色较浅。扫描电镜下观察:B、C组的牙本质洞壁与光固化树脂充填体间裂隙明显小于未经激光处理的对照组。结论脉冲Nd:YAG激光处理牙本质后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可以减少充填体微渗漏,有利于充填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3种树脂对牙齿V类洞的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45颗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的颊舌侧颈部制备箱状(3 mm×2 mm×2 mm)V类洞。按随机数字法分为9组,每组有5颗牙齿,10个洞。有如下组合:A+D组(Easy one+Z350)、A+E组(Easy one+AP-X)、A+F组(Easy one+TPH)、B+D组(S3+Z350)、B+E组(S3+AP-X)、B+F组(S3+TPH)、C+D组(XV+Z350)、C+E组(XV+AP-X)、C+F组(XV+TPH)。按各粘结剂与复合树脂说明书方法,对每组洞进行相应的粘结剂和树脂充填。将牙放在37 ℃恒温水浴箱24 h后,室温下浸泡于1%的亚甲基蓝24 h,然后用金刚砂片将牙齿颊舌向切开为两半,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微漏程度。结果:粘结剂S3 bond与不同树脂配伍使用时,其微渗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粘结剂Easy one、Xeno V与不同树脂配伍使用时,其微渗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树脂Z350、可乐丽菲露AP-X与不同粘结剂配伍使用时,其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树脂TPH与不同粘结剂使用时,其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渗漏的发生是粘结剂与树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用粘结剂与复合树脂修复V类洞时,应考虑其配伍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对复合树脂粘结修复后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取正畸治疗拔除的正常前磨牙105个,在每个牙的颊侧颈部制备4 mm ×2 mm ×2.5 mm的窝洞后,随机分为A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Clearfil S3 Bond)、A2组(自酸蚀Clearfil S3 Bond)、B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Beautibond)、B2组(自酸蚀Beautibond)、C1组(磷酸预处理后自酸蚀Hybrid Coat)、C2组(自酸蚀Hybrid Coat)和D组(全酸蚀Prime&Bond NT).粘结和复合树脂充填后冷热循环处理;亚甲蓝溶液染色24h.然后将各牙沿颊舌向通过充填体中央纵行剖开,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的染色情况并进行分级;SEM观察粘结界面形貌.结果:A2、B2、C2组间微渗漏值比较P>0.05,但均小于D组;A2、B2与D组相比P<0.05;C2与D组比较P>0.05.A1、B1、C1组间微渗漏值比较P>0.05,但均小于D组(P<0.05).A1与A2、B1与B2相比P>0.05;而C1组微渗漏值小于C2组(P<0.05).SEM观察显示,3种自酸蚀粘结剂均与牙体组织、树脂结合严密均匀.结论:3种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边缘封闭性均良好,磷酸预处理釉质可减少Hybrid Coat自酸蚀粘结剂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8.
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黏结剂对树脂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全酸蚀黏结剂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新鲜拔除的24个磨牙面制备面洞,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和3M Adper Single Bond2全酸蚀黏结剂,进行3MZ250树脂充填。经温度循环后,品红溶液染色,在体视显微镜下对牙齿颊舌向切片,观察修复体边缘染料渗漏情况。结果:整体微渗漏(包括釉质-牙本质),两种黏结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釉质微渗漏,自酸蚀组大于全酸蚀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对釉质的黏结弱于全酸蚀黏结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在自酸蚀粘接及全酸蚀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将60颗健康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n =15),在不同粘接条件下对暴露的牙本质进行粘接,A 组采用 Icon-Etch 酸蚀,渗透树脂 Icon-In-filtrant 粘接;B 组采用 SE-Bond 酸蚀粘接,Icon-Infiltrant 粘接;C 组采用 SE-Bond 酸蚀粘接,流体树脂 Filtek TMZ350XT 粘接;D组采用格鲁玛酸酸蚀,Prime &Bond NT 和 FiltekTMZ350XT 粘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树脂粘接面形态,测量混合层、粘接剂层的平均厚度及树脂突的平均长度。结果:渗透树脂与流体树脂一样在暴露牙本质表面形成紧密嵌合,D 组混合层厚度最厚,C组的粘接剂层最厚,而 A 组渗入到牙本质小管中的树脂突最长,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渗透树脂可渗透入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形成树脂突,封闭牙本质小管,其作用优于自酸/全酸粘接的流体树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材料、不同酸蚀方法粘接正畸金属托槽后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超微形态。方法选择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72颗,随机分成3组,每组24颗。A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B组用体积分数37%的磷酸酸蚀30 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C组用自酸蚀处理液加压涂抹3 s,Transbond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高倍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3组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纵切面的形态。结果 A组界面紧密而均匀,粘接剂固化后形成的颗粒较大,颗粒之间间隙明显。B组界面紧密均匀,粘接剂固化后的颗粒较小而均匀,颗粒间结合紧密。C组界面疏松不均匀,树脂突少而细,有时可见较明显的裂隙。结论不同酸蚀、粘接方法牙釉质粘接剂界面的结合情况不同,磷酸酸蚀组釉质表面与粘接剂间形成的树脂突较均匀而密合,而自酸蚀组多处存在较大的裂隙,提示酸蚀方法可能是影响微渗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