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东海县人民医院197例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与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7例ADR病例报告中涉及患者使用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种类及其给药途径和涉及患者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例ADR病例中涉及药品93种(西药69种,中药24种),其中抗菌药物品种43种涉及患者119例(占60.40%),非抗菌药物50种涉及78例(占39.60%),其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消化系统等反应,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样反应、药疹、皮疹所占比率较大.结论:加强合理用药与ADR的监测,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上报的95例临床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51.8%;抗菌药物ADR品种以新一代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占总例数的56.9%。结论:因此,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力度,减少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3年收集上报的81例抗菌药物 ADR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 81例,喹诺酮类引起 ADR 最多(46,9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 ADR 最常见(91,3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69,14%)。结论抗菌药物 ADR 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频次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 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彭越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74-175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0年14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共涉及10大类32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9.0%),其次是氟喹诺酮类(16.8%)、青霉素类(11.4%)。ADR临床表现多为各种皮疹、瘙痒、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分析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该院的7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抗菌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引起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涉及8类16种,头孢菌素类最多(66.2%),青霉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次之;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7.6%),其次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ADR发生的易感因素,尽可能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研究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归纳总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结果 1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中,≥60岁发生率最高占52.8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2.86%);头孢菌素类药物(30.00%)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25.00%);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43%),其次是消化系统(17.14%)及神经系统(12.86%)损害。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2014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1年来的7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年龄、种类、ADR在临床的表现、用药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9例抗菌药物的ADR的报告中涉及的种类有6大类,喹诺酮类排第二,β-内酰胺类居榜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ADR患者较快治愈69例,较慢好转10例,无一例无好转者。结论为了患者的健康安全,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使用严加管理,并作ADR分析,减少 ADR的发生,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媛  苏丽丽  陈丽 《首都医药》2008,15(16):43-45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遂宁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药学室收到的11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12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大类,3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引起ADR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49.11%),其中11例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涉及9大类,共32种药品,其中依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多,分别为141例(20.32%)和94例(13.5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西安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国家ADR监测系统中西安市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从ADR涉及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和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965例儿童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3∶1.0);3岁以下患儿最多(37.3%);由注射给药途径导致的ADR有674例(69.8%);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有568例(58.9%);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492例)和消化系统(312例)。结论必须加强在儿童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尤其是在注射给药和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警惕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抗菌药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玫  徐珽  金朝辉  吴逢波  唐尧 《中国药师》2007,10(4):363-365
目的: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2002~2005年上报的2668例抗菌药物ADRs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生ADRs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0.13%)。给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80.51%)。ADRs评价为"很可能"的最多(占58.73%)。ADRs的转归治愈1164例,好转1496例,有后遗症的5例,死亡3例。所有ADRs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8.94%。结论:抗菌药物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s监测,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26.0%;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17例(4.2%)。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7.
24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儒强 《中国药师》2005,8(10):853-85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4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s)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s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药物热等全身症状.结论:必须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继续做好ADRs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攀枝花市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我市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我市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提交至四川省ADR监测中心的691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1份报告中,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季节、抗菌药物使用、中药制剂质量以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有关,ADR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并结合其特点,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蒋宇利  冯琳  欧宁  邵志高 《中国药房》2003,14(10):614-61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 )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29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5个品种 ,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 ,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用药 ,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28 5 % ,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 ,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0例 (占6 7 % )。结论 :应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