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药剂人员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统计PIVAS工作中危险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2011年出现危险事件一共145次,2012年出现危险事件一共26次,对比2年出现危险事件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有效规避医院的职业暴露风险,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安全教育,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具体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工作,有效降低出现职业危害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调配的药品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护理人员在病区调配药品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抗肿瘤药物,处于急性刺激、过敏反应、遗传毒性、致癌与致畸等职业暴露危害中.PIVAS对抗肿瘤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可减少其对护理人员的暴露危害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对从事药品调剂的药剂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是PIVAS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作者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IVAS的相关工作经验做一总结,报道如下.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防护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88-03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我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状况。方法:以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为标志物,纳入我国十家医院的PIVAS,对其进行环境监测与生物效应监测。结果:(1)环境监测,十家PIVAS工作环境中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不局限于药物调配区域;随着PIVAS运行年限的增长,抗肿瘤药物污染向普通控制区扩散的趋势;现有防护装备下,十家医院PIVAS工作人员的手套与口罩内侧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肿瘤药物残留。(2)生物学监测,PIVAS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人员的尿液浓缩致突变率较控制组要高(P<0.05),淋巴细胞总凋亡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195),然而,这些指标的改变是否意味着遗传毒性反应的发生还需进一步探讨。结论:本课题初步探讨我国PIVAS抗肿瘤药物调配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旨在为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内制定统一的抗肿瘤药物调配指南与职业防护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对比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A医院和B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前后抗肿瘤药物(AD)暴露对护士血液系统的健康风险,以评估建立PIVAS后AD对护士血液系统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A医院建立PIVAS前(2011年)、建立PIVAS后(2013年)未使用AD的科室(第1组)、使用AD的其他科室(非肿瘤科,第2组)、肿瘤科(第3组)和未建立PIVAS的B医院2013年肿瘤科(第4组)护士的AD接触记录和体检报告,其中血液系统的相关检验数据包括: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计数,分析建立PIVAS前后不同的AD暴露状况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同组建立PIVAS前比较,建立PIVAS后第2组、第3组每名护士每周接触AD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和建立PIVAS后第3组比较,每名护士每周接触AD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PIVAS前,与第1组和第2组比较,第3组护士的WBC计数较低(P<0.01);建立PIVAS后第3组护士血液系统的损伤降低,且WBC、Plt和RBC计数高于第4组(P<0.01)。结论:在肿瘤科护士中,与未暴露在AD作用下的护士相比,AD暴露的可能对护士血液系统有损害。PIVAS的建立及运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AD暴露引发的护士血液系统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主要从调配人员培训、建立危害药品调配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合理安排调配人员等方面探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对危害药品调配的职业防护方法; PIVAS自运行以来未发生与危害药品相关的职业伤害,PIVAS为危害药品的调配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通过监测环境中化疗药物的残留量评估我省化疗药物配置的暴露情况,为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药品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省已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调配化疗药物的5所医院编为PIVAS组,有肿瘤内科病区,但未建立PIVAS的5所医院编为肿瘤内科组,以环磷酰胺和顺铂作为环境监测标志物,对上述10所医院进行环境监测,采用面积为2 cm×2 cm的滤纸定面积(10 cm×10 cm)擦拭不同取样点及手套、口罩内侧的表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本中环磷酰胺和顺铂的药物浓度。结果:肿瘤内科组环磷酰胺与顺铂的检出率与总污染量均明显高于PIV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污染分布方面,肿瘤内科组在大部分擦拭地点的污染量均明显高于PIVAS组,以操作台面差异最大;在采取不同防护措施上,肿瘤内科组佩戴1层手套、1层口罩时的化疗药物检出率明显高于PIVAS组,PIVAS组一次性口罩检出率又明显高于N95口罩。结论:化疗药物的配置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对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监测与防范。  相似文献   

7.
于丽婷 《中国药师》2017,(4):771-773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两组药师化疗职业防护情况的对比和分析,发现某院对药师化疗职业防护方面的缺点和不足。方法: 应用《医护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采用随机数表法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静配组,PIVAS)药师和门急诊输液中心(输液组,OUIVA)药师中各随机抽取30名接触化疗药物的药剂师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药物冲配室防护条件、药师防护状况、药师培训状况等。对两组药师问卷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体上药师对化疗药物危害及防护措施认识较差。静配组在使用防护用具及采取防护措施等多个方面明显优于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化疗药物的危害、危害途径认识不足,对化疗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率较低,医院没有健全的防护制度和充足的防护设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环境检测与生物检测方法评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于2020年4月随机选取本院PIVAS工作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触过抗肿瘤药物分为暴露组(25例)和非暴露组(25例)。以5-氟尿嘧啶(5-Fu)及环磷酰胺(CTX)为检测标志物,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HPLC-MS)连续2年(2020年、2021年)测定PIVAS环境中不同物体擦拭样本及两组研究对象血液、尿液中的5-Fu及CTX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 工作人员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AS环境中物体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5-Fu和CTX污染,配置区振荡器、传递仓内把手及电话表面的5-Fu平均浓度分别为2 286.26、976.82、202.42 ng·mL-1,CTX平均浓度分别为2 991.26、88.12、155.40 ng·mL-1;5-Fu及CTX储存箱存在CTX残留。2021年流式结果显示,暴露组单核细胞早期及总凋亡率均显著高于非暴露组(P=0.024, P=0.024);暴露组中性粒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均高于非暴露组(P=0.004, P<0.001)。两年均在研究对象尿液中检出了CTX残留,暴露组CTX尿液检出率高于非暴露组(χ2 =11.52, P<0.001)。暴露组CTX血药浓度高于非暴露组[Z=-7.500, P<0.001 (2020); Z=-4.500, P<0.001 (2021)]。8-OHdG是公认的评估DNA损伤和氧化应激的敏感生物标志物,暴露组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暴露组(Z=-4.605, P<0.001),提示暴露组DNA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非暴露组。结论 PIVAS存在一定程度抗肿瘤药物污染,应重视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6):739-745
目的:为证实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建立对于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抗肿瘤药物(ADs)职业暴露防护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并为制订ADs调配指南和职业暴露防护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导出实验室检查指标数据等方式调查和对比分析我院PIVAS建立前后不同ADs接触频率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A组为非暴露组,B组为低暴露组,C组为高暴露组)月经异常、不良生育结局、脱发及血液毒性、肝肾毒性等发生情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PIVAS环境中ADs[甲氨蝶呤(MTX)和5-氟尿嘧啶(5-FU)]残留情况。结果:PIVAS建立前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份,有效回收率为94.38%;PIVAS建立后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IVAS建立前,C组受访者月经周期异常、行经天数异常、痛经、自然流产、不孕、子代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脱发症状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受访者上述前6项情况发生率分别是A组的5.14、6.10、3.81、4.04、6.15、8.08倍。同时,B组受访者子代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脱发症状严重程度也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受访者前者发生率是A组的6.21倍。PIVAS建立后,C组受访者月经周期异常、行经天数异常、痛经、自然流产、不孕、子代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脱发症状严重程度均较建立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受访者除脱发症状严重程度仍显著高于A组外,上述其他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受访者子代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脱发症状严重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调查结果显示,PIVAS建立前,C组受访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A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VAS建立后,C组受访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B组受访者血小板计数均较建立前显著升高,C组受访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建立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C组受访者上述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访者血小板计数甚至已经显著高于A组(P<0.05)。PIVAS环境中ADs残留考察结果显示,PIVAS环境中不同物体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MTX和5-FU残留,ADs残留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生物安全柜台面、生物安全柜正下方地面、药筐、传递窗门把手、输液袋。结论:ADs接触频率较高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面临更高的相关健康风险,而通过建立PIVAS可以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ADs职业暴露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从而降低上述风险。同时,PIVAS环境中不同物体表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ADs残留,并存在转运出PIVAS的可能,提示仍应提高对PIVAS环境中ADs残留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的防护意识,需尽快制订统一的ADs调配指南和职业暴露防护规范以减少PIVAS和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相关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妊娠期员工岗位安排及安全防护。方法:通过线上软件(微信)调研不同医院PIVAS的做法,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阅工作量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粗略计算,从药物暴露角度说明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的意见。结果:各医院对妊娠期岗位设置具体做法不一。常见普通药物挥发性弱,调配过程药物暴露量有限,但摆药区药物暴露风险仍存在。针对药物暴露的风险,调配间外如摆药区域应做好个人基本防护措施,而在调配间内除优先安排静脉营养调配岗位外,可通过建立《妊娠人员避免调配目录》,提高调配技巧、规范处理医疗垃圾等措施减少暴露机会。针对药物暴露以外的职业风险如消毒剂暴露的风险也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论:PIVAS可安排妊娠期员工调配普通药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岗位并做好充足的防护,以提供给妊娠期员工一个洁净舒适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样本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确定管理方向和重点。方法:基于Kaiser模型,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际情况,设计纸质调查问卷,于2022年1-6月在样本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估,分析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结果:排在前10位的风险事件为内部差错、职业病、安全检查管理漏洞、药品耗材管理漏洞、降雪、洪水、外部差错、工作状态不佳、职业暴露、交通中断/拥堵。结论: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可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为构建针对性应对策略和有效组织培训及演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现阶段济宁市牛羊职业暴露人群布氏杆菌病感染情况,早期发现感染患者,指导布氏菌病防控。方法应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布氏菌病感染检测。结果牛羊职业暴露人群5年平均布氏菌病感染率为5.12%,主要集中于青壮年人群,羊、牛两类不同职业接触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P>0.05),羊只屠宰人员感染率高于羊只贩运人员(x2=4.06,P<0.05),羊接触人群显性感染率高于牛接触人群(x2=31.46,P<0.01)。结论牛羊职业暴露人群是布鲁氏菌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和定期监测,减少发病,降低病情危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FMEA的PIVAS不合理医嘱风险评估和管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降低PIVAS不合理医嘱率,减少住院输液风险。方法 应用医疗风险管理方法,识别PIVAS不合理医嘱产生的用药风险及可能导致危害的风险环节,并采用FMEA原理进行风险评估,改良工作环节,降低并控制风险。结果 对PIVAS不合理医嘱审核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后,平均风险优先指数明显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下降,药师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药师不合理医嘱的漏审率降低,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也有所加强。结论 通过医疗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不合理医嘱率,减少了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用药错误前瞻性、系统性防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借鉴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的风险管理方法,对失效模式危害性进行分析,对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高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进行改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优先改善的9个中等风险的失效模式降为3个,共下降116个RPN值,下降幅度达52.25%,除适应证错误外,其他失效模式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AS的用药错误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IVAS应重点防范违反无菌操作。FMEA和FMECA是适合事前防范PIVAS用药错误的质量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贺晨曦 《抗感染药学》2020,17(2):223-226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对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PIVAS 1586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前);另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实施优化管理后的1865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后);优化管理前后PIVAS工作人员均为25名;比较优化管理前后静脉输液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与优化管理前相比,优化管理后化疗药物的包装、输液配制质量及操作台环境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优化管理前(P<0.05)。结论:PIVAS实施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遏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2018年在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持续9个月。通过开展季度专项点评工作,每季度与上季度进行比较,统计分析PDCA循环法实施前3个月和实施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使用合理率的改善情况,以此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使用合理率由PDCA循环法实施前的16.67%逐渐升高至实施9个月后的90.00%;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合理率每季度与上季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肿瘤辅助用药的用药合理率在实施9个月后与实施6个月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用药的用药合理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定防范错误的相关策略,降低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用药错误发生率。方法 利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PIVAS工作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并评估其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案,再通过比较HFMEA实施前、后差错率和风险优先级数值评分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HFMEA实施后,笔者所在医院PIVAS各环节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HFMEA对PIVAS工作流程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工作中的用药错误,促进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