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下颌骨缺损治疗的文献,评价3D打印技术对下颌骨缺损重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正式发表的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9年1月,收集应用3D打印技术于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对照研究,受试者共268例,其中3D打印组124例,非3D打印组144例;Meta分析显示,与传统的非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重建下颌骨相比,3D打印辅助技术组的术中组织缺血时间短(SMD=-39.78,95%CI为-57.85至-21.71,P<0.01)、重建时间短(SMD=-31.90,95%CI为-43.12至-20.68,P<0.01)、手术时间短(SMD=-76.93,95%CI为-106.93至-46.92,P<0.01),下颌骨重建精确性高。结论下颌骨重建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缩短术中组织缺血与重建时间、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能够提高下颌骨重建的精确性,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利用颌骨数字化三维可视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备模型,进行上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结果:学生对上下颌骨缺损的解剖特点和修复重建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模拟手术操作,对颌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要点及咬合功能重建有了更深认识。结论:在颌骨缺损重建临床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拓展,对个体化钛合金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制作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1)对1例单侧下颌骨体部与升支造釉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前对下颌骨作薄层螺旋CT扫描,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模拟病变切除、镜像修复及植入体的设计,同时通过力学分析对植入体进行生物力学优化;2)将设计完善的下颌骨植入体数据输入钛合金3D打印设备,完成解剖形态个体化的下颌骨钛合金植入体制作;3)根据术前设计进行病变侧下颌骨切除,术中即刻将下颌骨植入体植入。结果:基于钛合金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的下颌骨植入体,在解剖形态上完全达到个体化三维仿真,与健侧下颌骨对称一致,缺损下颌骨的解剖形态即刻得到个体化修复重建。结论:钛合金3D打印技术使得解剖形态高度个体化仿真的下颌骨植入体的设计制作和临床应用成为现实,优化设计的钛合金下颌骨植入体力学性能优良,重量轻,制作精度高,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植入体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3例,术前均行下颌骨CT扫描后三维重建获得数字化下颌骨模型,其中2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树脂模型,术前根据实体模型完成重建板的个体化塑形;1例将设计完善的下颌骨植入体数据输入钛合金3D打印设备,直接获得带髁状突的个性化植入体。按术前设计对病变下颌骨行节段性切除,植入个性化下颌骨植入体,或同期行髂骨移植。结果: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个性化植入体术中就位顺利,操作简便,髂骨塑形快而准确。随访3~11个月,患者对面形满意,咬牙合关系正常稳定,植入体无松动、移位及脱落。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同时也提高了下颌骨重建的精确性,达到了美观与功能兼备的效果。为下颌骨仿真修复提供了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和镜像求反在口腔颌面部创伤和肿瘤导致的眶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眶底缺损患者7例,以DICOM格式文件保存所有患者的上颌骨CT扫描数据,转换为STL格式后,打印疾病模型和镜像模型。钛网和可吸收眶底板依托镜像模型进行精确塑形,手术中将预成型的钛网或可吸收眶底板植入眶底缺损部位,修复缺损。结果 7例患者均按术前设计和钛网预成型,术中实现了眶底缺损的精准修复、重建。术后患者眼球内陷、复视和眼球突出等症状消失,面部对称性恢复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和植入物精确塑形,有效提高眶底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 ,80 %为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 ,恢复下颌骨的功能 ,矫正颌面畸形。修复的方法较多 ,自体髂骨或助骨游离移植 ,依然是目前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采用此二种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选择病例 18例 ,男性 10例 ,女性 8例 ,年龄 12~6 5岁之间。1.2 下颌骨缺损的原因均为肿瘤切除后所致。1.3 一侧下颌骨缺损 1例 ,一侧下颌体缺损 4例 ,部分下颌体缺损 9例 ,一侧下颌升支缺损 2例 ,部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设计。通过多学科合作,进行植骨、种植、义齿修复的综合治疗。结果:4例患者通过个体化的治疗,面形均恢复良好,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均满足义齿修复的要求。结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应多科合作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义齿修复为导向满足术后义齿修复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面形及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和生物力学分析,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提供生物力学指导。方法: 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模型实体化后模拟颌骨缺损,设计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修复体加以修复,然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和应力分析。结果:所建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力学分析证实这种个体化功能性三维网状修复体早期能对骨缺损断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后期骨应力遮挡影响不大。结论:采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指导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制作种植导航模板,以确保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获得理想的植入位置和方向。方法:应用牙科CT扫描患者上下颌牙弓,并转换成三维模型;取模并翻制牙颌石膏模型,测量牙颌石膏模型表面三维数据,获得点云数据文件,并转换成三维模型,并与CT获得的三维模型配准。按照种植体植入标准和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种植导航模板,利用数控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模板。结果:完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种植导航模板实物质量稳定,精度较高。结论:种植导航模板能在术前确定种植位置以及方向,术中具有导航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下颌骨位于面部中下1/3,解剖位置和形态特殊,是面部诸多骨骼中唯一可动骨,正常行使功能要求双侧关节联动,功能结构复杂。下颌骨节段性缺损(mandibular segmental defect,MSD)通常是指下颌骨连续性中断的部分下颌骨缺损,多由于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其它疾病如创伤和感染等也可以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MSD由于下颌骨连续性的中断,常常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有关生理功能障碍和颜面畸形,其修复重建往往既要考虑生理功能的恢复,又要照顾美观功能。随着功能性外科和功能性修复的日益受到关注,如何使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达到更理想的功能恢复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以64例下颌骨损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修复方法包括游离植骨,血管化游离植骨和重建钛板修复,分析其并发症种类和原因。结果:手术成功率90.6%,25位患者发生并发症(39.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良性肿瘤、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结论:多数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防止感染、消除死腔、妥善固定是提高下颌骨缺损重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钛重建板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钛重建板在修复下颌骨缺损,维持下颌骨连续性和面部形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自1999~2004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行根治合并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用钛重建板即刻修复,对饮食功能、面部形态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回访评价。结果:回访中,对于功能和外形.有21例病人成功维持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并有20例病人能饮食一般性食物.患者的开口度和开口型基本正常:对于并发症.有2例发生金属外露和1例发生钛重建板折断,均发生在手术半年以后:结论:钛重建板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在功能和外形方面,大多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带种植体三维钛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制作可用于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修复体,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然后运用三维重建、镜像及快速原型技术获得拟修复下颌骨复原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铸造手段完成个体化三维钛网修复体的制作,然后将种植体与钛网相连接,构建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结果:以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辅助成功制作了带种植体的个体化钛网修复体,与相应的下颌骨标本连接匹配良好,个体化恢复了骨缺损的连续性,所带种植体为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恢复理想的咀嚼功能提供了可能。结论: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CAD/CAM过程,能够成功构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为临床个体化功能性颌骨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