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利用CAD/CAM以及3D打印技术体外辅助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方法: 利用CAD/CAM建立游离腓骨瓣重建上颌骨半侧缺损的三维模型,设计个性化重建板、截骨导板辅助重建完成,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术前模型、截骨导板以及重建板,模型外科模拟手术。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快速建立了3段式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数字化模型,并设计生成原发灶截骨导板和重建辅助个性化重建板。定点测量显示,模型外科模拟重建精度与计算机模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优化设计的辅助措施和个性化重建板可以增加游离腓骨重建上颌骨缺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上精确外科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内镜辅助行下颌支垂直截骨提升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探讨其应用范围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3-04—2015-05间收治的单侧髁突骨软骨瘤患者,术前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咬合关系、面形及影像学检查,对其中无正颌需求或颏点偏斜<3 mm且口内咬合稳定的患者,予以髁突肿物切除术及内镜辅助的下颌支后缘垂直截骨提升术治疗。术后临床检查关节、颌骨、咬合情况,并进行远期影像学随访。结果:共纳入5例患者,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行开放性手术切除髁突顶部肿物,再利用内镜辅助行下颌骨支后缘垂直截骨提升术及坚固内固定,保持原下颌升支高度,其中1例患者附加下颌下缘外形修整术。术后病理提示均为髁突骨软骨瘤。术后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咬合及面型稳定,术后平均28.6个月的CT随访显示无肿瘤复发。结论:在切除髁突骨软骨瘤后,内镜辅助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术,对于咬合轻度偏斜且无法进行正颌手术的髁突骨软骨瘤患者,是一种有效手术方案。该手术设计实现了切除肿物的同时,恢复保留颌骨及咬合关系,同时减小了创伤,是传统手术方案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3.
作者为18例下颌前突、12例单侧髁状突肥大患者施行了口内进路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术中2例升支近中骨段发生折断,1例下牙槽血管损伤,术后1例因颌间栓结方法不当致咬合关系错乱。文中介绍了手术设计及操作注意事项,并详细讨论了口内进路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的适应证,搭配术式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报道了30例牙颌面畸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11例下颌发育不足患者接受了口内或口外入路的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结果 通过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和髂骨移植术使得所有患者的下颌升支高度和宽度得到有效扩展,面型及咬合明显改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下颌升支倒L形截骨术结合髂骨移植术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是临床上值得考虑和选择的矫治成年下颌发育不足畸形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9~35岁,平均23.5岁)下颌发育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BSSO(Hunsuck模式,64侧),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3D模型,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截骨导板。64侧手术分别由年轻主治医师或具有丰富正颌手术经验的专家(主任医师)使用或不使用截骨导板来完成,对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的时间进行计时。术后复查CBCT并按照LSS(lingual split scale)分类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各组完成下颌升支内侧水平骨切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59,P<0.05),其中主治医师不使用导板组的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尽管所有64侧手术均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仅有59.38%(38/64)的骨折线遵循标准Hunsuck骨劈开线,21.88%(14/64)骨折线累及下颌神经管,其余18.75%(12/64)是其他方式。经列联表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发现,截骨导板的使用影响舌侧骨劈开线的方式(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制作的截骨导板能够帮助年轻医师更快更好地完成BSSO。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D打印技术与基于经验的传统方法 ,应用于血管化腓骨重建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间完成的15例血管化腓骨重建下颌骨的临床资料。按照下颌骨截骨与腓骨瓣制备中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指导,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9例(2011—2014年度病例),3D打印技术组6例(2014—2015年度病例)。主要分析一般资料特点,对照2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效果评估情况。结果:与传统方法组相比,3D打印技术指导下手术,腓骨离体缺血时间少,修改次数少,骨断端接触面积大,手术前后下颌角的角度差异更小,颌骨外形更加满意;但在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成功率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腓骨缺血时间,提高了截骨及颌骨形态精确度,优化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正颌手术模型外科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牙合]板,探讨该[牙合]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颌面畸形需要正颌手术的患者均进行全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 CMF(Materialise Medical,Leuven,Belgium)。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上下颌骨的分离、截骨线的设计、截骨、骨块移动等操作,收集并输出数据,经快速原型机制作[牙合]板(虚拟[牙合]板)。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传统石膏模型外科以及传统[牙合]板制作。术中首先利用虚拟[牙合]板进行骨块的移动和固定,然后应用传统[牙合]板检验骨块的新位置,验证虚拟[牙合]板的临床实用性。结果:15例患者中.4例单颌手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10例双颌手术(LeFortⅠ型整体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以及1例双颌手术(Le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手术中,12例患者的虚拟[牙合]板完全符合临床要求。3例患者(包括1例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和2例LeFortⅠ型整体截骨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虚拟[牙合]板与传统[牙合]板之间有部分偏差,遂通过传统[牙合]板进行骨块的重新固定。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完成LeFortⅠ型整体(或分块)截骨术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模型外科,虚拟[牙合]板基本可实现传统[牙合]板的功能。通过对软件的进一步熟悉、更多病例的积累,计算机辅助模型外科可能取代传统的石膏模型外科。  相似文献   

9.
半侧颌骨肥大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正颌外科手术矫治半侧颌骨肥大畸形的疗效。方法:33例患者大侧髁突均予切除,其中22例行上、下颌双颌手术矫治畸形,11例行下颌单颌手术矫治畸形。结果:33例患者的面容和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应用正颌外科技术可对半侧颌骨肥大畸形进行有效矫正,摆正He平面,切除患肥大髁突对于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防止术后畸形复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我们应用外科正畸方法矫治各类下颌的(牙合)颌畸形,其中包括下颌前突、下颌后缩或小颌,下颌偏颌(一侧肥大或一侧发育不足),大颏和缩颏或小颏,前牙反(牙合)及深复(牙合)伴深覆盖共计68例。结合病例对手术方案的设计,下颌升支截骨术、下前牙根尖下截骨术以及颏成形术的适应症、并发症及手术操作的某些改进与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