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2.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布农族苗族自治州重点中学部分学生进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采用问卷法.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经健康教育后,少数民族中学生对AIDS的正确认识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4.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临夏州卫生防疫站于2 0 0 0年底至 2 0 0 1年 ,对临夏部分农村群众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并将项目实施前后群众的相关知识及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临夏州广河县高家村、景家村、临夏县安家坡村、北小塬村 1 5~60岁成人共 60 0余名。2 方法 临夏州广河县高家村为项目村 ,景家村为对照村 ;临夏县安家坡村为项目村 ,北小塬村为对照村。每个村随机抽样 1 5~ 60岁成人1 5 0…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影响的效果。[方法]对医务人员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调查健康教育前(1 338人)后(1 319人)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及艾滋病知识误解方面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误解率下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随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而趋于正向。[结论]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特别是容易引起误解的知识,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采用集中方式对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公安巡警支队干警108名,采用多媒体讲课、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折页、现场提问咨询、观看艾滋病科普知识展览等集中教育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13项知晓率显著提高,5项对艾滋病的态度及3项与艾滋病相关行为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集中教育形式在公安干警中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新泰市农村地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人群对HIV/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识水平。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新泰市部分农村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传播途径及预防意识等基本预防知识。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8例调查对象中,65.0%听说过艾滋病,对HIV经血、性和母婴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32.2%、38.4%和42.4%。对蚊虫叮咬和日常接触两种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8%、12.8%,认为自身应该预防艾滋病占33.6%。结论 农村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防御艾滋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组访谈在农村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性传染疾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农村育龄妇女艾滋病/性传染病(HIV/AIDS)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采用了小组访谈法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以小组访谈的PRA参与式方法进行宣教,适用性较好,在农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可借鉴定性研究的方法,推动农村社区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蒋周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3)
目的探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的改变状况。方法选择相匹配的两所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中一所为干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干预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中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湛江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并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447名和637名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明显,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8%提高到9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蚊子叮咬”及“共用浴缸、游泳池”答对率分别从71.6%和67.8%提高到80.8%和74.7%,对性病患者和同性恋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认知,健康教育前后认知率分别从63.5%和73.4%提高到71.9%和84.9%,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态度方面改善有限,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有88.4%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理解态度,只有22.5%学生支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好保密工作,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同工作、学习的只有57.9%。有9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却只有72.8%的学生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除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外,他们希望通过讲座/会议和医生/护士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结论本次大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云南媒体艾滋病议题建构的演变,以了解公众对艾滋病现状的认识。方法选取1985—2009年每年11月和12月刊登在《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上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艾滋病报道的数量、类型、版面、涉及国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25年间艾滋病报道总计682篇,数量呈上升趋势;"消息"成为最主要的报道类型,占所有报道的46.6%;艾滋病传入期和扩散期国际版报道占100%和43.7%;增长期I国际版报道数量下降至22.8%,但数量仍为最多;增长期II国际版报道数量仅占4.31%,而要闻版报道数量最多,占37.32%;艾滋病的传入期、扩散期和增长期I出现最多的报道内容为疫情通报,分别占56.3%、59.4%和54.3%。增长期II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防治政策报道数量最多,分别占36.5%和31.2%。结论艾滋病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艾滋病议题由"远离公众的外国疾病"到"高危人群的疾病"再到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历经20余年才成为云南省一项重要的媒体议程。 相似文献
13.
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研究基层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完善防治工作政策.为探讨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有效模式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采用选题组讨论方法对6个县区46名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调查询问,寻找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通过频数计算和加权计量分值计算出问题重要性排序。结果前10位问题的加权构成比累计为68.31%,是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中主要的问题。列前7位内和第10位的均属社会管理范畴内的问题。结论在艾滋病(AIDS)防治工作中认真研究徒讨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位列前10位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其他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焦点小组访谈法在评价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央下发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在不同目标人群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在重庆、黑龙江两省(市)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在校大学生、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行为的女性工作者、农民工5类目标人群,运用焦点小组访谈方法了解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需求、听取建议。结果中央下发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在基层工作中的使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普遍得到5类目标人群的接受和认可。群众对艾滋病都有基本的认识,但不同人群对宣传材料选择的喜好不同。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实物型宣传材料在基层工作中广受欢迎,建议国家开发针对同性恋和性工作者群体的影视材料;社区居民喜欢有名人的海报和图文并茂的画册;大学生喜欢知识丰富的读本、挂图,以及明星演唱会形式的影视材料;性工作者喜欢综合介绍预防性病、妇科、避孕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小画册;农民工喜欢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文字浅显易懂的小画册。结论今后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材料应在满足不同目标人群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和改进,以符合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8名农村外来妇女的血液,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HCV)抗体、梅毒(TP)抗体,抽取其中部分人进行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KABP)问卷调查,并选取当地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山东省外来妇女HIV感染率为0.59%,并合并乙肝、丙肝、梅毒等相关疾病的感染.外来妇女对HIV经性、血液、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为33.52%~44.79%;12.29%有输血、献血史,37.99%有婚前性行为,6.70%有婚外性行为;农村外来妇女艾滋病知晓情况明显低于当地妇女,而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高于当地妇女.结论 外来妇女中存在HIV、HBV、HCV、梅毒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以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山东省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山东省共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25例,其中男性563例,女性162例;20~39岁491例,40~49岁138例;农民260例,工人81例,商业服务人员63例;青岛市112例,济南市99例,临沂市74例;异性传播327例,同性传播243例;检验样本源为检测咨询199例。[结论]性传播为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的一个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病例1艾滋病(AIDS)患者,女,33岁,云南人。2002年8月因“声带息肉”术前检查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患者确认时检测CD4细胞,绝对值仅33伍L,体重30多公斤,当即进行规范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患者对药物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也十分轻微,体重恢复至45公斤。2005年3月检测CD4细胞为229/μL,病毒载量为36000拷贝/mL。患者在2005年初发生多发性脓肿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经联系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艾滋病治疗专家会诊,认为机会性感染可能较大,即给予复方磺胺甲嗯唑治疗,之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山东省50岁及以上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03-2014年底在山东省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的相关资料,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22例,其中男性占76.7%,女性占23.3%;平均年龄为(56.9±6.4)岁;以已婚或同居者为主,占63.4%;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4.3%;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是194.0(83.5~301.0)个/mm3,基线时仅不同感染途径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200,P=0.003)。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与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治疗前机会性感染情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均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病毒完全抑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3,P=0.719)。结论 山东省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9年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山东省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山东省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49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62例;死亡103例。按现住址统计报告数居前5位的是青岛市(69例)、菏泽市(69例)、济南市(60例)、临沂市(53例)和潍坊市(40例);男性361例,女性137例;20~29岁172例,30~39岁187例,40~49岁78例;农民198例,工人48例,商业服务人员42例;异性传播的215例,同性传播的138例。样本来源为自愿检测咨询的149例,其他就诊者检测的80例,术前检测的51例,专题调查的40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的39例,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的36例。[结论]山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