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后,有许多种食管重建的吻合方法,但是无论那一种吻合方法均有一定的术后吻合口并发症。为了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我院从1987年1月至1992年2月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386例,其中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端端吻合术254例,占63.4%,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左中寅  付庆林 《医学信息》2007,20(7):617-618
目的总结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治疗体会,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我院5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12例二次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死亡3例,手术治疗死亡4例,死亡总数7例,总死亡率14%。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保证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大网膜包绕吻合口,营养支持是预防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选择采用二次手术予以治疗。中晚期吻合口瘘患者,保守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中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出血6例,术后吻合口狭窄6例,术中吻合器机械故障5例。结论机械吻合安全、简单、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是应规范手术操作,选择适当型号的吻合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食管胃胸顶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51例食管癌采用右胸上腹两切口食管癌切除+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并行胃一食管胸顶吻合。采用单层宽边手工吻合,术中充气检查吻合口,对有渗漏者在渗漏处予以加密缝合,最后使用纵隔胸膜舌形瓣覆盖吻合口。结果:351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5例(1.42%)术后继发1~2级吻合口狭窄,无一例出现严重吻合口狭窄。结论:改进的胃-食管胸内吻合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2000年1月6日至2007年10月18日849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采用手工吻合,颈部吻合口瘘7例,治愈4例,死亡3例,无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手术及吻合方式、胸腔感染、抗菌素应用、基础疾病、吻合口张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鱼嘴状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对19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加保留迷走神经干术(研究组),与对照组60例常规吻合方式的食管贲门癌手术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症状评估、食管pH值的测定、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等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施行吻合口鱼嘴状斜行套叠缝合和保留迷走神经干能有效降低胃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总结。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1.6%,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率为2.4%,5例经保守治疗及放射介入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和食管网状支架植入术治疗成功。结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手术方式、手术器械、吻合口血运、吻合口张力、呕吐、咳嗽、胸腔内感染及术后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吻合器机械吻合在食管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2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比较圆型吻合器机械吻合和手工吻合两组术后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手工组缩短。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死亡率,机械吻合组分别为0.86%、1.72%和0.86%;手工吻合组分别为4.34%、6.52%和4.34%。结论机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手工吻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门诊随访1 y,采用胃镜检查评估患者食管狭窄情况并根据狭窄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狭窄组与未狭窄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5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发生术后食管狭窄10例(16.95%),未发生食管狭窄49例(83.05%).狭窄组患者病变长度高于未狭窄组,端端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占比高于未狭窄组(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过长、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是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为病变长度、吻合方式、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日趋普及,因吻合技术欠佳等原因,常见有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我院自1992年以来,经吻合口扩张术或扩张后放置记忆合金支架治疗16例吻合口狭窄,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行临床梗阻症状及上消化道钡透摄片确诊的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3~76岁,平均54.1岁。狭窄发生时间:3个月以内9例,4~6个月5例,6个月以上2例。狭窄部位:主动脉弓以上者5例,贲门癌切除及弓下者11例。其中12例行扩张术加药物治疗,4  相似文献   

11.
金万亮 《医学信息》2018,(12):93-95,10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预食道返流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全胃切除空肠储袋胃、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的胃癌根治术,实验组44例行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预防食道返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是否有吻合口狭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钡剂停留时间。术后2个月随访营养状况,随访至6个月,根据Mettin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食管黏膜组织学炎症改变、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患者生存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吻合口狭窄。两组患者进食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钡剂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随访两组病例食欲良好,血红蛋白上升、体重无减轻,营养状况良好。对照组出现食管炎症改变的例数多于实验组,两组相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对照组出现返流性食管炎例数多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1年内无患者死亡。结论 若严格的把握适应证,近端胃癌行根治性胃全切除行空肠-空肠储袋胃、储袋胃的近、远端空肠行抗返流瓣术式、空场-空肠Roux-en-Y吻合术能有效预防食道返流,可降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年龄、吻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2005年首诊收治、资料完整的23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手法吻合与器械吻合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器械吻合明显优于手工吻合。术后近期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手法吻合跟器械吻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大口径吻合器组跟小口径吻合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大口径吻合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明显低于小口径吻合组。不同年龄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7.89%和10.00%,≥70岁年龄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其它组高。结论应用吻合器行器械吻合与手法吻合相比,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明显减少瘘的发生,而吻合器15径大小影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高龄不是手术禁忌,但需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中下段食管癌以及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以及合并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2年至2006年外科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97例,85例行根治术,7例剖胸探查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左进胸60例,右进胸22例,三切口15例(均为合并贲门癌患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右进胸的切除率为82.14%,左进胸为89.63%,总切除率为87.63%。术后胸腔内吻合口漏2例,颈部吻合口漏2例,术后出血3例,膈疝3例,喉返神经损伤6例、吻合口狭窄3例,心律失常6例。结论食管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部位灵活选择手术切口;手术治疗中吻合口重建是关键,吻合技术的改进非常重要;在合并有贲门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对各种可能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仍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369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的正确处理方法。结果全组共发生胸内吻合口及胸胃瘘25例,其中吻合口瘘19例,胸胃瘘6例,总发生率为2.0%,死亡率为28.0%。行保守治疗1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6.3%;行二次开胸6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33.3%。结论胸内吻合口。瘘及胸胃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综合应用静脉高价营养和胃肠内营养等治疗手段是处理胸内瘘的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产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产期诊治。方法我院自1999年至2007年度收治32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26例行手术治疗,6例放弃治疗。诊断明确后,于气管内全麻下经胸膜外或经胸腔行手术治疗,术后胃肠减压、支持治疗。结果26例手术患儿,有4例术后出现食道吻合口瘘。23例治愈存活。术后随访3月至8年,6例术后有食道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治愈。1例术后1年内反复肺炎。结论通过产前诊断,产后及时手术治疗、以及对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CEA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221 patients with cicatrical esophageal strictures. 62 (28.5%) patients had peptic strictures, and 159 (71.9%)--post-burn strictures. 67 (30.3%) patients underwent esophageal resection with one-stage intrapleural esophagoplasty with the stomach, 152 (68.8%) patients--gullet bougienage in combination with surgical intervention or as an only treatment. The study revealed 8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post-burn strictures, and 3 c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peptic strictures. In 2 cases the researchers found early stage of esophageal cancer (verrucose carcinoma)--in 1 patient with post-burn stricture and 1 patient with peptic stricture. The results suggest an important role of chron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the oncogenesi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post-burn and peptic strictur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Ivor-Lewis组(33例)和McKeown组(29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Keown组相比,Ivor-Lewis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胃排空延迟、乳糜胸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均安全有效,但Ivor-Lewis术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控制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侧剖胸经膈肌裂孔“骨骼化”食管癌根治手术及其在胸中上段食管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右侧剖胸一或二切口,应用“电凝锐性解剖”将食管周围组织(包括局部区域淋巴结和结缔组织)连同食管整块切除,使食管周围不能切除的解剖结构“骨骼化”,经膈肌裂孔游离胃,使用吻合器作食管胃胸顶或颈部吻合。结果共有26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本项技术完成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7.7%)。结论该术式切口少,保留膈肌的完整性,既达到减创的目的,同时应用“电凝锐性解剖”,强调食管周围不能切除的解剖结构的“骨骼化”,遵循无瘤原则,以提高术后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胃腔食管化手术防治返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中下段食管癌、食管裂孔疝病人共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在外科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A组采用胃腔食管化术式、B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行抗返流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包括问卷调查、内窥镜检查、食管粘膜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随访0.5~3 a,A组有返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1例(5%),胃镜检查证实有食管粘膜糜烂1例(5%);B组有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7例(35%),胃镜检查有食管糜烂4例(22%),食管下段粘膜溃疡2例(11%),食管裂孔疝复发1例(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腔食管化术式用于部分外科疾病所引起的返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其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