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结合胆酸(CCA)测定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种方法,国内外已有报告。但对CCA的评价尚不一致。因此,笔者对各型肝病患者测定CCA,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本组99例中男88例,女11例,平均年龄30.5岁。诊断皆符合1983年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15例做了肝穿病理检查。99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2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无黄肝)1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28例,慢性活动型肝炎或伴早期肝硬化(统称慢活肝)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2例,重症肝炎(重肝)2例。此外检测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二、方法病人入院后1周内晨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甘胆酸放射免疫药盒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HBsAg 阳性肝炎病人的HBsAg 能否阴转与预后关系密切。急性肝炎病人HBsAg 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者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HBsAg 持续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平均3.6年期间约有15%发展为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10~16年可能演变为肝细胞癌。为了解影响HBsAg 阴转的临床、生化及免疫学因素,对近5年住院的234例HBsAg 阳性肝炎病人进行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肝炎诊断和分型按1978年全国肝炎学术会议制订标准,部分病例经肝活检证实。计急性黄疸型肝炎(AIH)48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AH)4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及慢性活动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我院1979~1986年共检测甲胎蛋白(AFP)4586例,高水平AFP(>400μg/ml)208例,其中166例确诊为慢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42例为高水平AFP的各型病毒性肝炎。42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7例,(CAH合)并肝硬化11例,瘀胆型肝炎2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42例中AFP最高值>1000μg/ml者17例(40%),801~1000μg/ml者7例(17%);450~800μg/ml者18  相似文献   

4.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氧化型谷胱甘肽在肝脏疾病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在原滴定方法的基础上略加改进,选择急性肝炎,恢复期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疾病进行了观察。本组急性黄疸型肝炎40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40例,恢复期肝炎30例,肝硬化20例,肝癌25例,均为住院患者,病人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  相似文献   

5.
1 一般资料1.1 所有病例均为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同时均做了病毒批标检测。在136例治疗病人中,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33例,急性乙型肝炎34例,甲乙混合型肝炎27例,其他急性肝炎11例,慢性肝炎31例(包括慢性迁肝,  相似文献   

6.
金宝艳  李眠 《天津医药》2000,28(6):368-369
肝脏是脂代谢的重要场所,为深入探讨急性肝炎时肝功能和有关病毒血清指标对血脂影响的临床意义,本文对320例急性肝炎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近4年来住院的急性肝炎(AH)患者共320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80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40例。均取病人入院后第1次和治疗20天后的肝功、血脂及病毒指标检查为分析依据。诊断按1990年上海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1 急性肝炎1 .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 .1 .1 流行病学史 :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注射史等。1 .1 .2 症状 :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 ,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1 .1 .3 体征 :指肝肿大并有压痛 ,肝叩痛 ,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1 .1 .4 化验 :主要指 ALT升高。1 .1 .5 病原学检测阳性 (包括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标志物某一项阳性 )。1 .2 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 ,血清胆红素>1 7.1 μmol/ L,或尿胆红素阳性 ,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 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8.
隋云华  高峰 《江苏医药》1995,21(6):372-373
对14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糖类抗原CA-50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作了同步检测。结果101例(68.7%)的CA-50检测值超过正常值,检测平均值依序为慢性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P〈0.01),而且各型慢性肝炎都高于健康人(P〈0.01),急性肝炎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0.05)。CA-50和AFP的检测符合率为77.85%;慢性重型肝炎病程中CA-50和AF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对322例肝病血清总胆汁酸进行检测(重型肝炎45例,急性肝炎9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慢性肝炎72例,肝硬化34例,原发性肝癌27例),同时检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76例为正常对照.结果 正常对照组TBA(4.3±1.4)μmol/L,慢性肝炎组TBA(39.5±14.8)μmol/L(P<0.05),重型肝炎(136±78.6)μmol/L(P<0.01),急性肝炎(90.6±32.46)μmol/L(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73.5±29.2)μmol/L(P<0.01),肝硬化(85.2±31.8)μmol/L (P<0.01),原发性肝癌(79.5±27.1)mol/L(P<0.01).结论 TBA对各类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肝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279例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4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组78例,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43例,肝癌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检测血清AST、ALT,并对各组间血清AST、ALT以及AST/AL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癌组血清ALT较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明显升高;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AST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肝硬化组、肝癌组AST/ALT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不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即采用PCR将患者血清标本扩增后,与两条特异性探针夹心杂交,然后通过酶联显色对37例急性肝炎、58例慢性肝炎、22例肝硬化、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3例HBV-DNA阳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浓度为105.0±60.3pg/ml,40例HBV-DNA阳性慢性肝炎为1 88.8±1 02.6pg/ml,1 4例HBV-DNA阳性肝硬化为98.4±57.2pg/ml,10例HBV-DNA阳性原发性肝癌为96.8±59.3pg/ml.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以急性肝炎最低,浓度以慢性肝炎最高.结论不同肝病患者HBV的复制状态不同,HBV的持续复制是导致慢性肝炎反复发作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肝炎组(31例)、慢性肝炎组(85例)、肝硬化组(38例)、本院健康体检职工为对照组(24例).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全血比粘度在不同切变率时均较对照组低,并随肝炎由急性向慢性和肝硬化发展时,血粘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肝硬化与对照组、与急肝组、与慢肝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对于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子1977~81年用SK~SD 各2.5u/0.1ml,PHA66.7μg/0.1ml 皮试检测正常人543名,HBsAg携带者383例,各型病毒性肝炎679例。其结果:(1)HBsAg 携带者及各型肝炎患者,经统计学处理,除K~SD 皮试在急肝恢复期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型肝炎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2)急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进入恢复期,两种皮试多数呈阳性,少数为低阳或弱阳者,往往提示病程迁延或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肝炎早期彩色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肝炎早期彩色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方法对70例急性肝炎患者的彩色声像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有44例出现胆囊壁增厚,其中患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2例。结论急性肝炎特别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其改变较肝脏的声像图改变出现得更早。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促肝康颗粒剂口服治疗肝炎5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院肝炎专科门诊病人。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为依据。58例中男性5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9岁。急性黄疸型肝炎2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例,慢性肝炎(中)14例,慢性肝炎(轻)2例。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我们按1984年南宁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对232例住院的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甲皱微循环的观察,其中病毒性急性黄疸型肝炎(下称急肝)41例,病毒性重症肝炎(下称重肝)87例,病毒性慢性肝炎(下称慢肝)104例,兹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检测方法全组病例均选用徐州市医学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X6-753B型甲皱微循环显微镜配闭路电视进行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27例肝病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结果及其与肝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转氨酶活力增高,多为轻度或中度。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检,肝组织细胞灶性坏死的阳性率显著地高于血清转氨酶的阳性率。而肝炎后肝硬化,则两者相似。96例良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增高者46例,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坏死量之间基本呈平行关系。井认为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正常,亦不能排除肝细胞有坏死可能。  相似文献   

18.
近二年,我们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各型病毒性肝炎162例,检测 Ig、C_3现将结果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均为住院患者,各型肝炎的诊断均按郑州会议诊断标准。男性103例、女性59例;年龄14~70岁。其中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急无黄肝)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急黄肝)88例,男性58例、女性3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重症肝炎3例,男性2例、女性1例;肝炎后肝硬化13例、男性12例、女性1例。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法测定AST线粒体同工酶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对肝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8例肝癌患者血清m-AST进行测定,同时检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结果:随着肝细胞损伤不同,m-AST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病中,血清m-AST活性测定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的评估。其与总AST联合测定有助于急性肝炎的预后判断及急慢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急、慢性肝炎260例,疗效较满意。74例小儿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全部临床治愈,近期治愈率100%。66例成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近期治愈率为92.3%,有效率为96.8%。120例慢性肝炎,近期治愈率为62.5%,有效率为95%。治疗方法简单,应用肌肉或穴位注射。成人每周注射一次疫苗,儿童每周1—2次,采用逐渐增量法。麻疹疫苗治疗传染性肝炎的作用原理,目前倾向于是病毒干扰作用,以麻疹疫苗做为干扰素诱导剂,在人体内诱生干扰素,干扰肝炎病毒。对于一部分慢性肝炎也不能排除其它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