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粉尘样吕质量状况,对近几年来日常性监测所取取的1679个粉尘样品进行了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显示,选定流量不合格率为4.17%、采样时间不合格率为53.6%、现场粉尘浓度〉10mg/L的样品采样气量不合格率为86.4%;〈2mg/m^3的样品气量不合格率为100%,滤膜粉尘增量不合格率为48.30%,显示粉尘样品的质量控制急待加强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呼吸性粉尘浓度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分析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沈阳110005)刘茁目前,随着我国对呼吸性粉尘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呼吸性粉尘卫生标准的逐渐完善,监测和控制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将成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对不同类...  相似文献   

3.
谢景欣  黄文英 《卫生研究》1994,23(6):381-383
对民用型煤加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粉碎作业为重点,采用整体密闭尘源辅以吸风及重力沉降室和水浴除尘相串联的二级除尘适宜技术措施,除尘效率高达99%,有效控制了粉尘的污染,车间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车间外居住区粉尘浓度以及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采用的防尘装置系自行设计制造,具有除尘效率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具有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我国多年来虽在防尘工作上取得很大成就,但防制粉尘危害仍是当前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区工厂中的粉尘浓度,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将1994~1996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呼吸性粉尘与总粉尘同步对照采样的方法,探讨铸造行业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总粉尘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显著相关,P<0.01。呼吸性粉尘与总粉尘比值为1∶7.8,可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呼吸性粉尘浓度卫生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几类粉尘作业工厂的劳动卫生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泰瑶  邵强 《卫生研究》1995,24(2):120-126
调查表明,乡镇企业接触粉尘作业人数甚多,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甚高,平均超标2~50倍,粉尘合格率极低,且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均大于10%,最高达90%。粉尘分散度≤5μm的范围为57%~91%。尘肺患病率高,尤其是工龄短发病的比例极高,说明职业危害十分严重。降低乡镇企业粉尘作业工厂的粉尘浓度,强化对策研究,优化防护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寿命表方法,对革金矿脱尘矿工粉尘接触水平与尘肺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累积接尘量的增高,脱尘矿工尘肺患病率及累积患病率均依次递增,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累积拦尘量与尘肺患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若控制该职业人群尘肺累积发病率不超过5%,则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就为3.5mg/m^3左右。  相似文献   

8.
地质勘探行业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地质勘探行业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的关系,为利用历史总粉尘测定资料进行呼吸性粉尘浓度的估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用3种采样器对地质勘探行为9个省(自治区)地质勘查局地勘接尘作业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地质勘探行业接尘作业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的比值为1:4.6 ̄4.8。  相似文献   

9.
回归法对水泥粉尘相对质量浓度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FCQ-20A分级采样计与P-5L2光散射数字粉尘计,水泥生产过程中6类不同性质的粉尘进行同时间,同方向,同位置,同高度,同步采样。应用直线与曲线回归议程将相对质量浓度,(每分钟脉次数CPM)转换为质量浓度(mg/m^3),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共变性。曲线拟合度相关指数R^2在0.6374-0.9362之间,同时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P<0.01。据此,可在该作业场所生产过程,粉尘的光  相似文献   

10.
粉尘粒度分级采样法测定质量分散度唐汉超,陈玲,刘锦峰,刘爱明粉尘分散度是评价粉尘作业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和防降尘方法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50年代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粉尘数量分散度配合全尘质量浓度,对粉尘作业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浓度用质量,分散度用数量,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目前重庆市粉尘危害的现状和原因,探讨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方法]检测了不同中小型企业不同工种粉尘浓度,收集近3年重庆市尘肺发病资料.[结果]部分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为52.3、22.56、35.35和42.23 mg/m3,高于国家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尘肺发病呈上升趋势.[结论]重庆市粉尘污染危害十分严重,加强尘肺防治工作是当前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人员工作面生产性粉尘危害管理,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防护措施,生产性粉尘会得到有效控制。方法通过仪器对井下各工作面进行测试,计算其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结果井下生产性粉尘合格率为55.6%,有毒物质合格率为100%,局部振动合格率为40%。结论科学管理、加强防护井下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情况,探讨防治职业病危害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水泥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接尘工人为调查组,非接尘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水泥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高(108.5mg/m^2),工人接尘作业时间长(360min占8h劳动日的75%),接尘作业时间肺总通气量大[5904L/(d.人)],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Ⅲ级);接尘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炎患病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尘肺患病率高达3.29%,尘肺种类既有矽肺也有水泥尘肺。结论 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严重,呈现粉尘浓度高,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尘肺患病率高的“三高”趋势。提示降低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接尘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是预防水泥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了解发电厂工作场所粉尘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效果,为职业卫生检测机构评价粉尘测定结果超限倍数要求提供参考. 方法 对该发电厂进行职业卫生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个体和粉尘作业岗位进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的测定、评价. 结果 测定10个个体粉尘作业岗位的TWA,合格率为60.0%;测定32个粉尘作业岗位的STEL,符合超限倍数要求25个,符合率为78.1%. 结论 该发电厂的粉尘职业危害主要在燃煤输送皮带和除尘、除灰作业岗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控制粉尘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粉尘危害因素分布情况调查、现场检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了解某炼油化工企业粉尘职业危害现状.结果 显示,该企业有13个岗位,529名工人接触粉尘.燃料岗和后勤岗接触的煤尘浓度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17%和56%,其余岗位接触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热力车间后勤岗位为Ⅱ级危害作业、燃料岗位为Ⅰ级危害作业,其余岗位均为0级危害作业.焦棚零米中间跨、皮带机头尾处、翻车机、聚丙烯造粒加料口等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较高.提示,该企业粉尘危害总体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应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安装了自制的半环形局部机械通风控制回收装置后,有效地防止了粉尘外逸和上扬,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下降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估算铁路隧道作业现场的最高容许浓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肺内粉尘存留量反推法(检测一法)和以累计接尘时间为权重的调整的阈限值法(检测二法)估算铁路隧道粉尘作业的粉尘容许浓度。结果 得到预期接尘工龄为30年,控制患病率分别在0.5%、1%水平的隧道现场粉尘浓度的估算值。检测一法:0.1578 mg/m3和0.0954 mg/m3;检测二法5.4161mg/m3和10.8322 mg/m3。结论 为推动我国铁路系统粉尘作业现场容许浓度的流行病学调查,也为我国修订粉尘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美不同采样仪器与采样方法对我国矿山粉尘浓度的平行测定比较,发现我方瞬间采样法的测定值高于美方持续采样法的测定值,其原因与作业场所粉尘深度的变化有关。当生产作业场气粉尘深度变动较大时,则两法差异显著;而生产作业持续稳定,粉尘浓度变动不大时,则两法测定结果一致,这为我国粉尘资料与国外持续采样法所测的粉尘资料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