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的原因很多,以心脏性猝死为多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对心脏性猝死有了深刻地认识,而且也总结出为预防心脏性猝死对心脏停搏的抢救方法。中医将心脏停搏归属于厥证中的暴厥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预防猝死的发生.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8年12月猝死的36例心脏病人临床资料,探讨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36例猝死病人中冠心病19例,很多合并其它疾病,如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有明显诱发因素,有一定的季节和时间分布特点.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预防和治疗合并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避免诱发因素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怂  相似文献   

3.
在心脏性猝死中由冠心病引起者最多 ,占 3/ 4以上 ,在所有冠心病死亡者中 5 0 %~ 70 %为猝死。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基础疾病 ,冠心病由于营养心脏的大多数冠状动脉严重阻塞 ,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表现尤为明显 ,造成冠状动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 ,心肌的代偿功能已处于衰竭边缘。如出现某种诱因 ,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突然使心脏需血和供血不相适应 ,就可引起心脏严重供血不足 ,最后导致急性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猝死。对冠心病猝死的易患因素进行必要的预防是减少猝死的重要措施。1 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1.1 合理膳食 :…  相似文献   

4.
在成千上万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最易造成一个人猝死。在一般猝死病人中,冠心病猝死占心脏性猝死的一半:在老年人中,冠心病猝死几乎占了心脏性猝死的90%。  相似文献   

5.
<正>何为猝死?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后来大多数学者、医生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修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偶然中有必然猝死是人类一种突然发生的死亡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其高危年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使心脏猝死的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措施。方法:分析药物、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及心律转复除颤系统(CRT—D)对预防终末期心力衰竭时心脏性猝死。结果:药物是心力衰竭引发猝死的防治基础;ICD可用于缺血性心肌病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以及二级预防;CRT—D也可降低猝死的发生率。结论:药物、ICD和CRT—D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所导致的猝死。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家兔室颤阈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猝死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在我国,随着近十年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猝死的报道逐渐增多。因此,对冠心病猝死的防治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针刺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但针刺有无抗室颤作用、能否用以预防冠心病猝死?国内尚未见有报道。现已明确,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室颤阈(VFT)的高低与室颤发生的倾向性密切相关,是反映心肌电稳定性的可靠指标。为此,本实验采用电刺激法测定家兔左心室VFT,观察电针“内关”、“悬钟”穴对VFT的影响,并做了利多卡因的对照,以及切断颈交感、迷走神经对VFT和电针效应影响的实验分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猝死80%都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另外,心肌病、心衰、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律失常也可导致猝死。据资料显示,我国心脏猝死人口数量是西方国家死亡总人数的5%,而且还在逐年上升。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抢救者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迅速采取抢救措施:(1)头部后仰使气道通  相似文献   

9.
静以养心     
<正>进入五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天气的转变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尤其对于心脏的影响更是显著。《灵枢·灵兰秘典》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由此可见,心脏的重要性。夏天心阳比较旺盛,人很容易烦躁,同时也是心脏猝死率最高的时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发生猝死,且救治的成功率还不到1%,这  相似文献   

10.
法国巴黎毕席高医院的一位专家近日在美国心脏学会的《循环》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猝死与遗传有关。报告说,在首次出现心脏病征兆后立即死亡的暴死病例中,父母亲中有一人也是猝死的人比其它人多出两倍,父母2人都是猝死的人,可能暴死的机率比正常人高出9  相似文献   

11.
心梗病人猝死较多发生在晚10时~晨5时,此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诱发明显心肌缺血,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所以对心脏病变严重者,应从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入手,减少猝死原因。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是指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剧1h内发生的死亡[1].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肌坏死引起心肌电不稳都容易导致室颇猝死.冠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导致心肌电不稳定易致室颤猝死.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及恶性心律失常对于他的防治十分重要.只有早期防治、早期预测,才可能降低他的病死率.最有效的无创心电信息检测方法之一就是动态心电图,而动态心电图的很多检测指标尤其是心率变异性对心梗、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和猝死的预警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2].  相似文献   

13.
<正> 猝死的抢救虽然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使猝死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仍然很高,就住院病员发生猝死抢救成功率也仅在25%左右,院外复苏成功率只有5%左右,所以对猝死的抢救目前仍然是心血管病领域里的重大课题之一,所以猝死的防治水平仍然急待提高。 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猝死抢救方面有关进展介绍如下: 1985年美国心肺复苏(CPR)及心脏急救(ECC)  相似文献   

14.
心脏扩大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指征之一,有资料表明,心脏扩大的发生率约为25—50%,急性心肌炎如出现心脏扩大,患者可因心衰、心律失常而发生猝死,直接影响着本病的预后.所以心脏回缩的情况是本病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目前国内对心肌炎心脏扩大尚无特效疗法,且有关临床报告不多,我们在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将心脏扩大的疗效列为观察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探讨分析胸痹心痛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回顾分析11例心源性猝死的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8例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入院48小时内猝死7例(66%)。胸痹心痛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与心脏基础疾患及冠心病的诸多诱发因素相关,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患,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护和健康指导,及时去除诱发因素,提高急救技术,可降低猝死发生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叶枫  华雨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65-166
心源性猝死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c8rd—iovener Defibrillator,ICD)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所致的猝死有明显疗效。目前已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最终目的是降低猝死率。我院心内科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对2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成功植入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年龄明显提前[1],由此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病年龄也将趋向年轻化。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报告认为,心脏猝死患者中至少有80%为冠心病及其并发病所致[2]。AMI在院前急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大,但AMI容易引起心  相似文献   

18.
柳君 《科学养生》2007,(7):17-18
十年前,正当壮年,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王小波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性猝死夺去年仅45岁的生命。此后古月、高秀敏、马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先后因为这个冷酷的字眼而离世,心脏病患者猝死,一次又一次震惊了我们。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猝死,其中50%~60%发生在家中,且多在床上和厕所里,8%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一旦这个"发动机"出现问题,轻者影响到身体各个部位功能,重者生命的车轮会停止运转。近年来统计资料显示:心脏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近100万人,即约每半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猝死。因此,如何保护心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营养  相似文献   

20.
心脏猝死(SCD)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主要由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包括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颇),其防治仍是目前治疗的难题。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猝死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2004年5月-2005年5月,本院对4例患者植入Medtronic公司ICK系列单腔ICD,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