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和,春秋时期秦国人。据《左传》、《困语·晋语》记载,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姬彪(公元前557~公元前532年)有疾,求医于秦国,秦景公赢后(公元前576~公元前与37年)派遣医和往诊,医和诊病后说:曩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相似文献   

2.
刘世桢,字昆湘,湖南浏阳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1943年。自幼禀父志于医,初师事同邑蔺斗杓先生,从游数载,粗有所得。后读《伤寒》见序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医之志愈决。世桢曾游江西,得张某家藏古本《伤寒杂病论》,归与好友刘仲迈一起习而绎之,历十余年著成《伤寒杂病论义疏》,  相似文献   

3.
“医”由“匚”和“矢”构成。“匚”(fāng)是“受物之器”;“矢”,这里是指像箭一样锐利的可用以刺疗治病的针具,或指以锐利的箭头代替针具来刺疗治疾。“殹”从“医”讹变而来,而“醫”又从“殹”演化而成。“醫”的成字年代明显晚于“医”。“医”是“醫”的初字和本字,是最早的“医”字。从“医”的构字来看,表示针刺的“矢”是其核心字素,整字本义是针刺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经》“疾”、“病”意义的辨析,发现“疾”的用例符合《说文》“疾,病也”之释义,“病”的用例不支持《说文》“病,疾加也”的解释。进而探讨了《说文》“病,疾加也”的诠释条件,对古汉语界疾轻病重的观点提出了改正意见。由此提示:研究先秦两汉语言,不能忽视当时丰富的医籍词语。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学术思想渗透到医学领域,对祖国医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医”、“易”关系、阴阳学说、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方面,述以管见。一、《易》与“医”的关系《易》与“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早在春秋末期,《春秋·左传》中医和论晋平公之疾,就采用《周易·蛊》“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类也。这是医和引用《周易》蛊卦的例子。明清时期,易学在医学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既济为心肾相交,未济为心肾不交,泰为阴阳相交,  相似文献   

6.
易理与养生     
医与易从一开始就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医与易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融为一体.医生亦即巫师。《易经》作为筮书,其卦爻辞中自然也不乏上古的医理。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候生病,向秦国求医,秦国的医和给他看了以后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疾如蛊”是说这种病就象《易经》蛊卦所描写的情状。蛊病也就是心志惑乱之疾。晋候沉迷女色,心志昏乱,这种病医家是无法医治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史的肇端可以上溯到夏代,但两汉以前有关医治概念的字词目前能看到并且大至可确定的大约只有“舟”、“殷”、“乱”“治”“乐”“恭”“疗”“医”“攻”诸字。了解这些字词的字源、语源、运用年代、语义特点、相互关系等,对窥见古人疾医概念和认识的演进状况,以及正确理解文献意义可能会有些微帮助。一、“舟”、“殷”、“治”、“乱”“舒”字最早见于甲骨卜辞,字本从广从又,不从寸,但从寸从又之字每可通,故其形本象以手按摩人体腹部以治疗腹疾之形。甲骨卜辞中“舟”字有二义:①作动词,表示治疗腹疾;②作名词,表示…  相似文献   

8.
【说明】本文收入《医史》,选自该书卷五《李杲传》。作者砚坚,即砚弥坚,一名贤,字伯固,元代应城(今属湖北省)人。坚于元初以名士招致北方。定居(河北)真定,以授徒为业,选拔为真定儒学教授及国子司业,旋以疾辞归。长于古文,著有《郧城集》。《医史》的编著者李濂,字川父,明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武宗正德年间进士,授知州、同知、佥事等官职。少有才智,初受知“前七子”之李梦阳,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馀年,以古文名于时,著有《祥符乡贤传》、《祥符文献志》、《观政集》、《嵩渚集》等;兼及医学,编有《医史》十卷。该书于公元1515年刊行于世,可称现存最早的医史人物专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医史及历代名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代刮痧专家郭志邃与《痧胀玉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医学文献无“痧”字可寻,最早见其字的是宋代张杲名著《医说》,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也有“痧”证记载,明代张风逵《伤暑全书》载有“绞肠痧”一症,然关于治痧一直无专书论述。迨至清初,“痧病”流行渐盛,因南北地域与气候各殊,痧的名称因地而异。如北方日“青筋”;闽、广名“瘴气”;江、浙始称“痧”等,  相似文献   

10.
11.余虽不知医。而甚知医之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趋。运善觅钱。(P.213ler“人为之趣”一句,不知所云。按“越”乃“趁”之异体字,要属下为句。“人为之”三字应连上句。这样就句顺而义明矣。——…··徐虽不知医,而甚知医难。且伤世医之陋,大都不识丁人为之,起运善觅隼12.医和之论清源。推六气五味六疾。与黄帝素难书符合。其论盅惑之疾。女惑男风。落山刺义。周易精义。齐鲁之儒者。未有以过也。(P.445ler“女惑男风”和“落山刺义”二句,点得莫名其妙,使人啼笑皆非。考《左传》有文日:“在《周易》,女…  相似文献   

11.
何梦瑶,清代名医,字扳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医碥》为其代表作。《医碥》共7卷,刊于1751年。对于该书的评价辛昌五《医碥》序开言即道:“王金坛先生《证治准绳》脍炙人口,予友何西池称为近代医书之冠。虑其奥博难读,因作《医碥》以羽翼之。”将此书与《证治准绳》相提并论。何梦瑶在自序中则说:“或曰: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岘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成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予笑而不敢言。”在其凡例中更明言:“今日桂附之毒,等于刀钜。梦瑶目睹时弊,不得不救正其失,初非偏执,读者幸勿以辞害意”,似有默认其针砭时医之意。  相似文献   

12.
沈时誉,字明生,茸城(今上海松江)人。约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之后。从当地名医陆应泰(字愿坦)学,后徙居苏州。在松在苏,均以医术闻名,著《医衡》及《鹤堂三录》(治验、病议、药案)等,授业子弟有二十余人。《医衡》收载历代名医医论八十一篇,也附入其师、本人及门人之学术思想。此书刊于清顺治辛丑(1661),后由虞山萼联(字少初)等将书稍加增删,托名为《叶(天士)选医衡》,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印行,可见沈氏此书之影响。在《医衡》中,沈氏每多精辟之论,独特见解,今对其学术思想举要…  相似文献   

13.
曾方文 《国医论坛》2009,24(5):43-44
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号通一子,约生于1563年,卒于1640年,世寿78岁,为明代著名医学大家,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俱丰。其医学著作有《类经》32卷、《类经图翼》11卷、《类经附翼》4卷,刊于1624年,时年61岁,汇30多年心血而成,“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景岳全书}64卷,刊于1640年。《质疑录》医论45篇。这些著作“博采前人之精义,考验心得之玄微”,集一生的学术思想、临床各科之大成。他的著作是研究《内经》和临床各科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对后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黄岩,字耐庵,一字峻寿,清代嘉应(今广东省梅州)桃源堡人。生平淡于名利,习儒喜好为诗,又兼读医学,嗜岐黄书。以医名闻于世,除《眼科纂要》外,尚有《医学精要》见存。《眼科纂要》著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共八卷,8万余字,分为上下二册。,全书撮为歌括,十之七八,或歌或诗,论药均以“某某药要歌”为题,论症有“认症歌”、“五脏补泻药要歌”等,内外障之四十八论,则俱用“望江南”之调,朗朗上口,简醒明净。其学术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妇产专科的雏形:在我国医学史上,妇产专科的出现,在宋熙宁九年,(公元1976年)但在此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却已产生过妇产专科不成熟的雏形。据《汉书》记载,当时宫内设女侍医,专为皇太后等宫内权贵妇人治疾。女侍医又称女医、乳医。“女医淳于衍者……尝入宫侍皇后疾。”“元延二年怀子,其十一月乳。诏使严持医及五种和药丸三,送美人所。”师古注:“乳医,视产乳之疾者。”“视产乳之疾者,殆汉又有此等女医,同隶于太医令,以备诸科之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石芾南,字寿棠,又字湛棠。江苏涟水县人。世医出身(迄芾南为第七代)。从他入塾受读始,其父督学殊严,于幼年“略明句读”之时,“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朝而儒,夕而医”。中举以后,攻习岐黄、心怀济世不敢稍怠。其母体弱多病,医药不离,芾南常“与医家参以诊剂,辄颇得效”(见《医原·自序》)。壮年以后,医术愈精。《医原》一书则是在咸丰末年(1861)战乱的环境下编撰刊行的。所谓“医原”,据石氏同里张星亘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内经》“疾”、“病”意义的辨析 ,发现“疾”的用例符合《说文》“疾 ,病也”之释义 ,“病”的用例不支持《说文》“病 ,疾加也”的解释。进而探讨了《说文》“病 ,疾加也”的诠释条件 ,对古汉语界疾轻病重的观点提出了改正意见。由此提示 :研究先秦两汉语言 ,不能忽视当时丰富的医籍词语。  相似文献   

18.
易与医     
一、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语》:“在男曰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日觋:女,阴,不变 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醫”,《集韵》作“毉”,亦从巫,可证.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的理解感到有困难。笔者认为其中的“有”通“又”,所谓“阴有阳疾”,即为“阴又阳疾”,指寒热象不明显或寒热夹杂的病证。特从历代文献的注释、“有”字的字义、足三里穴的主治等三大方面说明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孔继菼,字甫涵,别号云湄,山东滕县人,清乾嘉闻名医,生卒无考。晚年著《一见草》(《滕县志》作《医鉴革》),“盖以医理无穷,不敢执一见以蔽众见云尔。”(《一见草》序言)是书四卷,凡八十二篇(一说九十二篇),以病刊案,议证精详。近时笔者获一手抄善本研读,心有所悟,遂拾其鳞爪,发其微末,以飨同道。巧用汗吐下出奇制胜孔氏以汗吐下治病,宗古人而不泥其法。侧重于既病机体的内在条件,量其虚实,不同施治,多起病者于垂危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