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马红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76-1677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无论是临床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实验室诊断。由于实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准确及高质量的检验结果是十分重要的,而合格的标本则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前提。然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涉及到临床医护及检验工作人员,也是容易出  相似文献   

4.
从临床医生根据病人诊疗需要选择要检测的项目、并开出各类检验申请单、告知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注意事项、做好采集标本前的一切准备,到标本的合理采集、适时保存、运送中的质量管理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而且这也正是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的、重要环节,如果由临床采集送到检验科的标本已经是不合格的,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再标准化操作程序,检验人员技术再高,也难以弥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和错误。全面质量控制也就都变成了一句空话。本文现将各类标本采集的原则及注意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红霞 《河北医学》1999,5(5):84-85
细菌学检验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标本采取时间、采集方法及标本的运送。痰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与痰标本的收集方法密切相关。本文就两种不同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采集痰标本,做细菌检验,进行细菌检出率比较,发现新的采集标本容器具有...  相似文献   

6.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展开讨论,包括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采集的正确性以及标本的运送、核对与储存质控,以期为建立和健全检验前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从医生开具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病人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笔者拟对实验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已经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检验中采集各种穿刺液培养标本时,有些标本不符合临宋检验要求,导致检验结果参考价值不大,以致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各种穿刺液培养检验结果与数据是临床诊治疾病时重要的客观参考依据,而按照规定的标本采集原则进行正确采集穿刺液培养标本是获得可靠检验结果的前题。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各科临床患者,参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制定采集检验检验标本,共收集到13264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集的13264个细菌检验标本中,12432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总合格率达92.87%,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5.02%,明显低于其他标本,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和是否及时送检是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严格要求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对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便标本留取时间和检验结果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临检科室主要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标本采集不当,留置时间过长,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误差和错误,不可避免地给临床医生诊治带来困难。现将便标本留取时间和检验结果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检验标本采集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检验标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符合分析要求。为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血液标本的采集(动、静脉采血)及运送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密切相关。目前,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而护理管理体系未按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采集及运送的血液标本有时存在一定的质量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常规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常常作为健康人群体检的必检项目。虽然尿检取样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有很多,尿常规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容忽视,否则将影响尿液分析的结果准确性。影响尿液分析的因素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标本的采集、收集、保存、运送、标记与接受1.1标本的采集、收集负责标本收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和护士需对患者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收集和运送尿液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容器及其密封装置不带干扰物质,用于标本收集和运送的容器不可重复使用。尿标本须在2h内及时送检,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以及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等。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知患者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先排空膀胱,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必须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留取时间,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尿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尿量最好≥50ml,最少不得低于15ml,适用于门诊或急诊患者。住院患...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与世界各国同样面临着细菌耐药性增加和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住院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临床医师根据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者约占86%,其重要原因是临床细菌学检验耗时长,不能及时提供临床医师用药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这就迫切要求临床细菌学检验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缩短报告时间,增加可靠性。增强临床治疗对细菌学检验的依赖性,以取得最佳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地位。但不规范的操作,将会影响临床细菌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1 细菌学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国内80%的医院程度不等的存在着细菌学检验标本的质量问题,应严格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并掌握好标本的采集时机,还要继续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宣讲标本采集规范要求,使之更好地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各种标本。并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判断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另一方面将细菌染色分类情况(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杆菌、有无荚膜及芽孢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它在医学领域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医学微生物检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如何正确留取痰标本是很关键的 ,这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 ,在临床上 ,医学微生物检验报告是很重要的医疗凭证之一 ,它可以给临床大夫提供很关键的诊疗信息。一份有价值的医学微生物检验报告不仅关系到微生物检验技术水平的高低 ,操作人员的素质和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在微生物鉴定中 ,痰标本的鉴定难度比较大 ,因为口腔中本身存在正常菌群。所以 ,一定要把握好痰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这主要由医护人员来完成。让医护人员了解痰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时机 ,适当的部位有目的地留取痰标本。痰标本的保存和运送是为了维持病原菌的活力 ,防止非病原菌的污染和过量繁殖 ,由此来准确地提高病原菌的阳性率。痰标本和其他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要求是不相同的。如果痰标本采集不合格 ,保存和运送的时间不适当 ,就会造成病原菌检出率降低或者是致病菌死亡 ,检不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致病菌 ,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的检验分析误差案90例以供研究,统计选取样本在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过程的失误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采集前的失误率(68.89%)显著高于采集中(16.67%)和采集后(1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前因素、采样的合理操作及采样后的储存和运送。结论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误差的发生原因复杂,在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过程分别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像,护理人员应主要针对该三方面严加监控、规范操作,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王平  万广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54-154
临床检验是给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因此怖床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检验结果受临床标本的影响。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直接关系标本正误,因此在标本采集、送检、保存等各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现就临床检验标本正确采集和运送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细菌检验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采取(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运送(运送方式及标本的保存)、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