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高血压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临床效果。方法 57例血压控制不佳高血压患者(男32例、女25例),年龄42~75岁,随机分配到3组,芬太尼组(F组n=19)、舒芬太尼组(S组n=19)和瑞芬太尼组(R组n=19)。麻醉诱导:3组均丙泊酚(CP 4μg/mL)靶控输注诱导,F组给予芬太尼(3μg/kg)、S组和R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Ce0.6 ng/mL)和瑞芬太尼(CP 6 ng/mL)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控诱导时间1 min,患者入睡后即脑电双频谱指数(BIS)<40,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诱导插管。麻醉维持方式同诱导。BIS值>90拔管。分别观察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5 min(T2),上头架前(T3)、上头架即刻(T4)、上头架后5 min(T5),拔管前(T6)、拔管即刻(T7)、拔管后15 min(T8)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控制插管和上头架引起血压升高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引起心率下降明显大于术前或其他2组(P<0.05)。拔管即刻瑞芬太尼组血压和心率和芬太尼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舒芬太尼组血压和心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结论仅从围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波动来考虑,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高血压患者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缓解老年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年龄≥65岁,ASAⅠ~Ⅱ,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应用瑞芬太尼2 ng/mL组(R2组),应用瑞芬太尼4 ng/mL组(R4组).2组均预先静脉靶控注射瑞芬太尼,迭到设定血药浓度后,靶控注射丙泊酚.观察患者疼痛分级及不适反应,记录用药前、插管前、插管后1,3,5 min血压、心率并进行比较.结果:R2组丙泊酚注射后疼痛发生率高于R4组(P<0.05);R2组插管前、插管后3,5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4组插管后1 min心率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插管前、插管后1,3,5 min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4组插管前,插管后1.3 min收缩压低于R2组(P<0.05),插管后1 min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R2组(P<0.05).结论:4 ng/mL瑞芬太尼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优于2 ng/mL瑞芬太尼,2种剂量均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  相似文献   

3.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华西医学》2009,(5):1211-1212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全麻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5mg/kg、丙泊酚2.5mg/kg、芬太尼2.5μg/kg或瑞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min(T1)、插管后1、2min(T2、T3)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相似。与T0时比较,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或P〈0.01),心率均减慢(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或P〈0.01),心率减慢(P〈0.05);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0.05),心率增快(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组T1、T2和T3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瑞芬太尼比等效剂量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R组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2ng/mL;S组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0.2ng/mL;记录2组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比较2组拔管后5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T1~T3时间点,R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S组(P<0.05);T4时间点R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P<0.05);R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Riker SAS评分高于S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时单独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2~6 ng/mL、舒芬太尼0.4~0.6 ng/mL,联合用药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3 ng/mL、0.2~0.3 ng/mL.观察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后5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后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与麻醉前相比,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拔管后10 min瑞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另外两组高(P<0.01);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置管时间较短;瑞芬太尼组拔管后5 min VAS为(5.3±1.7)分,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为(2.3±1.7)分、(2.3±2.1)分,后两组与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min内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三组分别为瑞芬太尼组14例(70.0%)、舒芬太尼组4例(20.0%)、联合组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但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舒芬太尼能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患者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然而术后置管时间较长;两药联合应用时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置管时间较短,且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不同效应室浓度(Cet)舒芬太尼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及合理剂量.方法:择期骨科全麻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S1、S2、S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1 mg/kg.分别静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2 ng/mL(S1组)、0.4 ng/mL(S2组)、0.6 ng/mL(S3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达Cet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值.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6 ng/mL可出现SBP、MAP显著下降,但不会引起HR、DBP显著下降.Cet为0.2 ng/mL可阻断插管时引起的BIS值升高,Cet为0.4 ng/mL即可阻断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4 ng/mL,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故为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组)30例和恒速组(M组)30例.T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8 μg/mL,气管插管后调为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6 μg/mL维持.M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2μg/kg诱导.维持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3 μg/(kg·min).术中机械控制呼吸,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记录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前1min(T5)血压、心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阿托品使用率、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2组T1血压,心率均较T0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血压较T0上升(P<0.05),与T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心率下降(P<0.05),与T组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T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平稳、可控性好、易掌握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诱导时快速静脉注射与缓慢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和全麻诱导阶段病人出现呛咳反射的关系.[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12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快速静脉推注组与缓慢静脉输注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入室后给予咪达唑仑(0.06 mg/kg),静脉推注组以舒芬太尼2.5 μg/kg快速推注(<5 s),静脉输注组以舒芬太尼2.5 μg/kg缓慢静脉输注(15 s 输注1 mL药液),观察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两组注射舒芬太尼后有无出现呛咳反应.[结果]不同速度给予舒芬太尼后两组发生呛咳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呛咳反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缓慢静脉输注可以有效防止呛咳反射的发生,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可以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9.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助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开始时、气管插管后1,5,10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气管插管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气管插管时明显升高,气管插管5 min后渐恢复麻醉诱导前水平;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有利于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质量40~90 kg,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顺序注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1~2 mg/kg、罗库溴铵0.6~0.9 mg/kg和瑞芬太尼(体质量60 kg用25μg、体质量≥60 kg用50μg)合并注射,各药间隔1 min,距末次注药1~1.5 min(即诱导开始后5 min)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声带运动等不良反应及用药处理情况,评价插管成功率。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T1~4时间点MA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T2~3时间点HR显著增加(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3时间点HR显著下降(P0.05)。两组均未发生声带运动,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有明显干预效果,在有效保持BP尤其是HR稳定同时,获得插管条件优不良反应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中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行腹腔镜疝环结扎术72例患儿,随机分为TCIS组和TCIR组,每组36例,TCIS组予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TCIR组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评分、视觉模拟痛觉(VAS)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2、0.23、0.48、0.31,P均>0.05);与TCIS组患儿比较,TCIR组患儿在插管时(T1)的收缩压、舒张压较低,在拔管时(T2)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1、8.63;5.77、4.27、4.00,P均<0.05)。两组患儿术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1、1.14、0.94,P均>0.05)。TCIS组患儿SAS、VAS评分均低与TC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7、18.57,P均<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疝环结扎术,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能更加有效减少患儿术后躁动和疼痛,较复合瑞芬太尼效果佳。  相似文献   

12.
舒华 《华西医学》2012,(8):1212-1214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和舒芬太尼+艾司洛尔组(C组)。A组用芬太尼4μg/kg,B、C组用舒芬太尼0.6μ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在气腹前加用艾司洛尔。3组均常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记录各组在气腹前(T1)、气腹30 s(T2)、气腹5 min(T3)、气腹15 min(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BIS值。结果 T1时C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值最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A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明显增加,B组有所上升,ⅢC组各时段变化不明显。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能更好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抑制BIS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合喉罩技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可行性,并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后,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和瑞芬太尼组(RF),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和唤醒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诱导后、插喉罩后及切皮时各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或P<0.05);RF组唤醒后的心率和血压及SF组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苏醒时SF组血压明显低于RF组(P<0.05)。2组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唤醒患者。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合喉罩通气能很好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唤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维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兰  田凯  徐天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24-112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ASA I~Ⅱ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3min,气腹前,气腹后3min、40min、9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A组在气管插管、气腹后3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明显(P<0.05),A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B组小(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舒芬太尼在维持麻醉平稳,抑制和减少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2组,每组20例.2 组麻醉诱导均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丙泊酚2.5~3.0μg/mL+瑞芬太尼4 ng/mL进行麻醉维持.Ⅰ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3μg/kg+生理盐水至200 mL,Ⅱ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kg+氟比洛芬酯2 mg/kg+生理盐水至200 mL.静脉自控镇痛输注速度4mL/h,自控镇痛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连接静脉自控镇痛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比较2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White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争血氧饱和度.结果:Ⅱ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White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6,12 h呼吸频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在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脾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术前ASAⅠ~Ⅱ级肝硬化脾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30例)和芬太尼组(30例).常规诱导:瑞芬太尼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5~2 μg/kg,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5 μ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组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芬太尼组输注芬太尼0.1~0.2 μg/(kg·min).2组均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推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时段(T0~T3)观察2组患者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术中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术中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切皮和术中探查时血压、心率变化,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纳洛酮拮抗、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组诱导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同时间段芬太尼组(P<0.05);术中维持时瑞芬太尼组切皮不耐受、浅麻醉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阿托品、麻黄素使用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切皮和术中探查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纳洛酮拮抗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不仅可维持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血压、心率稳定,还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丙泊酚浓度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ECe50值.方法:75例女性乳腺良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5),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5μg/mL;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均为Marsh药代模型),待其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Minto药代模型),运用Dixon's序贯法确定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浓度,10 min后置入喉罩并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与成功率,计算出相应的瑞芬太尼适宜靶浓度(ECe50值).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89[95%CI(2.72~3.08)ng/mL];B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2.50[95%CI(2.40~2.60)ng/mL];C组:瑞芬太尼ECe50值为1.58[95%CI(1.41~1.77)ng/mL].结论:丙泊酚剂量的增加可减少喉罩置入时瑞芬太尼的ECe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初产妇剖宫产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剖宫产初产妇92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娩出即刻、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两组插管即刻、娩出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插管即刻、娩出即刻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应用于初产妇剖宫产术,可减轻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抑制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合适的剂量.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2.5 μg/kg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03 μg/(kg·min)芬太尼维持;Ⅱ组2 μg/kg瑞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2 μg/(kg·min)瑞芬太尼维持;Ⅲ组2 μg/kg瑞芬太尼诱导,术中输注0.4 μg/(kg·min)瑞芬太尼维持;各组其他麻醉诱导均为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注入,维持药物均为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丙泊酚6 mg/(kg·h)微量泵注入.观察入室时基础值、T1、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等变化.结果 Ⅲ组心率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Ⅱ组,Ⅲ组T1平均动脉压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Ⅱ组、Ⅲ组术中、术毕血糖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妇科腹腔镜术中应激反应,且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与异丙酚配伍维持麻醉,0.2 pg/(kg·min)瑞芬太尼可能是更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指导下,根据舒芬太尼不同效应室靶浓度,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时的协同作用特点及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价关系。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30~50岁,50~70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3ng/ml(S1组),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5ng/ml(S2组),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ng/ml(F组),当各组患者效应室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平衡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输注,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及BIS值。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和芬太尼使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EC50。调节丙泊酚靶浓度持续输注,待所有患者BIS值降至60后给予维库溴铵0.12mg/kg,1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基础值)、芬太尼类药物效应室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平衡时、丙泊酚达到预定血浆药物浓度时、气管插管后即刻各时点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BIS。结果舒芬太尼靶浓度0.3ng/ml诱导时,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是4.13μg/ml,95%置信区间是3.95~4.32μg/ml;舒芬太尼靶浓度0.5ng/ml诱导时,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是3.58μg/ml,95%置信区间是3.39~3.76μg/ml。结论随着舒芬太尼靶浓度增加丙泊酚意识消失EC50下降,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有更强的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价比随刺激强度而变化,范围在(6~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