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隽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51-1852
本文主要阐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应该熟悉高血压分级管理的一般流程。它的目的是发挥基层医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米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530-1531
目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探讨高血压分级管理的工作方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病高血压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方法以太原市小店区营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9例慢病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的方法、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类、干预和效果评价。结果高血压分级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控制率,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是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姜玉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22):1-3
目的 探讨Trianle分层分级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高血压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Trianle分层分级管理,评价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实施Trianle分层分级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rianle分层分级管理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风险等级,予以分层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血压分级管理方式的血压控制效果,探索经济高效的血压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天津市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897例参加卫生部"维持健康血压和体质量综合干预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危险因素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4个血压管理组,对各组分别开展为期1年的血压分级管理。结果血压分级管理1年后,研究对象血压水平相较于基线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7.74和3.78mmHg(P<0.05);按照危险因素分层后,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了3.60、3.78、4.04和3.50mmHg(P<0.05),除低危组外,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收缩压水平分别下降了7.44、6.77和9.58mmHg(P<0.05)。经过为期1年的管理,研究对象血压控制率由49.3%升高到86.6%(P<0.05);除低危组外,其余3组血压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血压水平随规范化随访次数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血压分级管理措施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同时有助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劳务工高血压自我管理与分级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血压自我管理和分级管理两种模式对外来劳务工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大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劳务工高血压患者105人为自我管理组,同期抽取坪山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劳务工高血压患者102人为分级管理组,分别实行6个月管理,随访测量血压和问卷调查.结果 自我管理组患者在接受管理情况比例均明显高于分级管理组(P<0.01),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上升为51.4%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上升了29.5个百分点和17.6个百分点.结论 对于劳务工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在接受管理情况和血压控制效果上好于分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近25年廊坊地区高血压(EH)患病情况,以探讨积极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设计统计表,将每份病历的详细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心率、既往史、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归纳到一张统计表上,进行分析论证。结果三个时间段相比,EH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P<0.001,P<0.05),收缩期高血压或临界性高血压患者在2000年~2004年比例增多(P<0.001),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降低。危险因素中有EH、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2000年~2004年减少(P<0.001)。EH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01)。结论廊坊地区近25年EH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可见进一步强化EH防治是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社区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方法采用建档管理、分级干预、健康教育的措施对354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控高知识的知晓率、血压控制、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变。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知晓及重视程度,并增加其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控制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社区随访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随访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535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为期2年的规范化分级随访管理,记录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年标准化、规范化的分级随访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医嘱依从性、血压控制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1),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有服药情况、非药物治疗措施、年龄和吸烟情况。结论: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可有效实现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中老年人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北京市安贞医院体检的209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105)和高血压组(n=104),后者再根据高血压程度分为高血压病1、2、3级3个亚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为(1.57±2.18)mg/L,高血压组患者hs-CRP水平为(3.91±4.64)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压病1级hs-CRP水平[(2.95±3.27)mg/L]比较,高血压病2级hs-CRP水平[(5.73±4.00)mg/L]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病3级hs-CRP水平[(7.60±8.13)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3级较高血压病2级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高血压分级越高,血清hs-CRP水平增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评价苏州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作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组(研究组,n=81711)和社区常规管理组(对照组,n=38944)分别对管理对象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另收集社区未管理对象组(未管理组,n=1644249),并利用苏州市慢性病报病信息对2010年规范管理、常规管理和未曾管理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研究组81711例和对照组38944例的评估,研究组管理终期较初期血压平均值下降13.78/7.06 mmHg;研究组血压控制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规范管理、常规管理和未曾管理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72%、2.41%和3.59%(P<0.01),冠心病发病率分别为0.43%、0.66%和1.2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对患者血压控制率优于社区一般管理,对控制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生的影响作用强于社区一般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现阶段高血压流行状况,为制定心血管病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采取社区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获得20岁及以上人群的相关资料,经整理后输入全国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gxyU1000.net网络系统实施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0岁及以上居民42998人,测得高血压患者1182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49%,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7.53%和27.4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Ⅰ级、Ⅱ级和Ⅲ级高血压患者分别占70.45%、23.81%和5.74%,其中新发现的高血压人数占高血压总病例数的10.69%。高血压高危人群占调查人数的22.78%,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杭州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防治任务形势严峻,高血压高危人群应列入重点干预对象,加大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选择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同社区未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为对照,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来评估两组人群的认知功能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的MMSE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98±2.68比28.37±2.81,t=1.634,P=0.103),但在回忆分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7±0.84比2.46±0.76,t=2.747,P=0.006);而MoCA总得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回忆得分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61±4.55比25.61±4.44,t=2.572,P=0.01;3.78±1.37比4.04±1.22,t=2.355,P=0.019;2.22±0.80比2.39±0.74,t=2.698,P=0.007;2.39±1.60比2.66±1.60,t=1.978,P=0.048)。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MoCA对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敏感度较高,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认知功能减退的首选量表。 相似文献
16.
文正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7):13-15
目的探究高血压病在社区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与治疗的手段,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与治疗,并进一步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病患的状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知晓率、服用药物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推行规范化管理与治疗,有助于增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是降低病患血压,保障正常的生活质量,预防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①分别选择城市、农村和城镇三个社区中15岁以上常驻(居住半年以上)人群为高血压疾病管理对象。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③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目标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④每个实施阶段都设置了相应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估标准。结果①专业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社区人群管理能力及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区相关政策及环境有显著变化。②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有所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所改善、急性事件的发生较周边社区减少。③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增加。结论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不仅在城市社区可以有效实施,在农村实施同样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路径管理在社区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平洲社区486例年龄在30-50岁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240例,给予临床路径管理)和常规管理组(246例,按常规社区防治模式进行管理)。在干预两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服务满意度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年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干预组血压显著降低[(145.13±18.56)/(86.15±8.46)mmHg vs.(134.86±16.98)/(80.236.8±2);服务满意度(56.1%比97.1%)及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结论: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互动式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及其所属的35家社康中心和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其所属的5家社康中心作为现场试点,进行为期1年(2011年12月—2012年11月)的健康管理。其中将实施与医院互动式管理的17家社康中心作为观察组,其他未实施与医院互动式管理的23家社康中心作为对照组。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制定互动式管理路径,通过试点对互动式管理模式进行验证及修改。比较健康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管理意识及依从性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管理质量。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中遵医嘱用药、主动要求管理及参加自我管理小组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中遵医嘱用药、主动要求管理及参加自我管理小组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行为改变率、规范管理率及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医院与社康中心互动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依从性及管理质量,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