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仅有小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有效剂量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估计全国约有100余万HCM患者.近年来,通过经皮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梗阻性H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机能和生活质量.随着PTSMA例数的增长,其安全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其在各种族均有发病,男女比例类似.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机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需要药物、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心外科治疗是梗阻性HCM治疗的金标准,有近50年的历史。目前"改良扩大MORROW术式"治疗效果明显,绝大多数患者5年内症状改善,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恢复,晕厥次数减少。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1995年英国医生Sigwart首次在Lancet上报道了应用96%酒精阻塞间隔支成功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机制是使用化学的方法消除肥厚的室间隔,使左室流出道增宽,心脏后负荷减轻,心排出量增加。PTSMA需注意掌握好适应证、做好激发试验、术中注意靶血管的选择和心肌声学造影(MCE)以及无水酒精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可评价其生理功能和介入治疗效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前降支静息血流速度增加但血流储备下降.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是治疗HOCM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其术中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束支阻滞和三度房室阻滞.现报道本院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PTSMA后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电风暴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心脏超声声学造影(MCE)介导下行PTSMA治疗的60例HOCM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随访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54例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静息和激发)较术前下降》50%,6例下降》30%但《50%,PTSMA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周~6年,平均2.5年,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3例症状复发,1例术后1年死于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无一例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结论PTSMA治疗HOCM近期及中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分别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及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前、后测量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比较术前及术后压差。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进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99±19)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降至(36±20) mm Hg(P<0.05)。进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差(117±32) mm Hg,术后降至(28±17) mm Hg(P<0.05)。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mm Hg比(28±17)mm Hg]。结论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可以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且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非全身或心脏因素引起的心室肥厚。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部分出现流出道梗阻,仅有小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有效剂量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近年来,通过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者,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具有良好的即刻和近中期疗效[1 4 ] 。PTSMA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消融靶血管。我们探讨试注射极微量无水酒精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的方法在靶血管选择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对象:自1999年11月以来对31例HOCM患者实施PTSMA治疗,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 3~6 9岁,平均(42±9)岁,平均病史5 6年,心功能NYHA分级为(3 1±0 4 )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专题组建议的PTSMA适应证[5] 。2 .PTSMA方法:参照…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可用于评价其生理功能和介入治疗效果。有文献报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前降支(LAD)静息血流速度增加但血流储备下降。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治疗HOCM有效方法。我们在2例PTSMA中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心肌消融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即刻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15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HOCM病人在心肌声学造影(MCE)指导下完成PTSMA,并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由术前(77.93±22.00)mmHg即刻下降到(14.8±15.0)mmHg(P<0.0001),左室舒张末压即刻平均下降(5.75±2.87)mmHg(P<0.0001).平均8.6个月(6~20)随访结果表明心功能(NYHA)显著改善(3.4±0.5比1.1±0.4,P<0.001),心绞痛症状消失,运动耐量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改善状况稳定.结论PTSMA是HOCM病人治疗有效的非外科手段,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心肌声学造影剂的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在国外已经成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常规方法,它通过向冠状动脉间隔支内注入酒精导致心肌坏死,造成室间隔心肌萎缩,使狭窄的左室流出道扩张,中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近年出现的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比较有前途的方法[1],但在部分HOCM中无明显疗效[2].本实验采用经右心途径消融小型猪室间隔心肌,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为该方法用于治疗HOCM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用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HOCM)治疗的概念源于外科心肌切除术的良好疗效 ,而真正促进其临床应用的是两项观察 :HOCM者自发前壁心肌梗死后症状改善 ;暂时阻断穿隔支血流导致跨左室流出道压差 (LVOG)的一过性下降。 1 994年Sigwart首次报道 3例PTS MA成功。该方法逐渐为人接受 ,并证明成功率高 ,并发症低。至 2 0世纪末 ,已有千余人接受了该手术 ,1 994~ 2 0 0 0年行PTMSA的病例数已超过了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行外科心肌切除手术的HOCM病例的总和。PTMSA的近期疗效令人振奋。 90 %以上的患者L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 HOCM 患者行 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患者的临床症状[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支的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分型与心肌化学消融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和76例HOCM患者室间隔支的数量、粗细、分布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HOCM室间隔支造影显示形态与正常冠状动脉无显著差别.室间隔支形态决定心肌化学消融方法的选择,即Ⅰ型心肌化学消融用PTSMA法,Ⅱ型和Ⅲ型用PTSTMA法.结论 冠状动脉室间隔支不同的分型决定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化学消融时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患者行经皮经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HOCM行PTSMA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行心电图、血压、心肌酶谱检测及穿刺口护理。结果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和完善HOCM患者PTSMA围术期的护理.对进一步广泛开展这一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8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年9月至2010年7月采用Sigwart法为84例有症状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治疗.在心脏超声的应用、消融操作、压力监测、疗效评价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结果:每例患者共用无水乙醇0.6~9ml,分别消融1~5支前间隔支血管,在心肌声学造影(MCE)指导下大部分病例行室间隔基底部全层心肌的多间隔支消融.术后即刻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84例均较术前下降>50%.随访8周到11年,79例患者超声指标和临床症状消失或较术前改善;3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2例随访期间开始半年和4年症状和超声指标进行性改善,1例术后1年半后死于扩张型心肌病,1例术后4年死于脑中风.术中2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1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短暂室性心动过速,5例出现前间隔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伴有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CE指导下经皮腔内室间隔多间隔支心肌消融术治疗HOCM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