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α、β和γ3种分泌酶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加工及代谢的关键酶,选择性地激活α分泌酶或抑制β和γ分泌酶,将有助于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并可能成为治疗AD的有效靶点。该文主要对APP 3种分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其靶向干预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采末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和沉积。Aβ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剪切代谢生成,而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是该过程的限速酶,抑制BACE1的活性可减少Aβ的产生,因此BACE1成为人们关注治疗AD的热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BACE1靶点在阿尔采末病治疗中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5.
β-分泌酶作为β-淀粉样蛋白产生的限速酶,被认为是治疗阿尔采末病的靶标之一。抑制β-分泌酶的活性可以降低阿尔采末病关键致病因素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阻止β-淀粉样蛋白有害级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阿尔采末病的目的。目前以β-分泌酶为靶标防治阿尔采末病的药物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包括肽类、拟肽类和化学小分子在内的化学药,二是中药和天然产物,另外还有诸如抗体和核酸的生物制剂。该文对以β-分泌酶为靶标的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β分泌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β分泌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用于治疗阿尔采末病药物筛选。方法克隆人β分泌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纯化、复性后获得重组蛋白。以重组β淀粉样肽融合蛋白为底物,体外建立酶学反应。酶切反应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或将其包被金属螯和酶标板,用抗β淀粉样肽抗体行ELISA检测。结果用RT-PCR法克隆了人β分泌酶基因,构建入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获得高效表达。建立体外酶学反应,用ELISA和SDS-PAGE检测,二者检测结果一致,且用所构建方法测得阳性抑制剂的IC50值与文献报道吻合。对77种用于老年痴呆治疗的中草药提取物进行筛选,仅发现有17种显示微弱的β分泌酶抑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β分泌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并用于中草药提取物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β亚单位疫苗诱发体液免疫反应的量效关系和时程。方法采用C57BL小鼠,依据滴入Aβ15的量将其分为50、25、12.5μg3个组,每周1次经鼻粘膜滴入Aβ15亚单位疫苗,观察1年之中鼠血清中抗Aβ抗体水平的变化;取脾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Aβ15,用MTT法观察脾细胞增殖情况。结果3组小鼠的外周血内均有抗Aβ抗体产生。25μg组和12.5μg组产生抗体较50μg组早,3组峰浓度抗体水平分别为1∶6720、1∶6222和1∶3565。脾细胞增殖实验表明0.5μg和5μg的Aβ15具有较强的刺激脾细胞增殖的作用,而50μg的Aβ15对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反而下降(P=0.042;P=0.021)。结论Aβ15亚单位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因接种的剂量不同而异。高浓度的Aβ15可以引起免疫耐受,使抗Aβ抗体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硫哒嗪损伤大鼠学习记忆是否伴随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水平的升高,探讨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硫哒嗪组,连续2wk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剂量的甲硫哒嗪(10mg·kg-1)。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脑组织A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用RT-PCR方法测定脑中3种APP、α及β-分泌酶mRNA表达。结果甲硫哒嗪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组织Aβ含量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1.3倍;脑皮质和海马区APP蛋白表达增高(P<0.05);除APP695、α-分泌酶mRNA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脑组织APP751和APP770 mRNA表达升高(P<0.05),相对表达量之和是对照组的2.5倍;β-分泌酶mRNA表达升高(P<0.05),是对照组的2.6倍。结论脑内Aβ水平的增加,可能是甲硫哒嗪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在小鼠体内的变化及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和β-分泌酶(BACE-1)的表达。方法 将30只雄性小鼠(雄性和雌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CMV感染组,腹腔一次性注射MCMV 0.2 mL,30 d后处死;PSS治疗组,CMV感染后,每日灌胃PSS 60 mg/kg,持续14至30 d。在第30天,处死所有的小鼠。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β-分泌酶的表达。结果 APP和BACE-1在感染小鼠脑中的表达显着高于PSS处理后,与感染组相比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PSS可通过降低断奶小鼠巨细胞病毒诱导的β-分泌酶的表达水平,缓解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并在未来的治疗中起到保护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10.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靶向β淀粉样蛋白措施是AD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也是AD的研究热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γ分泌酶介导下裂解成β淀粉样蛋白,如能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则可有助AD病的治疗。然而,  相似文献   

11.
β片层阻断肽对淀粉样β蛋白聚集和毒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6种(K7,L5,H100,H101,H102,H103)β片层阻断肽对淀粉样β蛋白(Aβ)纤维形成及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并进行药物筛选。方法运用硫黄素T(ThT)荧光法、电子显微镜技术(EM)以及噻唑蓝(MTT)法分析6种β片层阻断肽对Aβ_(1-42)聚集和毒性的影响。结果6种β片层阻断肽对Aβ_(1-42)的聚集和纤维抑制率分别为:(0.620±0.020)%、(25.740±0.011)%、(-0.470±0.020)%、(24.790±0.010)%、(27.840±0.009)%、(14.910±0.022)%,EM和MTT结果也以H102效果最佳。结论H102对淀粉样β蛋白聚集和毒性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靶向β和γ分泌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三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蛋白代谢关键的分泌酶成为治疗AD很有潜力的靶点,β和γ分泌酶及其抑制成为AD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假说、分泌酶及其抑制剂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为此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剑敏  姜凤超 《药学进展》2004,28(11):491-497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淀粉样蛋白是经β和卜分泌酶水解口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而产生,故β和γ-分泌酶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代谢的关键性酶,因而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很有潜力的靶点。根据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代谢、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过程及γ-分泌酶的结构、特性和作用机制,分类综述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神经传递与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加工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样蛋白沉积是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AD)中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前体APP在加工代谢过程中生成两类作用相反的产物。有些神经递质受体参与调控这一加工过程,提示神经传递活动在AD发生发展机制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述阿尔采末病的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α-,β-和γ-分泌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认为,邶凝集和聚积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如脑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功能紊乱和丢失等,均被认为是由于邶的解离与凝聚、清除与产生的失衡所引发的。目前认为,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是最合理和有效的AD治疗药物。此外,α-分泌酶激动剂也可减少Aβ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对于分泌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抗HBsAg单链抗体(HBScFv)的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究其在抗HBsAg类小分子抗体及其融合蛋白质的纯化、活性鉴定方面的应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以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HBScF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再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通过ELISA法、Western-blot鉴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双扩散法鉴定单抗亚型,并将筛选到的高效价单抗用于抗HBsAg Fab抗体等重组蛋白质的亲和色谱及ELISA鉴定。结果建立了9株能够稳定分泌抗HBScF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其细胞上清效价为1∶160~1∶12 800,腹水效价为1∶50 000~1∶400 000;单克隆抗体的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6株为IgG1,其余3株为IgG2a。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14F7可用于抗HBsAg Fab抗体等重组蛋白质的亲和色谱及活性鉴定。结论成功建立了能够稳定分泌HBScF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在小鼠D-半乳糖和氯化铝中毒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制作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于用药后0、45、60、75、90d取海马。取海马前用水迷宫实验分析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对所取海马用改良的Bielschowsky氏银染来观察其病理改变。用Western杂交确定β淀粉样蛋白和BACE1蛋白的改变。结果:氯化铝和D-半乳糖处理的小鼠在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Bielschowsky氏银染发现海马细胞层次出现紊乱,但未发现典型的"老年斑"及"神经元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及BACE1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D-半乳糖及氯化铝可导致游离态的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增加,但并不能形成特征性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 Aβ)与其发病密切相关。γ分泌酶作为Aβ产生途径中一个关键的蛋白酶,其剪切作用决定Aβ不同短肽的形成。本文综述近年来γ分泌酶调控剂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其构效关系,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