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房颤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患者160例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54例,永久性房颤64例。另取同期体检的无房颤病史的健康者12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血浆TMAO、BNP水平及LAD,并分析三者与房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房颤组患者血浆TMAO、BNP显著增高,LAD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2、-26. 73、-4. 38,P均<0.01)。不同程度房颤患者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TMAO、BNP水平及LAD增高,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性房颤亚组<永久性房颤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 94、216.32、12.401,P均<0.01)。血浆TMAO、BNP水平与LAD均呈正相关(r/P=0. 658/0. 003、0.679/0. 001)。结论房颤患者TMAO、B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明显升高,并与房颤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炎症诱发房颤的机制。方法:将122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8例,持续性房颤组40例,永久性房颤组44例,随机选取41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测指标。结果:Lp-PLA2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对照组(P<0.05)。hs-CRP水平在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及对照组,阵发房颤组高于对照组(P<0.05)。LAD在永久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P<0.05)。阵发房颤组中hs-CRP与LAD成正相关,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中Lp-PLA2、hs-CRP与LAD均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房颤的发生、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炎症导致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范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41-1544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CRP、LVEF和LAD三者的变化。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房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永久性房颤组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和LAD增加而LVEF下降。  相似文献   

4.
于红玖  赵敏  吕田 《疑难病杂志》2012,11(5):331-333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LAD)与血浆内脂素、脂联素(APN)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根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中房颤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22例(房颤持续时间<7d)和持续性房颤组20例(房颤持续时间≥7d),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APN、LAD变化。结果 (1)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血浆内脂素、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LAD增大(P<0.05);(3)LAD与血浆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高内脂素、APN水平,LAD增大与房颤的持续存在相关,内脂素、APN、LAD可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5.
罗伶俐  刘明  曾国良 《海南医学》2016,(11):1846-1847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在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分析二者在房颤患者发生、发展以及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房颤患者102例,按房颤持续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2例,永久性房颤组30例,另选同期收治的4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一般资料统计,超声动态心电图测定其LAD并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1)四组患者的hs-CRP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1.32±0.58) mg/L ,较对照组的(0.89±0.46) mg/L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5.57±1.46)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2.63±1.24) mg/L,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显著提高,但低于持续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的LAD比较:阵发性房颤组为(32.34±5.62) mm,较对照组的(28.04±4.03) mm增长,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为(40.74±8.62) mm,较阵发性房颤组显著增长(P<0.05),永久性房颤组为(46.87±8.05) mm,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显著增长(P<0.05);(3)相关性: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hs-CRP与LAD直线分析,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与LAD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因子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以及持续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尿酸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月7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血清BNP和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者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BNP水平明显比永久性房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的发生率和BNP水平、年龄、左房内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和uA水平、性别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尿酸和房颤无显著相关,脑钠肽在房颤预防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房颤患者血浆内脂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符合诊断要求的心内科住院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小于7 d,n=22)和持续性房颤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7 d,n=24),另选择同时期心内科住院无房颤患者(n=15)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内脂素、NT-proBNP、LAD变化.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内脂素、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D明显增大(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水平与LAD呈正相关.结论 内脂素、NT-proBNP水平以及LAD与房颤的持续性有关,可以用来预测房颤的转归,指导房颤治疗.  相似文献   

8.
岑强  杨明  王青 《北京医学》2011,33(1):5-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连续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16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其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59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4pg/mlvs.86.37±66.97pg/ml)与LVMI(127.19±28.05g/m2vs.83.70±17.22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7pg/mlvs.178.95±102.72pg/m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罗春苗  冯俊  江永进  李超  周高亮 《安徽医学》2021,42(10):1091-109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非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房内径(LA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NVAF患者125例,根据房颤(AF)发作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AF组(n=41)、持续性AF组(n=38)和永久性AF组(n=46),选取同期住院的56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测定各组LAD等心脏超声指标,并对Hcy与NT-proBNP、LA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y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AF组、持续性AF组和阵发性AF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永久性AF组和持续性AF组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Hcy与NT-proBNP水平、LAD呈正相关(r=0.737,r=0.462,P均<0.05)。结论 NVAF患者Hcy水平与房颤的发生、心功能损伤程度及左房结构改变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房颤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挑选60例心房颤动患者是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的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和15例,同时入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中BNP水平的变化,同时与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房颤亚组BNP水平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BNP可作为心房颤动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microRNA-328(miRNA-328)的表达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miRNA-328与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房颤患者120例,分为阵发性房颤(40例)、持续性房颤(48例)、永久性房颤(32例)3个亚组;对房颤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其中Ⅰ级13例...  相似文献   

12.
王清传  苏伟  姚娟 《海南医学》2013,24(11):1634-163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LAD)及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探讨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及乌鲁木齐总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房颤患者42例,包括持续性房颤22例和阵发性房颤20例,另选取42例非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RP、LAD及D-dimer水平。结果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CRP、LAD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CRP与LAD水平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LAD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房颤相关,心房重构和炎症反应在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起重要作用,且D-二聚体水平可用来判断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3.
袁宇  苗润宏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23-162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06例中器质性心房颤动8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18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0例,永久性心房颤动3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CRP水平,并与3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相比较。结果:孤立性房颤组和器质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器质性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组CR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CRP增高与房颤的发生有关,高浓度血浆CR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持续,降低血清CRP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RDW)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百分比(NL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病人15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于住院的非心房颤动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病人姓名、年龄、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并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将房颤组按房颤的分类标准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0例和非阵发性房颤组(包括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100例。比较房颤亚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NLR及RDW、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房颤亚组间RDW、CRP及N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密切相关,RDW、NLR可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CRP、RDW及NLR与非瓣膜性房颤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非阵发性房颤组CRP、RDW及NLR高于阵发性房颤组。  相似文献   

15.
郭喜朝  李晓涛  张惠军  季康 《河北医学》2007,13(9):1073-1075
目的:探讨炎症在心房结构重构和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50例,心房颤动病人3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20例,阵发性房颤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左房直径及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对比血浆BN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持续性房颤组左房直径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BN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3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43)、持续性房颤组(n=47)和永久性房颤组(n=45),选取47例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较阵发性房颤组增高(P<0.05);永久性房颤组血清hsCRP及Hcy水平与持续性房颤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探讨房颤的发作与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非瓣膜性心脏病并房颤患者103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2例,持续性房颤51例,另选老年非瓣膜性心脏病非房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LAD)并进行比较。结果房颤各组LAD、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房颤组LAD、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IL-6和TNF-α与LAD成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Hs-CRP、IL-6与TNF-α均为房颤发作的预测因子(OR=2.196、1.715、1.915、1.773,P<0.01)。结论房颤的发生可能与炎症有关,炎性因子水平越高,房颤风险越高。Hs-CRP IL-6、TNF-α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起着重要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预测房颤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钠多肽对高血压并发心房纤颤和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2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45例(并发持续性房颤),B组38例(并发阵发性房颤),c组46例(不伴有房颤);使用降压药物1年后再分为D组76例(左室肥厚消退),E组53例(左室肥厚未消退)。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年龄及Nt—ProBNP、LAD、IVST、LVMMI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的发生与以下指标呈正相关:年龄、Nt—ProBNP、LAD、LVEDD、IVST、LVPwr及LVMMI。与E组比较,D组的Nt—ProBNP、LAD、LVEDD、IVST、阵发性房颤发生率及ACEI、ARB的使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及左房扩大会加大房颤的发生几率,BNP的高低也对患者的左室肥厚及房颤有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