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七皂苷药物动力学及体内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  朱春燕 《中南药学》2005,3(1):32-35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与人参同为名贵的古老中药,对心血管、血液、免疫系统及代谢均有一定药理作用.三七总皂苷[1](total saponins of Pnanx notoginseng,PNS)为三七根茎的有效部位,主要是达玛烷型20(S)-原人参二醇型(ppd)和20(S)-原人参三醇型(ppt)四环三萜皂苷,不含齐墩果酸型皂苷,单体的含量和比例与人参亦不同.本文对三七皂苷的药物动力学、体内代谢及其代谢产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三七是五加科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又名田七、金不换。味甘微苦,性温。化学成分主要是皂苷类和黄酮类,皂苷类含量约12%。生用能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的主药。三七促进造血、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免疫调节等功效。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用药情况,现对三七的药理作用做一浅述。1血液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等,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滋补、强壮、补血、消肿镇痛、止血散瘀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等.三七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为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含量高达12%[1].  相似文献   

4.
三七茎叶是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茎叶,是三七的副产物.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茎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如:皂苷类、黄酮类、维生素、氨基酸等;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抗焦虑,抗抑郁,抗骨质疏松,抗糖尿病,抗癌,保肝,抗衰老、预防肥胖等.目前,对三七茎叶化学...  相似文献   

5.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滋补强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等功效,是被广泛应用的补益类传统中药材之一。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等是三七总皂苷的主要活性单体。近年来,一些新药的研制开发常以三七特有的皂苷成分三七皂苷R1作为重要指标,也有大量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三七皂苷R1对心脑血管疾病等诸多系统疾病具有防治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对近年来有关三七皂苷R1药理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三七茎叶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的干燥茎叶~([1])。三七茎叶性温味辛,主要用于止血、消肿和定痛,用于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跌打肿痛和偏头痛等症,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茎叶皂苷(Panax notoginsegnoside of the leaves,PnGL)。与传统入药部位三七根皂苷相比,三七茎叶皂苷药理活性和作用相似~([2]),但所含化学成分却差别迥异。对三七茎叶的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是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几乎不含原  相似文献   

7.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蒲清荣  稅丕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04-3705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苦、微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及三七氨酸,其中三七总皂苷(PNS)在块根中的含量可达到12%。近年三七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在抗肿瘤和治疗肝肾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三七茎叶是五加科人参属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干燥茎叶,是三七的副产物。现代研究表明,三七茎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如:皂苷类、黄酮类、维生素、氨基酸等;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抗焦虑,抗抑郁,抗骨质疏松,抗糖尿病,抗癌,保肝,抗衰老、预防肥胖等。目前,对三七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较为详尽,但药理活性的研究大多以总皂苷为主,且相关药理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三七茎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今后对三七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有效利用副产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品标准》2012,(3):235-237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茎经加工制成的三七总皂苷配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1、Rh1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劼 《天津药学》2005,17(4):17-19
目的同时测定提取三七总皂苷后的母液中人参皂苷Rg1、Rh1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Rh1的含量.色谱柱Merck Li Lichro CART(r)C18(125 mm×4 mm,5μm,德国).流动相乙腈-水(1981、1981、4060、1981和1981)用80min的时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用外标法计算.结果三七总皂苷母液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为23.07%,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49%;人参皂苷Rh1的含量为12.05%,平均回收率为98.718%,RSD 0.42%.结论提取三七总皂苷后剩余的母液中人参皂苷Rg1、Rh1的含量仍然很高,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抗体是骆驼来源的一种轻链缺失的抗体,具有与单克隆抗体相似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和亲和力,此外还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好、易于制备等优点,因而具有巨大的生物医药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制备出了高纯度的EGFR纳米抗体(antiEGFRnano)。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证明,重组的EGFR纳米抗体具有显著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活性,这为靶向EGFR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分析王不留行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增殖、迁移和黏附的有效部位。方法SRB法测定药物干预细胞增殖的IC50和药物作用时间与药效学的关系;划线灼伤法研究细胞迁移;体外基质胶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HE染色观察药物对细胞染色体的影响。结果王不留行有效部位对HMEC增殖抑制的IC50为3.60mg.L-1,加药4h后起作用。加药48h后HMEC迁移受到明显抑制(迁移率为40.33%,对照组迁移率为77.68%)。加药组细胞黏附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王不留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黏附,因此具有潜在的价值用于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实质及非实质细胞分离和质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分离肝实质细胞及非实质细胞的合理条件。方法 应用胶原酶 /蛋白酶E消化分离和低速离心技术 ,以细胞活率、细胞产量和细胞纯度等指标检测细胞质量。结果 在 37℃ ,0 5g·L-1的胶原酶作用 30min ,80 0r·min-1离心条件下 ,肝实质细胞产量 (98× 10 9± 4× 10 9·L-1)、纯度 (97%± 2 % )和活率 (>90 % )最好。胶原酶和蛋白酶E合用 ,肝非实质细胞产量最高 (2 8 6× 10 9± 3 7× 10 9·L-1) ,Kupffer细胞纯度合理 (16 0 %± 3 5 % ) ,且Kupffer细胞含量符合体内正常分布。结论 本实验方法分离细胞对于进一步研究肝实质 ,尤其肝非实质细胞功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tetrabutylpropanediamine,TBP)对人骨髓瘤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用于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用于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分析DNA片段化,Western blot用于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技术用于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TBP明显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分析发现,TBP干扰细胞周期,导致G1和G2期细胞比例升高,但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同时凋亡细胞数量大幅增加。TBP处理后,细胞染色体DNA出现凋亡细胞典型的DNA片段化现象,细胞质中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TBP具有抑制人骨髓瘤MG63细胞增殖的药理活性,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提示TBP具有用于临床骨髓瘤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参总甙及单体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总甙、人参皂甙单体对脐血CD34^ 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用MethoCult^TM H4435半固体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总皂甙(GS)、Rgl、Rbl,计数CFU—E、BFU—E、CFU—GM集落。结果:GS、人参皂甙单体Rg1、Rb1具有刺激脐血CD34^ 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人参皂甙单体的作用优于GS。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对脐血CD34^ 细胞集落刺激不同,但其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GS的最佳浓度为50mg/L,Rg1和Rb1最佳浓度为5mg/L。高浓度的GS、Rgl、Rb1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但并不显示抑制作用。结论:人参总甙、人参皂甙单体能促进造血干或祖细胞增殖,并且能诱导定向分化,具有类似生长因子和协同生长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新型化合物F-2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520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肺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化合物对H520细胞迁移的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化合物刺激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细胞迁移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化合物对H52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和时间呈依赖性关系。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并且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处理H520细胞后可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法结果显示,化合物可诱导H520细胞发生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上升,并且增加了BaX/BcL-2蛋白表达比率。结论:化合物能够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EMT过程,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是当今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肺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放疗化疗。但是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抗药性在一些肿瘤靶向性药物中逐渐显现。因此,亟需新的抗肿瘤药物。天然产物是小分子新药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对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过程中发现D261(从固体发酵物中提取,纯度大于95%)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且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因此,本文对D261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及其相关机制作了初步  相似文献   

19.
B,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染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B,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染色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发现B细胞表型标志的CD20和CD74细胞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染色阳性率达88.2%~100%,但CD74特异性不强,而CD20表现出高度的特异性,交叉反应性为0%,T细胞表型标志的CD45RO,CD43和CD3对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染色阳性率达85.7%~100%,但CD45RO和CD43特异性不强,而多克隆性的CD3仅与5.9  相似文献   

20.
刘翠兰  李建军  赵娣  李承龙  邱长云  刘松 《天津医药》2021,49(11):1126-1132
目的 探讨尿石素C(UC)对胶质母细胞瘤(GBM)U251和U87 MG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U251和U87 MG细胞分为0、20、40、80、120和160 μmol/L UC处理组,通过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24、48和72 h时增殖率。将细胞分为0、40、80和120 μmol/L UC处理组,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4 h和48 h时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24 h时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时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0 μmol/L组比较,U251细胞中不同浓度UC组于48 h开始增殖率均降低,而U87 MG细胞中40 μmol/L及以上浓度组于48 h时增殖率开始降低(P<0.05)。与0 μmol/L组比较,40、80和120 μmol/L组U251和U87 MG细胞的克隆形成率、24 h和48 h时的细胞迁移能力和24 h时的细胞侵袭能力降低,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0 μmol/L组比较,120 μmol/L组U251和U87 MG细胞凋亡率均增加,40、80和120 μmol/L组U251和U87 MG细胞周期均阻滞在S期(P<0.05)。与0 μmol/L组比较,40、80和120 μmol/L组U251和U87 MG细胞中p-AMPK和p-p38 MAPK水平均升高,80和120 μmol/L组U251细胞中p-ERK水平升高,但仅120 μmol/L组U87 MG细胞p-ERK水平升高(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UC可抑制GB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ER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