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初次就诊诊断的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d)治疗,联合组给予辛托伐他汀(40mg/d)和依折麦布(10mg/d)联合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的HDL-C水平上升,差异无统计学;LDL-C的调脂幅度和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辛伐他汀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ACS患者的血脂,并提高其达标率,优于单用辛伐他汀.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联合可应用于ACS的初始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对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辛伐他汀组和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TC、HDL-C、LDL-C和Apo-B等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TC、HDL-C、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依折麦布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对TC、LDL-C、HDL-C和Apo-B的调节作用均比分别单用更显著(P<0.05).治疗12 w后,联合组调节TC代谢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组单独用药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的高危患者而言,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弥补他汀类药的降脂局限性,在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或单一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依折麦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迅速、持续的降脂治疗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依折麦布作为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脂水平,提高降脂达标率。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VYTORIN10/20)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的合剂,含依折麦布10 mg及辛伐他汀20 mg,在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类对LDL-C未达标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ACS出院四周后LDL-C未达标患者,通过spss13.0随机号分为双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40mg qn)(n=180例)以及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 qn加用依折麦布10mg qd)(n=204例)。比较两组治疗12周对LDL-C未达标的ACS患者炎症因子hsCRP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TC、LDL-C明显低于双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且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双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治疗后12周后hsCRP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肝损害、肌损害发生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双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结论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达标的ACS患者,联合依折麦布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提高LDL-C达标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脂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1例,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组及单用辛伐他汀治疗组,进行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的变化率、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明显上升(P0.05)。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TG有进一步的下降,其中TC、LDL-C的变化率,达标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HDL-C虽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用辛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首次接受PCI的T2DM合并UA患者100例,分为瑞舒伐他汀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1次/d及瑞舒伐伐他汀10 mg、1次/d。PCI术前和术后1年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和肌酸激酶(CK)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PCI术后1年支架狭窄发生率和LDL-C达标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TC、LDL-C水平、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瑞舒伐他汀组(均P<0.05),LDL-C达标率高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因肝功能受损、CK升高或肌痛而停用降脂药物。结论 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相比,联合使用依折麦布可以更好地降低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治疗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42例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d),观察治疗12周后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全部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与用药前比较P〈0.01。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TG进一步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HDL—C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AST、ALT和CK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并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8.
杨栋  苏慧 《心功能杂志》2013,(5):566-56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但血脂仍未达标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高剂量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d;试药组为联合用药组:依折麦布10mg/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TC、LDI。一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P〈0.01);与高剂量他汀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TC、LDL—C下降更明显(P〈0.05);而肝损害及肌溶解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增加。结论: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低LDL—C效果,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400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4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Ⅰ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治疗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治疗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于降脂治疗后3、6、12个月测定血脂4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水平。结果(1)4个组治疗后3、6、12个月后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治疗Ⅲ组较对照、治疗Ⅰ组、治疗Ⅱ组3组LDL-C、TG、TC水平下调(P<0.05);4组间HDL-C上调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Ⅰ组间LDL-C、TG、TC、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Ⅱ组较对照、治疗Ⅰ组两组LDL-C、TG、TC水平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治疗Ⅲ组HDL-C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10 mg依折麦布组患者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单用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低剂量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赵宝莲  王崇振 《心脏杂志》2018,30(6):687-690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脂代谢和预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患者降脂治疗方案不同,将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90例,患者降脂治疗前后均行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TC、LDL-C和hs-CRP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血清TC、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TC[(3.0±0.8)mmol/L vs.(4.2±0.9)mmol/L,P<0.05]、LDL-C[(2.0±0.8)mmol/L vs.(2.4±1.0)mmol/L,P<0.05]和hs-CRP[(2.6±5.0)mg/L vs.(3.7±4.5)mg/L,P<0.05]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7%vs.18%,P<0.05]。 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更好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血清TC、LDL-C和hs-CRP水平,同时减少短期MACCE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中 ,辛伐他汀不同剂量调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CHD的 114例患者 ,随机 (计算机数字表 )、开放分为辛伐他汀 2 0mg组 (n =5 8)和 10mg组 (n =5 6 ) ,年龄 40~ 86岁 ,平均年龄(6 0 .7± 9.7)岁。均为每晚服药 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 6、12、2 4周空腹采静脉血清 ,以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甘油三酯 (TG)以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1)用药第 6周始 ,两组TC和LDL C均比用药前明显下降 ,且一直保持到用药 2 4周末 (P均 <0 .0 5 )。 (2 )第 6、12、2 4周的TC、LDL C水平 ,在 2 0mg组比 10mg组明显低 (P <0 .0 5 )。 (3) 2 4周TC达标率 ,2 0mg组明显高于 10mg组(78.2 %比 5 2 .9% ,P <0 .0 5 )。 (4 )两组间谷丙转氨酶 (ALT)升高等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2 0mg辛伐他汀能够安全而且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 C水平 ,使更多的CHD患者的血清胆固醇达到理想标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辛伐他汀不同剂量调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CHD的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第6、12、24周空腹采静脉血清,以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肌酶以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用药第6周两组患者的TC和LDL-C均比用药前明显下降,且一直保持到用药24周末(P<0.05).第6、12、24周的TC、LDL-C水平在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24周TC达标率(82.8%比64.9%,P<0.05)和LDL-C达标率(83.0%比64.9%,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肌酶升高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40mg辛伐他汀能够安全而且更有效地降低 TC和LDL-C水平,使更多的CHD患者的血清胆固醇达到理想标准水平,老年患者亦可耐受此剂量.  相似文献   

13.
辛倩  单兆亮 《心脏杂志》2012,24(3):388-39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5月~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药组采用依折麦布(10 mg/d)联合辛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单独使用辛伐他汀(40 mg/d)。在服药前、用药4周、用药8周时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结果: 与用药前基线水平相比,两组用药4周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8周均进一步下降(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8周TC、LDL-C下降水平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CK在用药后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能更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不同剂量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指标及尿酸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入选ACS患者81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小剂量联合治疗组(A组)、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常规剂量联合治疗组(B组)及单用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进行1周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尿酸(UA)、血脂的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hs-CRP、WBC、N及UA水平较治疗前均呈降低趋势,A组与B组治疗前后hs-CRP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中均无因不良反应退出实验的患者。结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小剂量联合治疗同常规剂量联合一样能明显抑制ACS的炎性反应,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依泽替米贝/辛伐他汀联合用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稳定使用辛伐他汀20mg的182例冠心病患者按数字法被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90例,依泽替米贝10mg+辛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组(92例,辛伐他汀40m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评估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TC/HDL-C)、LDL-C<2.6mmol/L的病人比例等指标.结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LDL-C(-15.9%比-27.6%)、TC(-10.46%比-18.7%)和TC/HDL-C(-9.7%比-19.4%)等指标下降幅度更显著,LDL-C<2.6 mmol/L的比例(40.2%比74.4%)显著升高,P<0.05~0.01.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单独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未能达到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的患者来说,联合依泽替米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中的调脂疗效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作用。方法选择北京军区驻京部分离退休老干部综合干预中TC控制未达标者,且从2002年6月~2006年12月服用辛伐他汀10~20 mg/d的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245例作为辛伐他汀组。同期未进行综合干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及高危患者221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研究结束时辛伐他汀组TC、LDL C、TG分别下降了21.24%、34.09%和18.44%(P<0.01),HDLC下降了3.10%(P>0.05);对照组TC、LDL-C分别下降了3.11%、4.34%(P<0.05),TG下降了10.50%(P>0.05),HDL-C下降了10.24%(P<0.01)。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TC、LDLC分别下降了18.13%、29.75%(P<0.01),TG下降了7.94%(P<0.05),HDL-C上升了7.14%(P<0.01);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了43.21%(P<0.05),脑卒中危险性降低了35.58%(P>0.05)。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在老年血脂异常人群中的调脂效果显著,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干一科住院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对照组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C、TG和LDL-C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组中,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TC、TG和LDL-C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C[(4.10±1.24)mmol/L]、TG[(1.64±0.75)mmol/L]和LDL-C[(2.33±0.75)mmol/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降脂治疗后,对照组LDL-C的达标率为46.7%,治疗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可达到强化降脂的效果,疗效优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5mg,10mg,20mg)的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共入选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辛伐他汀5 mg组、辛伐他汀10 mg组、辛伐他汀20 mg组、每组20例,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5 mg、10 mg、20 mg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分别降低9%,18%,2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12%、24%、35%),不同剂量组间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 mg、10 mg、20 mg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FMD[5mg:(3.41±2.99)%VS(7.46±5.11)%;10mg:(3.76±3.01)%比(7.98±4.92)%;20mg:(3.59±3.47)%比(8.09±6.10)%;P均<0.01]。但三组之间FMD的变化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FMD的改善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辛伐他汀5 mg、10 mg、20 mg治疗8周后,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时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时效关系。方法共入选3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每天服用辛伐他汀20mg,进行1年随访。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血糖以及心肌酶学的变化。结果完成50周随访的25例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20mg/d)服后2周、4周、8周、12周及50周可分别使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18.9%、24.3%、29.0%、30.1%、29.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20.1%、26.8%、34.7%、36.0%、35.2%。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F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2周:64%,4周:95%,8周:123%,12周:179%,52周:142%(2周、4周P<0.05;8周、12周、52周P<0.01)。FMD的改善与血清TC和LDL-C降低水平无显著相关,而与基础FMD有关。所有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2周时,血管内皮功能即有改善,8~12周达高峰,长期治疗能产生持续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co-administering ezetimibe with on-going simvastatin treatmen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plus on-going simvastatin in achieving an LDL-C treatment target of < or = 2.60 mmol/l (100 mg/dl)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Men and women (age > or = 18 years) with documented CHD and on a stable dose of simvastatin 10 mg or 20 mg for at least 6 week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After a 4-week simvastatin 10 or 20 mg plus placebo and diet run-in period,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randomization if LDL-C > 2.60 and < or = 4.20 mmol/l and triglycerides (TG) < or = 4.00 mmol/l. 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a double-blind comparative study with ezetimibe 10 mg co-administered with on-going simvastatin 10 mg or 20 mg (n=181) versus placebo to match ezetimibe co-administered with simvastatin 10 mg or 20 mg (n=191) for 6 weeks. RESULTS: At baseline, mean LDL-C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he ezetimibe (3.14 mmol/l) and placebo (3.19 mmol/l) groups. With the addition of ezetimibe or placebo to on-going simvastatin therapy,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achieving the LDL-C goal of < or = 2.60 mmol/l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p < or = 0.001) greater in the ezetimibe group (74.3%) than in the placebo group (16.7%). The addition of ezetimibe to on-going simvastatin treatment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ly (p < or = 0.001) larger mean percent reduction in LDL-C from baseline (25.2%) compared with placebo (0.9%). Ezetimibe was generally well tolerated compared to placebo when added to on-going simvastatin treatment. CONCLUSIONS: Co-administering ezetimibe with on-going simvastatin 10 or 20 mg treatment allowed more hypercholesterolemic patients with CHD to reach the LDL-C treatment target of < or = 2.60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