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不仅能使双肺分隔,还能在术中使用单肺通气,为术者提供良好的视野,近年来日趋普及。我科共使用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635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直接喉镜辅助下改良气管插管方法在非困难气道患者双腔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胸科单肺通气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常规方法组(A组)和改良方法组(B组),每组30例。A组常规方法、B组改良方法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定位成功率、插管期间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均100%及一次性定位成功率(A组86.7%,B组9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咽痛、声嘶发生率(0.33%、0%)较A组(23.3%、1%)降低(P<0.05)。B组T2-3时HR、MAP较A组降低(P<0.05)。A组T2-4时、B组T2时HR、MAP较T0时升高(P<0.05),B组T3-4时HR、MAP与T0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腔气管导管改良插管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循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正>在临床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的常用方法包括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支气管封堵器、支气管堵塞等。DLT因其具有肺隔离有效、便于双侧吸引及行支气管镜检查等特点,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DLT管径较粗,由于其特殊形状及曲度,在插管时往往需旋转2次,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如定位不准确则需要反复进退导管调整,对气道的损伤和刺激较大,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同时DLT位置不正确也是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导致低氧血症的最常见原因[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对双腔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记录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入后3 min( T2)、拔管前1 min( T3)、拔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 MAP)以及心率( 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呛咳、咽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间点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能有效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术后呛咳和咽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的通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杰衡  张国根  高峰 《广东医学》2001,22(8):710-711
目的 比较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差异。方法 14例ASAⅠ-Ⅱ级患者进行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和单腔气管导管通气,潮气量(VT)定为10,7.5和2.5ml/kg,相应的呼吸频率为10,13,20和40次/min,分别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AP)、气道平台压(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各个潮气量阶段两种通气方式之间的PETC2,PaCO2,PAP及P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 使用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对于肺胸顺应性较差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会影  费昱达  权翔 《北京医学》2023,45(6):512-515
目的 探讨单双肺气道压差值(airway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lung and two lung ventilation,ΔP)指导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 DLT)插管定位的效率及肺隔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拟在单肺通气下手术的患者396例,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fiber optical bronchoscopy, FOB)组和ΔP组,每组198例,FOB组采用FOB定位DLT,ΔP组采用ΔP定位DLT。比较两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DLT插管时间、SpO2及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结果 396例患者中,男203例,女193例,年龄36~69岁,平均(56.8±4.8)岁。ΔP组侧卧位后DLT调整时间短于FOB组[(37.73±14.06)s比(51.76±15.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LT插管时间、SpO2、肺塌陷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ΔP具有...  相似文献   

7.
8.
随着胸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范围和适应证不断增宽,单腔管很难满足手术要求,通过学习开展双腔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OLV)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手术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本组术前ASAⅠ~Ⅱ级18例,Ⅲ级4例.9例为开胸直视下完成手术,其余13例均在电视胸腔镜(VATS)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在肥胖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可行性。[方法]60例择期例行右侧胸科手术患者,体重指数25~50,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Ⅰ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Ⅱ组)。Ⅰ组通过单腔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Ⅱ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胸膜打开后40分钟血气分析、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拔管后用纤支镜观察声带损伤情况和声音嘶哑情况,随访肺不张,肺部感染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插管时间、声音嘶哑和声带损伤发生率,明显短于Ⅱ组(P<0.05)。Ⅰ组术中吸引分泌物时间大于Ⅱ组(P<0.05)。两组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外科术野暴露程度,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均能应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在肥胖患者中应用单腔气管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及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和声音嘶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腔和双腔管气官插管全身麻醉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有多汗症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结果:在麻醉诱导插管时间方面,对照组要明显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的时长方面,对照组要明显小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平均氧饱和度方面,两组患者均出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双肺隔离良好,但操作费时,费用高,气道损伤大;单腔气管插管操作简单,费用低,气道损伤小,无术后插管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手术中双腔气管导管(DLT)麻醉技术及管理。方法择期胸腔手术患者247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先用听诊法定位,不能确定者经纤支镜(FOB)定位引导。观察DLT到位成功例数,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及原因,单肺通气时间。结果 206例插管后经调整顺利到位,41例经FOB定位引导气管导管到位。术中46例(18.6%)欠满意,需采取间断双肺通气,其中15例有明显痰液,31例需要调整气管导管深度,经FOB重新定位或吸痰处理症状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时间为(112±23)min。结论 DLT麻醉技术为胸腔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操作条件,能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防止患肺对健肺的污染,但术中应密切观察,单肺通气经调整仍不能满意后应及时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技术(lung isolation technique)是胸外科手术常用呼吸管理方法,其将左、右两侧肺通气路径分隔开,可选择性进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并能防止病侧肺血液、痰液流入健侧,同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我院自2009年对开胸患者中22例以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r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麻醉行肺隔离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单腔双囊气管导管(Univent导管)是在单腔管外侧附有一根标有刻度可移动的、前端带套囊的支气管堵塞导管组成[1]。本文将单腔双囊气管导管用于肺部手术,并与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作比较,观察对气道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肺  相似文献   

15.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岚 《中原医刊》2007,34(1):50-51
目的 分析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肺癌手术麻醉的优缺点。方法 对60例肺癌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时的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1次即插管成功者46例,2-3次成功者12例,反复试插均不成功后改单腔管者2例。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低氧缺血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纠正。结论 在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这种麻醉方法的优点很多,但是要警惕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防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麻醉的安全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16.
CT测量气管内径对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测量的气管内径对双腔支气管(DLT)插管的指导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胸外科手术需行左侧DLT插管的成年病人100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测定每个病人胸骨角平面气管内径值,根据气管内径值插入左DLT,以FOB定位或引导插管、采用"气泡溢出法"和"主支气管套囊压力测定法"判断DLT型号的合适性和插管的准确性.结果 合适的左DLT型号与CT测量的气管内径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92.结论 CT测量的气管内径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有指导作用,可根据气管内径测量值指导选择左DL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169例胸外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有11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改为低流量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余158例均在双腔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使用成功率为93.50%.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的单肺通气管理是该麻醉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双腔支气管插管可进行单肺通气并分别吸引两侧肺内分泌物,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因传统的确定双腔管位置的方法较为繁锁;需在两侧分别通气时用听诊器反复听诊双侧肺呼吸音或用纤支镜确定导管位置。故我院自2002年开始尝试用漏气法检测双腔气管导管(Robert shaw双腔管)位置,方法较为简便,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军利  刘有才  王宁  刘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0,(3):72-72,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胸科麻醉时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行肺隔离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8例,麻醉诱导后插入DLT,用听诊法定位。观察插管对位成功例数,摆体位后或手术中需调整DLT位置的例数,单肺通气的时间。结果 47例插管一次到位,占总例数的69%。2例定位失败,占2.9%。侧卧后或手术中有6例需要调整深度,占9.1%。单肺通气的时间(62±15)min。结论应用DLT插管可隔离两肺通气,有利于手术野暴露。若遇单肺或双肺呼吸音听不清,如肺大泡(或合并气胸)的病人,常使肺部听诊法定位失败。插管后改变体位应保持头部、颈部、躯干部位的相对位置与平卧位一致,尽量避免DLT在气管内的位置移动。手术中气道压力和SPO2变化对判断DLT位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多次调整DLT仍无法行单肺通气时,应小心施行双肺通气,以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采用Robertshaw双腔管行胸内手术的麻醉经验,认为该管与早期使用的carlens管和white管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管腔截面积较大,便于吸痰和呼吸管理等优点;并对使用该管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