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皮肤瘢痕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中草药》2018,49(1):58-61
皮肤瘢痕是由各种创伤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的统称,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伴发产物。现皮肤瘢痕动物模型多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皮肤瘢痕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皮肤瘢痕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69-173
目的:基于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对目前现有的变应性鼻炎模型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通过整理分析中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表现,总结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特点及造模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症状特点,对现有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程度进行探讨,明确其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在一定程度虽反映了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但缺少能反映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特点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无法充分体现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病因的动物模型。结论:探索能进一步反应变应性鼻炎临床病症特点,体现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病因,复制出能更加吻合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多发病证,现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主要是病理模型,且以西医的诊断指标为主,兼顾中医证型特点。在基于对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经大量动物实验验证,形成了慢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规范(草案)。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现乳腺增生模型有根据内分泌激素失调引起的病因性动物模型,也有针对症状设计的动物模型。基于对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现有前列腺增生模型多为病理性,且以西医指标为主。在基于前列腺增生模型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及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相似文献
7.
痛经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痛经为常见妇科疾病,一般在女子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具有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有时会痛引腰骶,严重者可出现剧痛难忍,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昏厥逆等。现痛经动物模型为病理模型,且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痛经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分析及对其现有动物模型的大量实验研究,形成了如下痛经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相似文献
8.
子宫发育不良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发育不良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因发育过程相关激素低下导致,主要表现为经迟、月经稀少、痛经、甚至发展为闭经,婚后常表现为不孕等。现子宫发育不良模型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在基于对子宫发育不良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及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子宫发育不良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相似文献
9.
10.
烧(烫)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烧(烫)伤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症,多由高温、高热等物理烧灼或高能射线辐照所致。现烧(烫)伤动物模型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基于对烧(烫)伤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及对现有动物模型大量实验研究,形成如下烧(烫)伤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炎敏对动物炎症模型的影响及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制成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模型 ,局部涂抹鼻炎敏 ,观察鼻炎敏对动物炎症模型的影响 ;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将鼻炎敏灌胃给药 ,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用不同剂量的鼻炎敏及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P <0 .0 5或 0 .0 1)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模型组鼻黏膜大量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 ,并伴肥大细胞脱颗粒 ;用药组及空白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结论 鼻炎敏滴鼻剂有明显的抗急性炎症作用 ,且能效地抑制炎症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汇聚 ,稳定了细胞膜 ,防止其脱颗粒。 相似文献
12.
Zinka Matkovic Visnja Zivkovic Mirna Korica Davor Plavec Silva Pecanic Neven Tudoric 《Phytotherapy research : PTR》2010,24(2):175-181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M)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 AM is an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herbal and mineral complex (HMC) registered in Croatia as a food supplement Lectranal®.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6‐weeks,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nd conducted in 48 adult patients with a moderate to severe SAR. The treatment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the mean change in the symptom score (TSS), quality of life (QoL), specific serum IgE and IgG, nasal eosinophils, and physicians' and patients' global evaluation. Compared to placebo, HMC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rhinorrhea while for other primary efficacy variables the treatment groups did not differ. In contrast, investigators and patients equally judged the treatment with HMC as more efficacious. In addition, the analysis of changes from baseline inside the groups for TSS, QoL, and 4 main symptoms of SAR were strikingly in favor of the ac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AR due to weed pollen allergy HMC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imary variables, reflective TSS and QoL. The stud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ositive signals indic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the HMC in patients with SAR which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in larger, multicentre trials with more patient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法。[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以针灸为主)与对照组(80例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针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概况.指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相对缺乏,提出借助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更深入系统的机理研究,以期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良好疗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辛芩片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辛芩片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模型,研究辛芩片剂(细辛、荆芥、抗风、白芷等)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并与辛芩颗粒剂进行同步比较.结果:与空白溶媒组比较,辛芩片剂(3g生药·kg-1)能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5),而辛芩片剂(6g生药·kg-1)能明显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同时辛芩片剂与辛芩颗粒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没有差异(P>0.05).结论:辛芩片剂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抑制炎性水肿和拮抗组胺的作用,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动物模型的Th1/Th2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本研究通过玉屏风散治疗对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了解其对Th1和Th2及其平衡的影响。方法:8周龄Balb/c小鼠经OVA全身和鼻部局部致敏激发制作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早期干预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玉屏风散提取物2,500 mg/kg,7天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脾脏Th1和Th2细胞以及鼻部病理改变。结果:动物模型组Th2细胞表达显著增高(9.86±1.40);玉屏风散治疗组Th2表达显著下降(3.41±0.72,P<0.01);中药干预组也可保护OVA诱导的Th2细胞早期表达增高(6.27±1.21,P<0.05)。本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可抑制Th2介导的上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F=30.53,P<0.0001)。结论:本研究证明玉屏风散对Th2介导的上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治疗作用,该方剂能提高Th1/Th2比值和抑制Th2细胞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7.
总结俞景茂教授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经验。俞教授认为本虚标实、寒热夹杂为其病机特点,宜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结合疏风活血为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特禀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50例特禀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10次。分别在针刺前、针刺10次后对相应症状、体征、疗效进行评分。应用SPSSl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针刺治疗特禀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并评估病程及生活方式对针刺疗效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15例(30.O%),有效27例(54.O%),无效8例(16.O%),总有效率为84.O%。病程、高蛋白饮食、高脂饮食、居住环境的差异对针刺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针刺治疗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特禀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中喷嚏症状改善最佳;临床总疗效与病程、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居住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窍鼻炎片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每组10只。采用OVA复制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干预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干预14 d后,比较干预前后各组大鼠行为学积分、血清IgE、IL-4含量及鼻黏膜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预后各组行为学积分、血清IgE含量(辛芩颗粒组13.30±4.76μg/mL、通窍鼻炎片组11.45±5.27μg/mL、高剂量10.78±5.32μg/mL、中剂量8.10±6.16μg/mL、低剂量13.56±3.41μg/mL)、血清IL-4含量(辛芩颗粒组20.03±3.91 pg/mL、通窍鼻炎片组17.26±8.02 pg/mL、高剂量14.84±7.37 pg/mL、中剂量14.40±5.22 pg/mL、低剂量15.91±6.93 pg/mL)较模型组(19.42±2.97μg/mL、30.60±4.83 pg/mL)均有降低(P<0.01);中剂量组的行为学积分和血清IgE、IL-4含量较辛芩颗粒及通窍鼻炎片明显降低(P<0.01,P<0.05);干预各组鼻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中剂量组对组织的修复效果突出。结论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有显著干预作用。降低血清IgE、IL-4含量,减少鼻黏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从而缓解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症状,可能是该方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