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斑块性质评估是颈动脉狭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中选择干预方式的决定性环节。目前对于斑块易损性的客观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病理诊断仍然是最可靠的评估手段。近几年,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评估斑块易损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9例为AIS组,选取同期非脑卒中住院患者88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管腔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将AIS组分为狭窄率≥50%亚组及50%亚组,比较2亚组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的检出率。比较AIS组不稳定斑块和非不稳定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IS组颈动脉多发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及管腔狭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颈动脉狭窄率≥50%亚组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狭窄率50%亚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男性、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饮酒是AIS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是AIS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与AIS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易损斑块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致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超声表现具有异质性。联合应用多模态超声技术可通过多种超声表现分析斑块内成分、评估其易损性,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潜力。本文就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和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或破裂也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本文对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相关影像学技术的比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采用Itoh 5分法对斑块RTE图像进行评分,并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弹性图彩色编码显示斑块脂质坏死核心为绿色,纤维为蓝色,钙化为蓝白色,出血/血栓为绿色、红绿色相间、蓝绿色相间。60例中,纤维斑块12例,粥样斑块24例,斑块内出血/血栓9例,复杂斑块15例。弹性成像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75%(45/48)、83.33%(10/12)、91.67%(55/6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45/47)、76.92%(10/13),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62、0.07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斑块、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经超声证实的颈动脉斑块致狭窄(狭窄率≥50%)患者,根据近6个月内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症状组(n=53)及无症状组(n=62)。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患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颈动脉狭窄率、斑块表面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表面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Y=-4.914+2.272X1+2.354X2(X1为斑块表面形态,X2为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其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CEUS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预测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价值。方法对150例首次临床诊断IS且伴颈动脉斑块患者行CEUS,根据随访12个月是否出现IS复发分为复发组(n=64)和未复发组(n=86);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包括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基线强度、强度峰值、增强强度值(EI)、上升时间、斜率及强度比值(Ratio)的差异,分析IS复发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法分析TIC相关参数预测IS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斑块强度峰值、EI值、斜率及Ratio值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I值、Ratio值和高血压为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EI值、Ratio值预测IS复发的AUC分别为0.81、0.80(Z=1.13,P=0.26)。结论CEUS能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其密度,对预测IS复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MRI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价值。方法系统检索2017年10月前发表的与MR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相关,并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的中、英文研究文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参考Cochrane协作网所推荐的内容确定。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QUADA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篇,共包含81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95%CI为(0.80,1.27),比值比(OR)为1.01,Z值为0.06,P值为0.95;识别钙化成分的95%CI为(0.64,1.11),OR为0.85,Z值为1.19,P值为0.23。结论 MRI用以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核心及钙化成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相关病例资料,以4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不稳定组,以5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剪切波弹性超声参数(最小弹性模量值、最大弹性模量值、平均弹性模量值)和应变性弹性成像参数[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MRI斑块特征及临床因素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超声筛选颈动脉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患者43例,所有患者行核磁共振黑血成像检查,分析MRI斑块特征及其他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43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5%~50%,随访时间1.9~19.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脑梗死患者共4例。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MRI的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明显关系(OR=297.797,95%CI=2.638~33620,P=0.018),而其他斑块特征及临床因素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斑块内出血者较无斑块内出血者的中位无脑卒中时间明显缩短(14.3个月vs. 18.6个月,P=0.001);有冠心病者较无冠心病者的中位无脑卒中时间也明显缩短(12.1个月vs. 18.7个月,P=0.029);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内出血(HR=18.2,95%CI=2.7~123.3,P=0.003)及冠心病(HR=27.4,95%CI=1.6~464.3,P=0.022)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颈动脉狭窄≤50%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斑块内出血与冠心病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使用方法是血管内膜剥脱术及动脉支架植入术,而监测手术疗效、评估血管再狭窄等并发症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超声以其廉价、实时、动态、可重复性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血管重建术后监测。本文对血管重建术后超声监测及血管再狭窄的超声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动脉颅外段(ECCA)斑块的检出效能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的评估能力。方法对48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硬化及狭窄患者行CDFI及MS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判断的差异。结果CDFI与MSCTA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评价斑块稳定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8)。结论CDFI及MSCTA均可准确检出斑块,无创、有效地评价易损斑块,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老年组(n=149)。结果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狭窄、闭塞及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9.39%、80.85%、87.1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颈外动脉瘤并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头晕8天,伴恶心、呕吐、乏力;高血压约10年,否认冠心病及糖尿病史.高频超声:双侧颈动脉硬化并多发粥样斑块形成,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见一瘤样结构突起,约25 mm×18 mm×15 mm,其内充满斑片状实性低回声(图1),随血流冲击有轻微往返运动;与该瘤样结构相连接的甲状腺上动脉未见明显扩张,近端管腔内亦可见实性斑片状低回声(图2).CDFI:上述斑片状低回声内可见窄带状紊乱血流信号,峰值流速约150 cm/s,甲状腺上动脉未见血流信号通过.CDE:上述斑片状低回声内可见细带状血流信号(图3),甲状腺上动脉未见血流信号.DSA..右颈外动脉起始段管腔明显狭窄(图4),甲状腺上动脉显影不清.结合上述影像学检查所见,临床诊断为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真性动脉瘤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