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4号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F4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组(F4组)、使用斑马导丝配合常压灌注组(斑马导丝组),各48例。结果 F4组与斑马导丝组手术均成功进行,未行开放手术。F4组手术结石上移至肾盂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肾区严重疼痛、术后发热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斑马导丝组(P<0.05)。结论 F4号输尿管导管配合低压灌注可以提高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成功率,并有效降低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 (coronaryangiography,CAG)是心内科确诊冠心病最直接可靠的方法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采用 6F导管经股动脉途径行CAG ,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止血 2 0~30min ,术后卧床需 12~ 2 4h[1] 。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采用 4F导管经股动脉途径行CAG ,拔除动脉鞘管后压  相似文献   

3.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确诊的原发性甲亢 2 9例 ,均因不适合常规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切除、和放射性1 31 I治疗 )而采用甲状腺动脉栓塞术。其中男 5例 ,女 2 4例 ,年龄 2 1~ 5 8岁。甲状腺 °以上肿大 16例 ,且可闻及局部血管杂音。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无出血性疾患。1.2 方法 采用改良 Seldinger技术 ,由右股动脉穿刺、插管 ,导管为 4 F或 5 F Headhunter导管 ,造影剂选用非离子型 (优维显或欧乃派克 ) ,行超选择性双侧甲状腺上下动脉造影 ,每支甲状腺动脉在栓塞前先注入地塞米松 5 mg,然后再缓慢注入 35 0~ 5 0 0μ…  相似文献   

4.
肝癌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对 3 5 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E) ,即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同时应用碘化油乳剂和明胶海绵进行栓塞 ,经精心护理 ,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 5 0例中男 3 2 4例 ,女 2 6例 ,48~ 83岁 ,平均 5 8 5岁 ,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肝癌 ,病灶直径 2~ 4 5cm。1 2 方法1 2 1 穿刺、造影器材的准备 TAE常用器具为 ( 1)一般选用长 7cm ,18G薄壁穿刺针 ;( 2 ) 5~ 6F导管鞘 ,配以 4~ 5F导管和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近期、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5 6岁。PDA平均直径为 4 2 5mm(3~ 12mm) ,应用F5~F9长鞘输送封堵器封堵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果 全部患者封堵器放置成功 ,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所有的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 ,仅 1例可闻及轻微收缩期杂音 ,术后 10min胸主动脉造影显示 7例PDA完全堵闭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3~ 9个月无封堵器的移位、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结论 应用蘑菇伞形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创伤小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局麻下,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8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用5F Pigtail导管、单弯导管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将8F导引导管置于病变锁骨下动脉近端,选择合适球囊扩张狭窄部位。撤出球囊导管,将支架递送系统沿导丝送入狭窄段,路图下准确定位并释放支架。对于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将8F导引导管置于闭塞锁骨下动脉近端,用泥鳅导丝小心反复试探至通过闭塞段,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导丝始终不能通过闭塞段,则行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7~8F导管鞘,用泥鳅导丝在单弯管配合下小心反复试探逆行开通闭塞段,同法行逆行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结果 15例成功植入支架,1例未成功;支架植入后所有患者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成功植入支架的15例中有1例1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植入1枚支架,其余患者随访24个月未见再狭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见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的传统治疗是开胸手术疗法,创面大,住院时间长,病人痛苦多。与此相反,1966年Porstmann首创非手术未闭动脉导管(简称PDA)栓塞治疗方法。198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报道栓塞法关闭动脉导管14例获得成功。我院自1988年1月至9月采用经皮穿刺法栓塞未闭动脉导管19例,女性15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6~54岁,平均22.7岁;19例均一次栓塞成功,未发生任何意外和并发症,塞子材料为聚乙烯醇泡沫(PAF)。现将手术室配合PDA栓塞工作初步总结如下。一、术前准备 1.心导管检查包1只,另加3把粗头套有胶管大弯血管钳,并准备血管修补针线备用。 2.急救药品若干,以及石蜡油、肝素、氧气等物品。 3.导管:(1)血管扩张器8、12、14和16F4种,尾端接头内均有防漏瓣;(2)J型导管7F,长120cm,尾端接头内有防漏瓣;(3)网套导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2-03~2006-12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大咯血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3~81岁。肺结核10例,支气管扩张6例。大咯血标准[1]:一次咯血300ml以上或24h咯血600ml以上。1.2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4F或5FCobra导管至支气管动脉开口处,行支气管动脉造影。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当出现肺出血的直接或间接征象时,确认为病灶支气管动脉。应用3F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二级以下分支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醇颗粒(PV…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 3岁 ,半年前因胃癌在外地医院行全胃切除 ;近半个月出现上腹部不适 ,行腹部CT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 ,转入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常规置入导管后 ,DSA显示 :胆囊动脉起始于右肝动脉近端 ,肝肿瘤未见明显染色 ,呈少供血型 ,肝固有动脉远端细线样狭窄 ,范围约 1cm ,边缘毛糙 ,导管、导丝均不能通过狭窄段 ;将导管插至肝总动脉行单纯灌注化疗 ,且使药物稀释至 5 0 %缓慢推入 ,术中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术后 3天 ,患者恢复较好 ,要求出院。术后第 10天 ,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腹部持续性疼痛 ,伴有高热 ,再次入我院。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行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结果患者均置管成功,经尿激酶导管溶栓血栓完全溶解10例,中转开腹取栓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早期导管溶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及Amplatzer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器治疗小儿继发孔型ASD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女性PDA住院患者 2例 ,继发孔型ASD女性住院患者 1例 ,确诊为PDA、继发孔型VSD ,不伴其他需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分别为 3mm、5mm ,经 6及 7F导管置入AmplatzerPDA封堵器。ASD经心内球囊法测定ASD 10mm。经 7F导管置入AmplatzerASD封堵器。手术在DSA监测下进行。ASD封堵同时在TTE监测下进行。PDA术后 10min进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2 4h、3d、3、6、12月TTE和X线胸片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 1例ASD术后即时TTE检查示立即关闭。 1例PDA术后 10min降主动脉造影及 2 4h后TTE检查有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第 3天TTE检查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8月~2003年10月,我院以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16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36~68岁,其中支气管扩张8例,肺结核6例,肺癌2例,24h咯血量平均400~800m l,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1.2方法采用Seld inger技术,在X线电视监视下,将4~5F导管头端插入相应支气管动脉,行DSA造影明确诊断后,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条(2mm×5mm×10mm)栓塞,栓后造影观察栓塞情况。2结果本组患者均无下肢血栓发生;栓塞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67例采用旁置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术前均有发热,入院后抗感染对症治疗,体温正常3 d后,行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术中输尿管镜下留置5 F输尿管导管并越过结石上方,输尿管导管末端连接负压吸引,并在输尿管镜下应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结果 术后6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低热(< 38.5℃)4例,高热(38.9℃和39.4℃)2例,术后感染率为9.0%,术后2~4周拔除输尿管双J管,术后清石率为83.6%。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5 F输尿管导管负压吸引辅助6/7.5 F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可降低术后感染和尿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重症动脉导管未闭,或其他心脏畸形并存未闭动脉导管,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闭合手术。我院自1985年3月至1989年1月为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3例心脏先天性畸形并存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探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直视施行动脉导管闭合术及伴发的心内畸形矫治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主要临床资料见附表。本组病例均有劳累后心悸气促及活动受限临床症状,4例单纯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骨科患者为对照组(n=110),由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股神经阻滞导管;2019年3-12月,同法选择该院骨科患者为观察组(n=100),采用护士、医生、麻醉师三方联合规范化管理模式管理股神经阻滞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导管脱管和外渗等情况发生率。结果不同组别与不同时间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3.450,P<0.05)。在术后1.24.48 h.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别与不同时间关节活动度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79.200,P交互<0.05)。术后1.3.7d,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脱管、外渗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度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脑后循环血管支架置入并发症与其解剖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后循环动脉管径细、行程长、生理弯曲多、分支多,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相当困难.目的:分析后循环动脉解剖特征与支架置入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相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2004-11/2008-02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5例,27个后循环动脉狭窄件病变,男13例,女12例,年龄50~76岁;其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4例,V1段、V2段、V4段以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狭窄分别为1例、1例、14例、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例,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2例,狭窄程度均大于70%.Mori分型均为A型和B型.锁骨下选用白膨式支架,其他选用球扩式支架.方法:颅外段支架置入均在局部麻醉下,颅内段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若行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将8F导引导管上至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或者右侧头臂干.若经椎动脉起始部或V2段支架置入,就将6F导引导管上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若行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P1段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术,就将6F导引导管上至第二颈椎高度,甚至更高.导引导管到位后在路途下将支架输送到狭窄部位,造影确认支架到位准确后释放支架,撤F输送系统,再造影,观察支架覆盖狭窄的情况及狭窄解除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支架覆盖狭窄性病变的情况、狭窄解除的程度,支架移位、病变部位的血管破裂及支架内长血栓的情况,通过体检、CT或MR检查支架置入后脑梗死的发生.结果:27处病变中,26处为支架置入,1处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成功率达96%.锁骨下动脉起点到椎动脉开口之间的距离短,尤其右侧,导引导管固定困难,支架容易移位;椎动脉V3段相对固定、弯曲大,限制了能通过支架的长度;基底动脉分支多,支架置入或环裹扩张后容易发生分支闭塞;基底动脉尖为5分支结构易破裂出血或分支闭塞,应该作为置入治疗的禁忌证.置入并发症包插支架移位1例、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性梗死1例、血管破裂出血2例.基他患者支架置入胜利,无置入期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与持循环动脉解剖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危重症患者动脉留置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7月入住某医院ICU、CCU、神经科加护病房内有动脉留置导管的患者22例作为基线组,并于2016年3~5月另外采用循证护理的患者37例作为干预组。观察比较循证护理应用前后动脉留置导管堵管的发生率及护士对每条标准的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在动脉留置导管维护质量审查的14个标准中,10条标准的完成率得到极大提高(P0.05)。干预后重症监护患者动脉导管的堵管发生率均较基线阶段明显降低(P=0.016),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动脉留置导管维护中应用循证护理,可规范护士维护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行为,并降低患者动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总结B超引导下PICC误入动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ICC误入动脉可能原因包括:患者年龄较大、肥胖、穿刺次数较多、化疗次数较多、置管者经验不足等,根据患者置入PICC临床表现、X光定位、血气分析、血管造影确诊是否置入动脉。本组43例肿瘤化疗患者置管后可疑管道误入动脉,其中10例患者确诊PICC误入动脉,全部拔管后重新置管成功。29例患者由于胸腔压力增高导致PICC管内回血,造成置入动脉的错觉,其中11例因胸腔压力增高输液不滴,拔除PICC;18例保留PICC,做好标示,每日输液后用肝素液封管(肝素液浓度:0~10 U/m L),以防胸腔压力增高血液返流导致堵管。4例异位于左上腔静脉误认为导管置入动脉,2例行X光拍片显示导管末端未达理想上腔静脉位置,调整经血管静脉造影后确认上腔静脉部位继续使用。其中1例认为导管误入动脉拔管后重新置管,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患者无法耐受导管,要求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变异支气管动脉的情况下,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各种病因咯血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在9例支气管动脉变异的肺癌、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右支气管动脉与第3、4、5右肋闯动脉共干4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1例;右下支气管动脉与左下支气管动脉共干2例;左支气管动脉由左第6肋间动脉约7cm处呈“T”形垂直发出1例;右支气管动脉由右锁骨下动脉发出1例。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插管,先送入5F或6F的型号的Cobra导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继选择微导管对病变供血的支气管动脉分支逐支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超液化碘油或/和PVA颗粒栓塞剂进行栓塞。结果:9例患者均插管成功,术后咯血停止及病情得到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相关支气管动脉逐支插管,采用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和/或PVA的介入方法,对变异的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